
在財政支出管理改革過程中,有效地建立和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極為重要的基礎性工程,國庫集中支付的目標在于為了實現公共財政在市場經濟環境發展下的要求,以健全的銀行間實時清算系統和財政支付信息系統作為依托,建立國庫單一賬戶。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是一項現代財政管理制度,具有成效顯著、運行平穩的特點,是整個預算執行機制和財政資金收付管理的制度性創新。但是一些問題也隨之浮上了水面,例如全面監督難、監督部門協調不力、監督方式單一等問題。本文就國庫集中支付有效監督進行探討。
一、國庫集中支付監督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是實現財政資金跟蹤問效的要求。我國各級政府財政部門一直一來都是存在著“輕管理、重分配”的錯誤思想,對于支付監督意識不強,監督手段不有效,這樣就造成很難確保財政資金的規范運行和動態監控,很難形成監督問效機制。
二是現代國庫管理制度的發展要求?,F代國庫管理制度要求從根本上就要遏制出現不法行為,保證預算執行的科學化、合理化、規范化,革除過去那種預算執行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三是防范支付風險的要求。國庫集中支付的風險有虛假用款申請、虛假合同、虛假收款人賬戶等,這些欺騙行為一旦成功就會給我們的財政資金造成巨大損失,留下嚴重的后果。由此可見,國庫集中支付監督是多么的重要和迫切。
二、盡顯網絡化特色,實現動態監控
第一,實行多重技術保障,確保資金安全撥付。我們采用雙重加密連接技術,配備專業人員實時檢測和防護,制訂了安全管理制度,從技術、管理上建立多層次的安全措施,為財政資金的安全撥付提供保障。
第二,實現動態監控,加強事中監督。通過國庫集中支付系統下的動態監控機制這一“千里眼”,財政局能夠高效監控財政資金的運行狀況,實時了解單位的每一筆資金支付情況,改革以前資金撥出去以后無法跟蹤的情況,強化事中監控,這樣一來就有利于審計部門監督檢查。比如,財政資金的支付活動一經發生,財政部門通過監控系統即可監控到誰付款、付多少款、付的什么款、款從什么賬戶出、干什么用、收款人是誰、收款人賬戶及其賬號是什么、款何時付的、采用何種結算方式等等。監控系統能夠對于違規或不規范操作自動預警,及時發現問題。
第三,促進預算單位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實行動態監控機制后,財政資金運轉的透明度大大提高,監督力度明顯加強,單位使用資金的計劃性、科學性和規范性得到加強,同時在用款申請、賬務處理、數據查詢等方面更為快捷,財務管理水平能夠明顯得到提高。
三、嚴格四個層次的監管
財政資金管理是以部門預算為基礎,以用款計劃為控制手段,通過國庫集中支付方式和財政、國庫、銀行資金清理程序,所形成的四個層次相互控制的周密循環監管系統。
預算指標是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的前提,指標上網是國庫集中支付的第一步工作。我們根據預算指標下達的時間不同,將預算指標分為年初控制數,年度正常預算、年度追加預算三種不同方式分別進行監督管理。按照法定程序確定的預算指標,經過審核下達后進入“金財網”國庫集中支付系統。
預算指標上網后,預算單位按上網指標額度編制用款計劃,預算內的資金每月申報一次用款計劃。預算單位應當在部門預算控制數以內,按照年度均衡性原則編制支出用款計劃,根據用款期內資金用途及具體使用數額,嚴格按照制度規定進行界定,分別申報財政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額度。
財政直接支付主要實行轉賬方式,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將資金直接支付到商品、勞務供應者或用款單位?;境绦蚴窍扔深A算單位提出直接支付申請,再由國庫集中支付局進行政策性和技術性審核,審核無誤后開具《財政直接支付憑證》,送財政零余額賬戶代理銀行辦理支付,代理銀行審核無誤后,在當日及時將資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單位賬戶。
代理銀行付款后在當日規定時間內,將已辦理財政直接支付的資金,分預算內、預算外、其他資金與人民銀行、國有商業代理銀行進行清算,代理銀行通過資金清算程序,把墊付資金從國庫回籠中得到補充后,其賬戶余額為零。
四、加強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建設
改革的目的在于更規范、更先進、更科學。改革共同的制度進行約束。目前,迫切需要制訂一個適應性強,便于操作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使國庫集中支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要及時完善相關的改革配套措施,建議修改新的《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國庫會計管理規程》、《國庫會計核算業務操作規程》和《中國人民銀行國庫資金清算業務處理手續》等制度,以適應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