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建筑業也進入了不斷發展壯大的階段,支柱地位日益凸顯。大量使用外部協作隊伍(專業分包公司、勞務分包公司、勞務派遣公司)成為國有建筑施工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項目法施工的一種必然的選擇。建立合作伙伴,有效使用社會資源,成為建筑企業作業層建設的主流。大部分企業倡導管理密集型、技術密集型,作業層幾乎全部是外部協作隊伍。從現實的情況來看,加強外部協作隊伍的使用和管理,是目前國有施工企業突破管理瓶頸、形成核心競爭力,維護和諧穩定、履行社會責任的當務之急。探索外部協作隊伍的使用和管理已經成為國有建筑施工企業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研究外部協作隊伍使用和管理的目的和意義
(一)市場經濟的日益完善,專業化分包體系是建筑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建筑市場競爭的愈演愈烈,利潤的空間也隨之減小,在這樣的情況下,建筑企業逐漸向專業化發展,將提高專業化技術程度作為提高市場競爭力的主要手段。同時,在國家政策的影響下,更加促進了向技術專業化發展的步伐。項目管理向建立完善的分包體系發展。
(二)是建筑施工企業經營規模擴大的需要
在國有建筑企業不斷擴大經營規模的情況下,為了滿足建筑市場的需求,就需要各種外部的協作隊伍來承擔建筑任務。在這樣的情況下,建筑企業的項目管理組織結構就發生了轉變,要想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加強項目的管理,就要將外部協作隊伍的管理作為重點內容來抓,這樣才能發揮集團的優勢,保證建筑企業的發展。
(三)研究企業外部協作隊伍的使用和管理,是施工企業長遠發展、科學發展的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建筑企業的發展,在經營規模和資產規模上不斷擴大,具備市場競爭力。但是總的來講,多數建筑企業都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力成本輸出巨大,相對的經濟效益上并沒有太大的提高,這就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企業要發展,實現做強做大的目標,就要將原來的勞動密集型向技術、資金密集型發展。這樣,在建筑工程項目中應用外部協作隊伍是一種必然的選擇,也是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的要求。
二、建筑施工企業外部協作隊伍的使用和管理現狀
由于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影響,外部協作隊伍的使用和管理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是:
(一)各類隊伍魚龍混雜,發展質量參差不齊,整體水平不高
資質合格、信譽優良的專業分包隊伍和勞務分包隊伍數量遠不能滿足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專業不配套,結構不合理,需要大力培育;勞務派遣公司處于發展起步階段,數量不足,管理不規范,企業存在較大的連帶風險。目前,充斥施工現場的大量協作隊伍還是“包工頭”式的組織模式。這類隊伍組織化程度低,人員流動性大,勞動技能差,不能滿足大規模的生產需要;層層轉包使利益主體多元化,隊伍凝聚力、戰斗力差,遇到“急、難、險、重”情況時挑不起大梁。
(二)協作隊伍占據企業作業層的主戰場,而企業內部作業隊伍規模則嚴重萎縮,甚至連基本的作業力量都沒有
造成部分協作隊伍“客大欺店”,缺乏制約力量,不服從總承包單位管理,使企業難以實現預定的生產經營意圖。
(三)總包企業對協作隊伍管理粗放
在隊伍的選擇上程序不規范;對合同管理的核心地位認識不足,合同內容責權劃分不明晰,普遍存在著“先進場后簽合同”的現象;項目經理部在往往“重使用,輕培訓;重利益約束、輕團隊建設”對協作隊伍監管不嚴、以包代管、包兒不管的情況還很突出;不能及時支付協作隊伍分包款;對協作隊伍考核評價機制落實不到位等。
(四)企業管理風險增多
外部協作隊伍與建筑企業的關系本質上講是經濟利益關系?!爸鹄笔菂f作隊伍的本性,如果其經濟目標得不到實現,往往就不講誠信,偷工減料、甚至停工要挾,使企業處于被動。大部分協作隊伍資金實力弱,一旦總包單位分包款支付不及時,其保持生產連續性的能力不足;由于所有制性質的局限性,部分協作隊伍安全質量意識淡漠,不愿在人員、設備、培訓上進行必要的投入,安全質量事故頻發,給總包企業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三、建筑施工企業外部協作隊伍的使用和管理策略
對國有建筑企業來說,科學、規范、有效地利用社會作業層資源是管理創新、發展模式創新的重要任務。
(一)要建立健全嚴格的協作隊伍選擇機制
要建立合格分包方在總包企業內部注冊評審制度。審查協作隊伍資質、業績、技術力量、機械設備、資金、信譽等情況,建立合格分包方名錄。定期的對協作隊伍施工能力、民工工資發放等履約情況進行量化考核,建立“黑白名單”;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管理平臺,實現協作資源共享;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完善激勵措施,給協作隊伍提供一個公平的競爭平臺。
(二)恢復企業自身基本的作業力量
本著“剛性隊伍、人員精干、專業突出、企業所有、市場管理”的原則,組建總包企業隸屬的作業隊伍,形成對協作隊伍有效的制衡力量,確保關鍵時刻企業陣腳不亂。
(三)引導、培育專業化勞務分包企業,滿足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需要
首先要引導管理規范的“包工頭”隊伍注冊成立勞務公司。其次按照要幫助勞務分包企業明確專業化發展方向,確保其有較強的行業競爭力。
(四)實施對協作隊伍規范管理,規避經營風險
要抓住分包合同簽訂、材料供應、技術方案交底、安全質量監控、分包款支付等關鍵環節加強對協作隊伍的管控。堅持“先簽合同后進場”的原則,對施工過程中增加工程內容應及時補簽。對合同履行情況進行動態掌控和進程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避免合同糾紛;堅持“限額發料”制度,定期盤點,加強材料消耗的經濟活動分析、避免超發、超用;堅持技術交底的程序規定。交底要全面細致,做到有標準、有要求,有針對性,有防范措施,適應作業人員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工作經驗,理解程度;堅持“先培訓后上崗”的規定,對協作隊伍進行全員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訓,加大安全質量監督檢查力度,嚴格執行獎懲制度,幫助督促協作隊伍建立完善的安全質量管理體系,避免企業安全質量風險;堅持“先驗方后計價,再結算后付款”的結算程序,防止超付分包款現象發生。
此外,在加強對分包方管控的同時,必須注重對分包方的服務工作力度,將服務理念貫穿落實到合同履行過程中。堅持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心、發展上引導、利益上雙贏的服務思想。要用總包單位的企業文化來侵染、凝聚協作隊伍,打造具有整體戰斗力的團隊。
(五)建立社會勞務資源儲備戰略
在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高素質的協作隊伍越來越搶手。同時,由于建筑施工企業條件相對艱苦,作為目前協作隊伍主要成員的農民工日趨老化,而新生代農民工不愿從事建筑業,出現了“青黃不接”的苗頭,“用工荒”似乎也開始困擾建筑施工業。總包企業要具備掌控社會勞務資源的戰略眼光,才能謀求企業的長遠發展。要逐步建立以勞務派遣公司引領勞務基地建設的機制與模式,加強與勞動力資源富余地區的合作,儲備足夠的勞務資源。通過方向明確的專業技能培訓,從用工源頭上提高作業層的素質。
四、結束語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日益緊密,中國經濟的發展也在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在國際市場中,中國的建筑事業還處于起步期,發展的時間較短,與世界大國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這就需我們不斷的更新理念,不斷的創新,在創新中謀求發展。國有建筑施工企業在使用外部作業力量中還有著許多的不足,但是相信在各級管理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企業外部作業層建設一定會取得輝煌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