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規模的不斷壯大,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也快速增強,建筑業的潛在市場也迅速擴張,現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根據國務院2011年1月20日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建筑業總產值達95206億元,同比增長24%,房屋建筑施工面積達70.1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9%(陳宇英、徐波,2011)。國家經濟的發展為建筑施工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但是目前建筑施工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也異常激烈,其面臨的潛在財務風險也與日俱增。建筑施工企業應該加強內部的財務風險管理水平,找出企業日常經營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從內而外的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提高運營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
一、建筑施工企業潛在財務風險的類型
財務風險是指由于公司財務結構不合理或者融資不當,造成公司可能到期不能償還債務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李燕,2008)。簡單地說,企業財務風險就是到期不能償還債務從而導致企業破產的風險(王國明,2005)。一般而言,企業的財務風險主要有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經營風險、流動性風險和存貨管理風險。特殊地,對于建筑施工企業而言,其潛在的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籌資、墊資、成本控制和資金回收。
(一)資金籌集的財務風險
目前,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是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彭榮平,2008),還有部分的民間貸款。一方面由于建筑施工企業的地域分散性,不利于企業資金的統一集中管理;另一方面施工企業的施工期限長,資金周轉較慢,而銀行貸款的限制條件多,貸款數額有限且多為短期貸款,大都是“拆東墻補西墻”,當企業的經營規模擴大急需資金時很多企業甚至把籌資渠道伸向了民間借貸市場,從而進一步加大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二)墊付資金的財務風險
由于建筑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建筑市場施工單位墊資、帶資施工的現象越來越多。施工單位為了承攬到工程項目,往往都會同意先墊付工程款,甚至還要上交一部分工程保證金等。墊資或帶資施工使得施工企業在承接工程初期就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其直接后果是導致施工企業的大量流動資金被占用,一旦出現工程因故緩建或停工等問題,建設單位若未能按施工合同如期給付施工企業工程款,必然使施工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陷入債務危機的不利境地。同時,墊資施工也會加大收回項目工程款的難度,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工程發生虧損的風險也會加大。
(三)成本控制的財務風險
由于目前我國建筑市場的規范不夠健全,投標的競爭也很激
-
烈,施工企業為了中標往往壓低中標價格,所以建筑施工企業的成本控制對項目的經濟效益具有重大意義,是施工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項目施工過程中,如果不能全面的控制施工成本,導致人工、材料和管理費用等成本費用超過預算,很可能會造成項目虧損。因此,能否根據已有的施工條件、項目規模等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管理方案,能否對人工、材料、機械等現場工程的直接費用依照施工成本計劃嚴格控制執行,能否按照施工預算和工程期限,制定管理費用支出計劃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任一環節的成本管理若控制或處理不當,都可能引起財務風險。
(四)資金回收的財務風險
資金回收的風險是指企業不能按時收回資金,從而影響企業貨幣資金周轉,加大企業財務成本,引起財務狀況惡化的風險(徐延,2008)。施工項目竣工后,施工企業應當及時與建設方辦理工程竣工結算。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施工為達到設計要求,抑或業主資金不足,使得施工企業在項目完工后仍要承擔很大的結算風險。如果項目資金不能如期收回,會嚴重影響企業的資金周轉,使企業陷入財務困境。同時,竣工結算如果不能及時處理,會延長工程的保修期間,從而增加了企業的保修費用,為建筑施工企業埋下了更大的財務風險隱患。
二、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和應對
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是在所難免的,關鍵問題是如何防范和降低風險。對于建筑施工企業而言,可以根據其特有的風險類型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機制,從而降低企業財務風險。
(一)加強融資風險管理
建筑施工企業的融資一般途徑有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融資租賃等,建筑施工企業應規范企業的融資行為,重視企業內部控制和管理,加強對融資風險的管理。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應遵守國家法律和法規,嚴格遵循企業內部控制的基本規范,依據合理需要和節約使用的原則,從企業整體經濟效益出發,加強融資預算控制和決策管理,從而優化企業資本結構,降低資金成本。企業還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充分利用商業信用,降低融資風險。
(二)建立投標風險控制體系,嚴把合同關
在項目投標過程中,要堅持“三不攬”原則,即業主誠信不可靠,預期資金不能到位的工程不能攬;過分墊資的工程不能攬;邊勘察、邊設計、邊施工的工程不能攬(馮麗,)。經過初步篩選后,企業應深入分析和研究招標文件,考慮本企業自身勞動力狀況和機械裝備,結合當地原材料價格和運輸成本以及競爭對手的情況,再行決定是否投標以及所能接受的最高標價。然后,組織專業人員嚴格測算工程造價,編制標書。中標之后,應嚴把合同關,為了有效防止虧損事件的發生,堅決不簽低于成本造價或有失公平的合同,同時在合同條款中需明確付款日期和首付比例,付款比例過低會加重施工企業的資金壓力。
(三)加強成本管理,建立財務風險控制系統
降低財務風險主要是從成本管理入手,
施工項目成本費用的控制是否有效,將直接影響企業財務狀況。所以加強成本管理,建立科學的財務風險控制系統對降低企業財務風險意義重大。財務風險控制系統由監測、識別、診斷和評價四個環節構成。風險監測是財務預警的前提,通過監測可能出現財務風險的領域或者預期對企業財務狀況會產生重大影響的活動,從而發現問題或潛在危機。風險識別是財務預警系統的重要環節,首先確立適當的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通過分析已監測到的信息,以識別出建筑施工企業已經發生或即將發生的危機。風險診斷是對已識別出的危機的發生原因和過程進行分析,找出異常因素,為進一步制定對策提供依據。風險評價是財務風險控制的最后環節,主要是對已經定性的危機的影響及其后果進行評估,為建筑施工企業的未來發展指路明燈。當然,財務預警系統的有效建立和實施均離不開施工企業各部門的密切合作與配合,只有各部門領導和員工共同努力,才能使財務預警系統發揮效用,形成有效的系統工程。
(四)加強應收賬款回收管理
應收賬款的拖欠是建筑企業普遍存在的重大問題。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業主資金不足,或將工程專用資金用于其他用途、或采取拆東墻補西墻的方法用于其他工程造成資金不到位;其二是很多業主認為拖欠工程款是業內常事,一拖再拖,最終變成死賬。因此,施工企業為了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應做到事先控制、事中催收和事后清欠。在工程承包前,應結合自身的條件對施工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重點考察資金的可靠性以及客戶的資信程度;為了降低應收賬款的壞賬損失,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應根據合同的相關條款及時向建設方收取工程進度款;工程接近完工時,開始著手與建設方洽談竣工結算事宜;工程完工后,立即辦理竣工結算手續,竭力追討拖欠的工程款。另外,為了減少應收賬款違約的財務風險,施工企業應建立應收賬款內部控制制度以及崗位責任制度。
三、結束語
建筑施工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作,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特點,積極努力探索適合自身的風險防范措施,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為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