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中國社交網絡正如火如荼的發展,一些相關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嚴重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其中比較突出的有產品同質化高、用戶流失量大及盈利模式不清晰等。
筆者認為,引起這些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交網絡對自身定位不清晰。正如Philip Kotler所說:“No company can win if its products and services resemble every otherproduct and offering.”。縱觀一些成功的互聯網企業,比如Google、Baidu、淘寶等,都是在主營領域做到數一數二,在這之前很少涉足不擅長的業務。在整個互聯網應用極大豐富的環境下,每個社交網絡企業最重要的就是在目標細分市場上確立獨特的定位,占據潛在目標用戶的心理資源,從而形成差異化。
那么,企業如何實現清晰的定位呢?根據STP理論,在企業成立之初,首先應當對對整個互聯網市場進行劃分(Segmenting),然后挑選適合自身發展的目標市場(Targeting),最后針對目標市場的用戶人群對自身進行定位(Positioning)。通過這三步,社交網絡將自己鎖定在主營業務領域,即避免了同質化,又可以通過精研主營業務最大程度的留住用戶,并且使得自身盈利模式日益清晰。
下面,在實施清晰定位的前提下,筆者針對當前中國社交網絡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并提出發展建議。
一、產品同質化高
產品同質化是指社交網絡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務在形式上有差別,但其內容、價值等卻實質上趨同,比如人人網和開心網都有搶車位、種地等應用。社交網絡同質化不利于用戶識別,導致用戶流失和市場前景暗淡。產品同質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企業沒有形成差異化的定位,導致細分市場出現重疊。比如56網、優酷網、土豆網、迅雷等企業都做視頻共享,出現嚴重的同質化。周娟及時調整56網戰略,選擇視頻直播“我秀”這塊細分市場,現在很成功。筆者認為,要避免產品同質化問題,社交網絡在明確自身定位的同時,可以從如下幾方面著手:
(一)在核心技術研發上面下苦功
社交網絡通過核心技術方面領先,鞏固自己在目標細分市場的競爭地位,避免被競爭者同質化。
(二)關注并合理預測用戶需求變動
社交網絡通過正確的預測用戶需求的變動,率先作出調整,取得先發優勢。
(三)改變產品的價值體現
社交網絡通過改變產品的價值體現,轉變自己的業務形態,為用戶創造附加價值。
(四)垂直化發展
社交網絡通過專注于某一領域,實行垂直化發展,與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化,取得核心競爭地位。
二、用戶流失量大
社交網絡是用戶創造價值的應用,吸引新用戶并留住老用戶是用戶關系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社交網絡持續發展的關鍵。比如,阿里巴巴和淘寶,這兩家網站至今擁有很高的用戶忠誠,就是因為它們率先對自己進行成功定位并甩開競爭對手,避免被它們同質化。其實用戶流失是產品同質化的必然結果,當一個產品無法提供獨特的價值時,便失去了消費者的忠誠。要解決用戶流失的問題,可以從如下幾方面著手:
(一)以用戶體驗設計(UED)為導向
社交網絡建立在用戶的心理感受之上,用戶的直接感受決定了用戶是否會繼續使用下去,好的用戶體驗設計會讓用戶愛不釋手,產生高忠誠度。
(二)率先推出用戶依賴度高的應用
社交網絡可以通過免費為用戶提供高依賴度的應用,來增加用戶的粘度,提高用戶忠誠度。
(三)將核心業務做到數一數二
社交網絡通過將核心業務做到領先,可以相對容易的占據用戶的心理位置,贏得用戶忠誠。
(四)時刻保持創新意識
社交網絡可以通過創新,給用戶以新鮮感,時刻激發用戶的興趣,從而提高用戶忠誠度。
(五)定期與用戶聯絡感情
這是大家使用比較多的一種方法,比如在用戶生日時寄一封賀卡,或是將最新的熱門信息發到用戶郵箱,都可能引起用戶再次訪問,但要注意適可而止,否則適得其反。
(六)其他一切合理的留住用戶的措施
法無定法,提高用戶忠誠度的方法有很多,需要大家發揮創新意識去發現。
三、盈利模式不清晰
盈利模式是需要在創業之初就考慮清楚的首要問題,除非你像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一樣天才并且幸運。盈利模式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企業賴以發展的最重要組成部分。盈利模式如此重要,以至于企業應當圍繞盈利模式展開運作,比如史玉柱之所以從保健品一下跳到網游,就是看好了網游的盈利模式,并且一開始就圍繞盈利模式構建整個應用。要成功界定企業的盈利模式就要回歸到事情的本來——利潤的來源,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業務形式
業務形式是盈利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社交網絡依靠賣產品(服務)取得利潤,還是收取廣告費賺取利潤。
(二)服務對象
服務對象是指社交網絡收入的來源對象,是普通用戶還是商家。
(三)發展方向
發展方向是業務形式和服務對象的表現形式,它是指社交網絡是要發展成為媒體還是商家。
(四)其他增值服務
社交網絡還可以挖掘一些其他的增值服務,提升利潤水平。
歸根結底,創業者首先要有清晰的市場定位,然后從營銷管理的角度,回歸到事物的本原考慮問題。另外,筆者所創WITS模型、BIGC模型等,同樣適用于社交網絡對自身的營銷,將自身打造成品牌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