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金融銀行財務會計論文 > 淺議后危機時期我國經濟金融的發展方向

淺議后危機時期我國經濟金融的發展方向

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蔓延、雷曼兄弟倒閉,金融海嘯開始席卷全球,世界金融、經濟陷入極度恐慌。為了避免出現類似1929年的“大蕭條”,各主要經濟體在短時間內采取各種措施全力救市,最終在2009年穩住了形勢,基本避免了一次崩潰性災難。本文在總結2008年經濟危機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分析總結當前國際國內經濟金融發展,提出后危機時期我國經濟金融的發展方向及其工作重點,希望我國經濟金融運行過程中能減少更多的試錯成本,促進經濟健康穩健發展。
  一、后危機時期存在的主要問題
  自2009年下半年開始,全球進入“后危機時期”,但后危機時期并非意味著高枕無憂,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主權債信危機”。諸多國家早已債臺高筑,再加上金融海嘯之后的又一輪嚴重摧殘,國債信用紛紛亮起了紅燈,這些債務也隨時有違約之險。存在這種問題的國家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萄萄牙、意大利、希臘以及西班牙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其中又以希臘的違約風險最為急迫,倘若西班牙和意大利也違約,則對歐洲乃至全球的沖擊將非常巨大;另一類則是美國,其存在的問題是國債發行已達法定舉債之上限,萬一上限不能提高,美方也會出現違約。
  第二,全球越來越多的主要國家有出現停滯性通膨,即“滯脹”的征兆。滯脹是指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滯脹最早發生在上世紀石油危機之后的八十年代,石油危機既造成了經濟衰退,又推動了物價的上漲。但目前出現的滯脹可能屬于“另類”,基本上是各國為對付一個巨大泡沫的破滅,卻以制造一個新泡沫的方式來自欺欺人的后果。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既然被視為是“世紀級”的金融海嘯,足見此一泡沫規模之大和蓄積能量之巨,一旦破滅之后,沖擊將非常的嚴重,且需調整的時間比較長,調整過程之痛苦亦應屬“世紀級”程度。換言之,金融海嘯爆發之后,世界主要國家實體經濟元氣大傷,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方可逐漸恢復。但各國政府采取的多是“下猛藥”的方式,用最寬松的貨幣政策與最擴張的財政來救市,尤其美國實施的連續兩輪量化貨幣政策,結果全球流動性更加泛濫,導致商品與資本市場空前繁榮。世界各國實體經濟的疲弱,說明了這又是一個快速形成中的新巨大泡沫,然而眼下出現的停滯與膨脹已經讓各國的政策陷于兩難的困境。
  第三,“逆全球化”。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由于世界各國均陷入到一連串復合式的經濟困難之中,一系列“只顧自己、不管別人”,“只顧眼前、不管將來”的對策,終將引發愈演愈烈的貿易戰、匯率戰、資源戰、貨幣戰

-
以及投資戰等。所有這些行為,均與全球化的精神相違背,同時這也是對上世紀下半葉以來全球化趨勢的一大打擊。由此可以預見“逆全球化”的現象和行為還會進一步的蔓延與深化,同時,全球化還很難避免另一個打擊,即各國政府在前述麻煩的困擾之下均將或遲或早地走上財政改革之路(財政緊縮之路)。全面性和本質性的健康經濟復蘇似乎又將遙遙無期。
  二、2011年國際國內經濟金融概況
  (一)國際經濟金融形勢
  對外貿易1.美國2011年12月貿易逆差增至488億美元。美國商務部公布,2011年12月美國貿易逆差擴大至約488億美元,較前一個月增加17億美元。其中,12月美國進口額為2276億美元,高于前一個月的2246億美元;出口額為1788億美元,高于前一個月的1775億美元。2011年全年,美國貿易逆差總計5580億美元,高于前一年的5000億美元,為2008年來的最大年度貿易逆差額;2011年貿易逆差占美國GDP的3.7%,高于2010年的3.4%。2.歐元區2011年12月貿易順差97億歐元。新華網2月16日消息,歐盟統計局15日公布,歐元區2011年12月實現貿易順差97億歐元,而2010年同期為貿易逆差17億歐元。
  (二)國內經濟金融形勢
  1、經濟增長概況
  2011年,我國GDP增長9.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9%,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年率上漲5.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3.8%。進出口保持較快增長,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22.5%,貿易順差同比下降14.5%。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長28.4%和11.4%。
  2、結構調整
  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十一五”期間,全國淘汰的煉鐵、煉鋼、焦炭、水泥和造紙落后產能約占全部落后產能的50%。“十一五”確定的二氧化硫減排目標提前一年完成:化學耗氧量(COD)減排目標提前半年完成,單位GDP能耗下降目標基本完成。我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著力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推進財稅制度改革,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采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貨幣供應量穩定增長,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長19.7%,增幅同比回落8.0個百分點。
  三、后危機時期我國經濟金融的發展方向及工作重點
  新時期我國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拉動力的任務仍然艱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人民幣升值壓力上升,外需壓力有所增加;結構性產能過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產業結構的任務緊迫;輸入型通脹加劇,“抑通脹、保增長”難度增大。在總結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以及現階段國際國內經濟金融發展形勢的基礎上,筆者對后危機時期我國經濟金融發展對策及工作重點提出以下建議:
  (一)防止物價過快上漲,促進經濟平穩增長
  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平抑物價

