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保障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順利進行,推動企業健康發展。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內部控制是其若干管理職能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項目,不僅能夠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還能保證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資本市場正常運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經營風險越來越高,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通過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現狀進行分析、研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并結合實際提出了相關的建議,以期切實有效的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從而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現狀分析
(一)法律法規不完善
目前,與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有關的法律法規相對較少,《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雖然有所提及,但它是從報表審計的角度出發的,內容主要集中于財務領域,控制目標定位不夠寬泛,僅僅局限于保證企業合法經營、資產安全、會計信息真實完整等方面,沒有形成內部控制的整體框架,因此法律法規的不健全成為影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重要原因。
(二)公司治理結構不合理
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獨大”的現象,公司基本處于第一大股東的控制之下,其他股東根本無法對其進行約束和監督。第一大股東控制著公司的經營管理,集經營權、決策權、監督權于一身,在董事會中擁有絕對的投票權和控制權,使得公司的董事會、股東大會、監事會往往流于表面形式,難以真正發揮作用,內部控制失效成為必然,因而改變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也就成為了規范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必有舉措。
(三)公司內部審計監督不力
內部審計是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對內部會計控制的再控制,在整個內部控制活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數上市公司的內部審計未能充分發揮其作用,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當前上市公司的內部審計機構依附于管理機構的現象還比較明顯,使之在從事內部審計時難以做到“不受影響”;二是對內部審計的職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三是內部審計人員專業素質不高,許多審計人員是由財會人員兼任的,缺乏相關的審計知識和技能。
(四)缺乏良好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員工實現自我發展、自我超越的核心支點,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踐經驗的沉淀和升華,健康的企業文化能夠提升企業的管理水準,加強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是否有效,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賴于良好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積極健康向上,團隊有凝聚力
,企業文化缺乏凝聚力,則團隊成員缺乏積極性。當前,我國上市公司在企業文化方面存在著兩個誤區:沒有明確的企業文化或是過激的企業文化。
(五)證監會監管不力
作為上市公司的法定監督管理部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證監會)主要負責制定發行證券的規則、審核并監管上市公司發行證券。然而,在實際的實踐運行中,證監會并沒能充分履行其監管職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對于一些違規操作的上市公司,經常出現處罰不及時、處罰力度小的現象。
三、完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對策建議
(一)轉變思想,提高認識
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和員工必須充分意識到內部控制在上市公司經營管理中的重要性,從根本上轉變思想,提高對內部控制的認識,不斷更新內部控制理念,與時俱進。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建設離不開全體員工的參與,必須加強對員工進行內部控制的宣傳和培訓,樹立全體員工的內部控制意識。同時,隨著經營風險的提高,上市公司必須加強風險意識,加快內部控制方面專業人才的培養,最大限度的規避風險。
(二)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
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是有效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上市公司必須建立起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明確各自的工作職責,相互制衡,消除“內部人控制”的現象。上市公司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增強董事會的獨立性,避免董事會和經理層重合;二是保證獨立董事的獨立地位,約束控股股東;三是完善監事會制度,保障監事會職能有效履行。
(三)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
上市公司必須意識到內部審計的重要性,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提升內部控制水平。首先,必須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其次,明確內部審計的重點,完善內部審計工作規范;最后,加強內部審計人員隊伍建設,提高人員專業素質,幾方面結合,提升內部審計質量,形成一道防范風險的“防火墻”。
(四)培育健康的企業文化
健康的企業文化有助于企業內部控制的順利實施,是保證內部控制有效的前提。上市公司要注重加強道德與規范建設,培養員工遵紀守法的意識,增強員工的社會責任感,倡導愛崗敬業、創新進取的精神,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使得內部控制能夠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從而更有效的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