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加強學校統籌能力創新培養方案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理念的創新,要求人才培養機構優先建設自身規劃、設計能力,繼而能夠科學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富含時代特色的培養方案,在會計專業培養目標、培養方式和途徑等方面做出適當地整改。可根據市場需求、市場需求、社會潮流等因素,開設涉外會計、財務管理、電算會計等多方面細致培養工作,使教育工作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人才對口崗位各有特色。與此同時,加強國際財會思想的宣傳和吸納工作,建設廣泛的社會信息聯系網絡,將會計專業教育工作與世界環境結合起來。健全校園教育設施,力爭建立起高水準、高效能的新時代人才培育基地,引進先進的信息科技辦公軟件,使學生能夠接觸、掌握諸如:word、excel等時下最流行的辦公軟件,以及打字機、復印機、傳真機、打印機等財會工作接觸最多的實用辦公設備的操作技巧。
二、提高師資隊伍水平
作為應對時代需求,致力于實用性人才的培養工作,對教師素質、師資結構和教學梯隊的建設尤為應當重視起來,只有將整體教師素質提高之后,教育工作才能見到更突出的效果,這也是“名師出高徒”新時代真諦所在。一是要加強教師隊伍與國際環境的聯系,建立起廣泛地國際專業人才培養基地聯絡網,讓教師能夠全方位地把握會計專業世界性、國際性的發展態勢,了解國際競爭潮流和規則,以及對國際社會廣泛需求和要求的知曉程度,以國際會計學的發展指向為教師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徑;二是加強地域范圍內的教師交流,積極舉辦會計教師教學研討會,讓同一地域教師能夠在同一文化背景、社會經濟背景下交流心得,展現創新教學成果,就自身的教學技能以切磋和比較,客觀地了解自我優劣方面,繼而相互學習獲得普遍提升,也為同一地域整合廣泛教學方式和手段提供理論和經驗基礎;三是加大對會計專業教學工作的資金扶持力度,一方面鼓勵教師進行在職繼續深造學習,在以往的學業基礎上進一步攻讀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將學位等級同薪資待遇直接掛鉤,促使教師能夠進行本職專業理論知識和教學技能技巧的升華,另一方面聘請會計專業的超高素質人才來校工作,在為學校教師梯隊輸入強大血液的同時提高會計系教師的創新學術研討能力;四是注重對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運用假期時間,聯合社會企事業單位,如審計局、會計師事務所、銀行等會計專業適用較多的單位,建
立起廣泛的教師社會實踐鍛煉活動,以此彌補會計專業教師因參加教學工作而缺乏實踐能力鍛煉的機會,讓教師在實際會計工作體驗中提升自己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保障師資隊伍能力的全面性。
三、創新課程設置健全課程體系
會計專業課程是會計專業教學的知識數據庫,決定著人才培養工作開展的范圍、方向和深度,要促成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理念的創新,就必須重視對課程體系的科學規劃和健全。在課程設置和內容選取過程中,要注意課程的銜接和覆蓋范圍,除了教育部門規定的必須課程之外,還應當突出學校的特色教學培訓計劃,努力構建大口徑、大尺寸的多學科綜合性知識結構。按照要求設置必、選修課程,明確各項課程的教學目標,公共必修課為國家規定的綱要性課程,專業必修課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辨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選修課程在于拓展學生知識面,幫助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生通過對課程的學習,能夠掌握會計專業的基本原理、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和注意事項等,以此為基礎,進而掌握會計的各項要素,以及對單位財務狀況、經營現狀、經營成效的分析、總結和報告方法,掌握合并、兼并、增產、破產、上市、預核算等等諸多復雜的實際財務經濟問題的處理方法等。另外,還應當加大實踐性課程在教學科目和教學考核時占據的比重,擴充學生實地生產經營的參觀和實踐學習,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具體課程開展是,還應當積極為學生甄選專業對口教師,針對學生涉外會計、財務管理等實用課程的跟蹤輔導,指導學生正確選取課程和學習科目。
四、改革教學體制
要切實加強實踐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及能力,開設校內模擬實驗和社會實訓雙向教學模式,將手工模擬、會計電算和校外實際操作有機結合起來,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表達能力等。在校內模擬實踐時,仿制會計職位。另外還應當完善教學內容改善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將能夠反映最新國內和國際財會理念的教學內容融入到教學材料中去,使學生掌握最新的國際財會工作走向和國家宏觀調控精要,繼而對社會上產生的新型財會問題給予自覺地探索。改變傳統的課堂灌輸式教育,將理論講解、個例分析、課間討論、聲響立體教學等有機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此外還應當多舉辦竟能競賽、專業知識競賽等多種課余活動,誘發會計專業的趣味性。而在學習評價方面,要改變傳統的“以書面成績論英雄”的觀念,注重對學生學習態度、個體差異、職業道德、價值取向等方面的評鑒,建立廣泛的考核評價機制,對學生各方面素質進行科學統計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