的措施,但2011年下半年以來形成的通脹壓力遏制不明顯。種種跡象表明,至今物價上漲過快的壓力仍然巨大。無論是從流動性、海外商品價格走勢還是從勞動力成本走勢來看,物價上漲過快都是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如果通脹得不到控制,將蠶食掉現有的經濟成果。目前來看,國內流動性遠超過2007年至2008年,流動性充裕的局面短期內不會明顯改變。美國量化寬松政策帶來的美元貶值和全球流動性泛濫,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攀升,國內輸入性通脹壓力正日益增加。在國內經濟快速增長的需求拉動、流動性總體寬松的貨幣推動以及人口拐點臨近帶來的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2012年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仍然較大。



  (二)利用貨幣政策與財稅政策等手段,抑制當前突出的資產價格泡沫
  2009年我國過度寬松的宏觀經濟政策,尤其是貨幣信貸政策,引起了資產市場尤其是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泡沫。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泡沫最終破滅對我國金融系統和宏觀經濟的危害將難以估計。對于目前的房地產價格泡沫,除了過于寬松的信貸投放因素以外,地方政府財權和事權不對稱,過于依賴于“土地財政”發展經濟的模式,也是導致目前房地產價格泡沫突出的一個重要因素。針對這一特點,我國應考慮改革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人的分配機制,改變目前全部收人歸地方所有的利益格局,從機制上遏制資產價格泡沫。我國需要立即改變現有單一靠信貸杠桿抑制資產價格泡沫的思路,應促進各部門運用財稅政策工具加以輔助配合。當前,應立即開征包含土地增值稅在內的物業稅,發揮其抑制資產價格泡沫的積極作用。
  (三)適時穩步推進經濟增長模式轉變與產業結構升級
  發揮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的優勢,促進經濟結構合理調整。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積極推進信貸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為此,金融機構的信貸投向要緊緊圍繞為實現促進國家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實現服務。同時,嚴格控制對“兩高一資”和產能過剩行業的信貸和融資投放,堅持從嚴的準入標準和信貸條件。
  (四)引導金融機構信貸投放方向
  扶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壯大縣域經濟,解決城鄉結構矛盾,切實拉動內需。我國城鎮化率僅47.5%,不及世界平均水平。有測算表明,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將有1千萬人進入城鎮居住和生活,拉動最終消費增長約1.6個百分點。應積極發揮金融機構在推進城市化進程、解決城鄉二元結構中的作用。
  (五)努力拓展商品住宅市場,以消費促進增長
  從國際形勢看,世界經濟尚未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又面臨著歐債危機日趨惡化的新的沖擊。世界銀行在展望2012年全球經濟形勢時認為,這將是非常困難的一年。外部市場萎靡不振,2012年中國經濟將呈現出總需求下滑的特征,今年要想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態勢,擴大內需勢在必行。當前,我國正處于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時期,到2015年,我國城鎮化率要再提高4個百分點。以綿陽為例,根據建設戰略目標,到2015年,主城區城市人口規模將達到150萬,城市化水平達到65%左右,由此可見,商品住宅市場的潛力依然巨大。
  (六)人民幣升值與我國巨額外匯儲備的管理等問題
  人民幣升值導致我國巨額外匯儲備不斷“貶值”;同時我國大量外匯儲備用于購買美國國債,如今美國債務上限危機也為我國外匯儲備的投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對策:
  1、提倡外匯儲備多元化
  我國與歐洲經濟、貿易和金融業的合作日益密切,歐盟已超過美國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排在第三位的日本與排在第二位的美國在與中國的貿易額上也非常接近。而目前我國外匯儲備的70%左右都是美元,外匯儲備結構不盡合理。我國應改變單一或過于側重的將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現狀,注重多元化的儲備貨幣結構,增加歐元和日元的比重,同時密切管制貨幣匯率的變化,根據軟硬貨幣的相對變化及時調整。外匯儲備多元化可以實現我國外匯管理的目標,并極大地降低我國外匯儲備的風險。
  2、藏匯于民
  “藏匯于民”指在“意愿結售匯”制度下,放寬出口收匯企業的留匯額度,從而增加企業和個人的外匯儲備、減少國家外匯儲備的機制。首先“藏匯于民”,有利于調整“寬進嚴出”的外匯政策取向,解決外匯儲備過快增長的政策源頭。通過“藏匯于民”來提高居民和企業合法持有外匯的數額和資產種類逐步開放對外投資,實現資本流入、流出大致同等監管力度。
  3、鼓勵資本輸出,支持企業走出去
  國家相關部門應該成立主權財富基金,對制定更加積極的對外投資戰略,增加對國外企業的投資和并購。增加對民營企業的美元貸款,推進我國有競爭力的企業到國外投資,還可以考慮將外匯儲備與國有企業的跨國經營戰略,銀行的國際化經營戰略結合。一方面,政府可以采取引導、信息服務、稅收優惠等措施,幫助有條件的企業選擇合理的國際市場進行投資,并在國際投資市場盡力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微觀主體,應在擴大國內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國外市場,對海外投資作出合理的預期,在充分考慮風險的基礎上促進資本走出國門,尋找新的利潤空間。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