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高新技術企業稅務籌劃的可行性與基本技術
(一)稅務籌劃的可行性
稅務籌劃是納稅人依據所涉及的稅境,在遵守稅法、尊重稅法的前提下,以規避涉稅風險,控制或減輕稅負,有利于實現企業財務目標的謀劃、對策與安排。稅務籌劃的基本理念是精心安排企業的財務活動,最大限度地避免稅法的影響。高新技術企業稅收籌劃的可行性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稅收政策條件
稅收作為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經濟杠桿,其調控作用是通過稅法各要素的不同規定來實現的,所以稅法要素的不同規定會使納稅人的稅負相差很大,這給了納稅人通過稅收籌劃來降低稅負的可能空間。我國為了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高新技術發展的稅收政策,為稅務籌劃創造了條件。
《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國家對重點扶持和鼓勵發展的產業和項目,給予企業所得稅優惠。 第二十八條規定,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高新技術企業境外所得適用稅率及稅收抵免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47號)就高新技術企業境外所得適用稅率及稅收抵免有關問題補充規定,自2010年1月1日起,高新技術企業來源于境外的所得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新規定打破了過去境外所得不享受境內稅收優惠的舊框架,對境外收入比重較高的高新技術企業十分有利。
2、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選擇
納稅籌劃與企業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允許企業在一定條件下變更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為企業進行稅務籌劃提供了一定的空間。
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如對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發出存貨成本所采用的會計處理、企業壞賬準備處理等。會計估計變更是指由于資產和負債的當前狀況及預期經濟利益和義務發生了變化,從而對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或者資產的定期消耗金額進行調整。恰當選擇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合理合法地籌劃交易及財務事項,為納稅籌劃提供了技術條件。
(二)稅務籌劃基本技術
高新技術企業稅務籌劃的基本技術主要有節稅籌劃技術和避稅籌劃技術。
1、節稅籌劃技術
免稅技術,免稅方式有法定免稅、特定免稅和臨時免稅三種,其中后兩種免稅方式帶有不公平性和隨意性。免稅籌劃技術就是利用稅法規定的免稅條件,盡量爭取免稅額最大、免稅期最長。如國家對新辦企業、IT企業、集成電路產業以及符合條件的節能、節水和環保項目所得等規定一定時間的免稅期。
減稅技術,減稅是國家對納稅人應繳稅款的減征。它是國家對某些納稅人或納稅人的某些納稅對象進行的鼓勵或支持。減稅技術就是盡量爭取獲得減稅待遇和使其減稅額最大、減稅期最長。高新技術企業可以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使用減稅技術是高新技術企業稅務籌劃中的基本技術。
稅率差異技術,稅率差異技術就是在不違反稅法的前提下,盡量利用稅率的差異,使之減少的應納稅款最大化。高新技術企業的低所得稅率給使用稅率差異技術留下了空間。
分割技術,分割技術是使應稅所得、應稅財產在兩個或更多個納稅人之間進行分割而使少納的稅款最大化。高新技術企業在與認定相關的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中就可能要用到分割技術。
扣除技術,扣除技術是使稅前扣除額、寬免額和沖抵額等盡量最大化。在同樣收入額的情況下,各項稅前扣除額、寬免額和虧損等沖抵額最大,計稅基礎就越小,應納稅額也越少,節減的稅款就越多。例如:創業投資企業采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2年以上,凡符合條件的可以按照其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該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
抵免稅技術,抵免稅技術是使稅收抵免額盡量最大化、重復納稅額最小化。對于高新技術企業而言,要重視研究開發費用的抵扣。
延期納稅技術,延期納稅技術是盡量采用延期繳納稅款的節稅技術,即遞延納稅。納稅人根據稅法的有關規定將應納稅款推遲一定期限繳納。
2、避稅籌劃技術
價格轉讓法,價格轉讓法亦稱轉讓定價法,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有經濟利益聯系的經濟實體為共同獲取更多利潤和更多地滿足經濟利益的需要,以內部價格進行的銷售(轉讓)活動。
高新技術企業與其他企業,不論是集團公司還是非集團公司,只要它們之間有經濟利益關系,并且是非單一利潤中心,它們之間有互補性、合法性,既保持獨立,又進行聯合,就能以轉讓定價方式進行避稅。
成本(費用)調整法,成本費用調整法是在現行的稅法法規制度、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允許范圍內,通過對成本(費用)的合理調整或分配,抵消收益、減少利潤,以達到規避納稅義務的避稅方法。
租賃法,對承租方來說,租賃可以避免因長期擁有機器設備而增加負擔和風險,同時可以在經營活動中以支付租金的方式沖減企業利潤,減少應納稅額。對出租方來說,獲得租金收入通常比經營利潤享受較優惠的稅收待遇,也可減輕稅負。
二、高新技術企業稅務籌劃要點
(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一個重要條件是近三年內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或通過5年以上的獨占許可方式,對其主要產品(服務)的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途徑并不只限于自主研發,還可通過并購、獨占許可等商業手段獲得。其中獨占許可是指許可方授予被許可方在許可合同所規定的期限、地區或領域內,對所許可的專利技術具有獨占性實施權。
(二)明確主要投資方向
企業要能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應投資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包括:電子信息技術、生物與新醫藥技術、航空航天技術新材料技術、高技術服務業、新能源及節能技術、資源與環境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等八大類。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準確申報。同時,高新技術企業所屬技術領域應是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當年總收入60%以上的產品(服務)所歸屬的技術領域。如企業有其他非高新技術領域的業務收入超過總收入40%的,可考慮將該業務出售或剝離,以達到國家規定的比例要求。
