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財務損失風險是指企業內部各種行為造成企業收入減少或費用增加的風險。損失的一個顯著特征主是正常的企業活動被中斷了一段時間。所有的凈收入損失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在既定成本基本上生產和獲利的能力。
一、損失風險的價值
估計企業損失風險需要預測將來在不發生災害事故造成生產或營業中斷情況下的正常收入和費用。風險損失的價值是預期的收入減去預期的費用,即是將來一定時期內預期收入與預期費用之間的差額。由于風險管理注重意外損失風險而不是經濟周期相關的不確定性,所以風險管理人員在估計凈損失風險時通常不考慮經濟風險,除非另有充分理由的假設,否則他們一般都假定將來的收入和費用與以往的相同。但是,可以根據設定的通貨膨脹率和企業營業額的增減趨勢對將來的收入和費用作一些適當的調整。因此,如果一個企業現在全部停產,那么它今后12個月內的收入損失風險的價值一般被假定等于前12個月的凈收入。對短期的生產或營業中斷,如3個月或6個月,那么可以把以前12個月的凈收入的1/4或1/2作為這3個月或6個月的凈收入損失風險價值。如果企業生產是季節性的,那么可以把一年前相同月份的凈收入作為凈收入損失風險的價值。
二、造成損失的事件
之所以稱造成損失的事件而不是原因,是因為這里是指造成凈收入損失而不是物質損失。造成凈收入損失的事件有以下三類:
(一)財產損失
可能造成企業凈收入損失的財產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本企業控制的財產
它包括本企業擁有、租賃或使用的財產。例如,工廠的機器損壞會使工廠的凈收入受到影響。
2、他人控制的財產
它包括主要供應商、客戶、吸引公眾的場所,公用事業和其他市政部門控制的財產。例如,許多小商店的經營依靠附近吸引大眾的大商場;一旦大商場因發生火災而停業,小商業的凈收入也會受到影響。
(二)法律責任
企業面臨的實際或潛在的法律責任需要支付律師咨詢、訴訟等費用,它導致企業凈收入減少。例如,新頒布的法律禁止某企業排放污水,并且該企業被起訴。該企業除了支付法律費用以外,還得停產或支付大量防污工程的費用。為此,該企業的凈收入明顯受到影響。
(三)人員損失
企業因其員工死亡、喪失工作能力、退休、辭職而喪失他們的服務有,從而遭受人員損失。特別是那些具有特殊技藝和才能的人員的喪失會減少企業收入和增加開支。
三、損失程度的因素<
br> 衡量損失程度主要需要考慮以下幾種因素:
(一)停產或停業時間
停產或停業時間的長短取決于恢復受損財產所需要的時間。修復時間是難以估計的,實際修復時間往往比預期的長。因為在估計時,主要是根據以往的經驗,沒有考慮其他偶然不測事件,諸如天氣、設備未按時到達、自然災害等因素
(二)凈收入正常水平
一個正常水平高的企業在停產或停業后會遭受大的損失。對季節性生產和銷售的企業來說,如果旺季發生停產或停業,則會比淡季遭受更大的收入損失。
(三)恢復到正常經營狀況所需要的時間
恢復期不僅包括停產停業的時期,而且還包括重新生產或營業后至恢復到正常經營的一段時間。這里的正常經營是指收入金額已恢復到停產或停業前的狀況。
四、企業財務風險防范
風險防范會影響損失的程度,即使當損失可以通過保險與自留風險來補償,也應考慮采用風險控制措施。有效的防損措施可以降低損失發生的概率,而有效的減損措施可以減少損失的程度。因此,有效的風險防范可以減少損失補償的費用。
(一)財務風險的全過程管理
財務風險的全過程管理主要體現在風險的事前預測、事中控制的事后反饋。其中財務風險的事前預測最為關鍵,只有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加強對財務管理中各個可能出現風險的關鍵點進行監控,充分考慮每個關鍵點可能會引發的財務風險,加強對其的管理可以最大程度減少財務風險管理支出。事中控制主要是指當財務風險發生后,要組織風險指導小組,對風險進行全面的控制,從應對風險執行小組的成立、風險管理決策到決策的實施都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管理。事后反饋主要是針對當財務風險解決后要對其結果進行一個信息反饋,為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提供經驗積累。
(二)財務風險的定級管理
財務的日常管理中會出現很多風險點的疏忽,這些財務風險依據其危害程度可以分為多層級。那些對企業的發展不會造成重大損失的財務風險是企業管理中可以容納的。在企業的財務管理中,我們要重視企業財務風險的風險等級進行界定。這種風險等級的界定一方面可以很好的協助相關管理人員很快識別企業中潛在或正在發生的財務風險,另一方面可以明確各個部門的風險控制職責,從而更有利于風險問題的解決。
五、結束語
隨著企業員工防范意識的增強,防范力度的不斷加大,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相信企業一定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舞臺中站穩腳根,昂首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