(三)加強人力資源管理
人才是高新技術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源泉。高新技術企業人員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應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1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應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做好科技人員與研發人員庫的動態維護和管理。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薪酬制度、激勵制度,充分調動和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培育科技骨干隊伍。
(四)加強研發投入與專賬核算
高新技術企業獲得高科技、新技術是需要依靠不斷的研發投入來做支撐的。高新技術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要符合如下要求: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6%;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0,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0,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高新技術企業應對各個研究開發項目設置專門的研究開發費用輔助核算賬目,正確歸集研發經費,專賬核算。企業應對包括直接研究開發活動和可以計入的間接研究開發活動所發生的費用進行歸集。根據稅務總局《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企業根據財務會計核算和研發項目的實際情況,對發生的研發費用進行收益化或資本化處理的,可按下述規定計算加計扣除:研發費用計入當期損益未形成無形資產的,允許再按其當年研發費用實際發生額的50%,直接抵扣當年的應納稅所得額;研發費用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該無形資產成本的150%在稅前攤銷。
(五)加強內部管理
高新技術企業要能通過認定和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必須注重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企業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自主知識產權數量、銷售與總資產成長性等指標要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企業要重視安全生產和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一旦發生重大安全、質量事故的或有破壞環境等違法、違規行為受到有關部門處罰的,就會被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
(六)企業初創階段增值稅納稅人身份的選擇
新修訂的增值稅暫行條例對小規模納稅人不再設置工業和商業兩檔征收率,將征收率統一降低至3%,同時對小規模納稅人標準也作了調整。小規模納稅人的標準為:從事貨物生產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的納稅人,以及以從事貨物生產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為主,并兼營貨物批發或者零售的納稅人,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在50萬元以下的;除第一項規定以外的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在80萬元以下的。修訂后的增值稅暫行條例大大減輕了中小型企業的稅收負擔。高新技術企業的產品多為高附加值產品,增值率高的可達60%以上,但其消耗的原材料少,因而準予抵扣的進項稅額較少。對于初創階段的高新技術企業,經營規模不大,宜選擇小規模納稅人身份減輕稅負。
(七)合理籌劃個人所得稅
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骨干、高級管理人員對企業的發展貢獻大,企業往往不吝對他們的薪酬激勵。高新技術企業要重視個人所得稅的籌劃,爭取最大化企業的激勵效果。2011年9月起實施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年終獎依然存在“盲區”,在“盲區”內會出現年終獎多發1元,稅后收入反而減少數百甚至數萬的情況。避開這些“盲區”,可避免“多發少得”。新個人所得稅法下的“盲區”共有六個,分別是:18001元-19283.33元;54001元-60187.50元;108001元-114600元;420001元-447500元;660001元-706538.46元;960001元-1120000元。企業也可做好工資與年終獎之間的調節平衡,同樣能有效避開“盲區”效應影響。
三、高新技術企業稅務籌劃風險防范
(一)稅務籌劃風險
高新技術企業稅收籌劃具有綜合性強、政策性強的特點,企業要高度重視稅務籌劃風險防范,將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稅務籌劃風險主要包括政策風險、經營性風險。
(二)防范措施
1、樹立正確的稅務籌劃意識
依法納稅是企業開展稅收籌劃的前提。納稅人有依法納稅的義務,也有合法地進行稅收籌劃、科學合理安排收支的權利。企業要開展稅收籌劃也必須以合法為基礎和前提,正確地行使納稅人的權利,而不能以鉆法律空子謀取收益為目的。
2、從全局權衡利弊
稅務籌劃涉及企業人、財、物全部資源的安排,必須從全局性的高度權衡利弊,才能有效防范風險。一方面不能只考慮個別稅種的稅負高低,要考慮企業整體稅負的輕重。另一方面,稅務籌劃要服從企業的戰略,不能因一時的稅收利益而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從全局性的高度來審視稅務籌劃,才能避免決策性的失誤。
3、加強與稅務機關的溝通
稅收籌劃方案的執行能否得到當地主管稅務機關的認可是進行稅收籌劃的關鍵。因此,企業要加強與稅務機關的溝通,取得理解和支持,及時獲取稅收政策變動的最新信息。通過溝通充分了解稅務機關征管的特點和具體的要求,盡量使納稅人對稅法政策的理解與主管稅務機關相一致,以減少惡意避稅的嫌疑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