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4月開始,由于資金鏈條斷裂,溫州一些企業主開始“跑路”,到國慶節前后達到高潮。至10月中旬,浙江省“跑路”和“跳樓”的企業主有228位,其中溫州占了90位。其原因多種多樣。有因賭博輸光而陷入財務危機的個案,更多的是因為今年貨幣政策的極度緊縮,導致企業資金緊張而以飲鴆止渴式借入民間高利貸,到期無法還本付息而資金鏈條斷裂,最終陷入財務困境。為什么陷入財務危機的都是中小微企業呢?這類企業天生就面對著巨大的財務風險嗎?本人以十多年的企業財務主管經驗,結合相關財務理論,主要從企業自身管理角度來談談中小微企業的財務風險的成因和控制。
一、中小微民營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由于負債籌資而引起的到期無法還本付息的可能性。理論上用財務杠桿系數來衡量財務風險的大小。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支出)
該系數越大,則財務風險就越大。從公式看,利息支出越大,系數就越大。可見,企業財務風險大小與負債比率和負債利率的高低直接相關。溫州中小微企業財務風險相對較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企業主的風險觀念
企業主的風險觀念決定著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和抗風險的能力。溫州企業主大多具有很強的吃苦耐勞和超前的創業精神,但是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冒險精神較好而風險防范意識不強。盲目借貸冒進投資而缺少理性的調研分析,跟風投資現象非常嚴重,而風險管理意識非常淡薄。
(二)企業的資金來源結構
溫州中小微企業的資金來源和資產結構普遍存在的不合理現象,是財務風險偏高的主要原因。
1、 實收資本空虛化
在創業初期,由于資金實力欠缺,企業主利用借來的資金注冊企業,而后又通過掛其他應收款等各種形式抽逃注冊資本;有些企業為了取得更多的銀行貸款,也通過虛增注冊資本的形式,修飾企業實力。
2、 短期貸款資本化
一些投資項目銀行不認可,企業只有通過變通的手法,利用主業流動資金貸款,經過多次空轉后被挪用于一些長期投資項目。
3、 民間借貸高利化
鑒于企業的資金實力和銀行信貸政策的歧視,多數中小微無法從銀行獲利足夠的貸款,只能轉向民間借貸。由于眾多企業的民間借貸需求,推高了民間借貸利率。這些因素,極大地提高了企業實質性的資產負債率和利息負擔,從而推高了財務風險。
(三)企業的財務風險控制能力
溫州中小微企業控制風險的能力薄弱,主要表現在:缺乏財務管理人才,特別是高級財務管理人才。許多企業分管財務的領導甚至不懂財務,而財務人員也只是簡單的會計核算人員;企業的管理水平低。企業管理流程不規范,財物資金管控不嚴、財務數據不真實、不及時和財務監督不到位。多數中小微企業的現狀是“外賬”報表齊全、數據齊全,但卻是假的。而“內賬”卻是報表不全、數據不全,企業主的家族消費與企業成本不分的糊涂賬;缺乏系統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如在項目投資上,缺乏對投資項目的調研和評估,對項目實施的監督也不到位。又如在采購環節,企業主普遍利用親信或者親戚的可靠性,缺乏系統采購管理和風險控制體系,對供貨方的評價和貨物的跟蹤都存在問題。
(四)財務管理制度和執行
溫州中小微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普遍不健全,即便有制度也執行不好。企業組織結構不合理,授權交叉;沒有財務戰略目標,缺少預算管理;缺乏對現金流控制的能力。
二、中小微民營企業控制財務風險的措施
急功近利往往成得了一時也成不了一世。企業家也需要經歷N次風險才能更好地成長。企業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風險控制。
(一) 改觀企業主的風險意識、企業人力資源策略和投資策略
1、政府有關部門,加強企業主的培訓
近年有關部門曾推出了給企業主補助和名校聯合培訓的一些措施。但是名額很少,受益面很有限,只有很少幾人得到了培訓的機會,絕大部分小型微利企業主是無法享受到的。政府應該加強這部分企業主的培訓和引導,提高大部分企業主的風險意識和管理水平。
2、企業的人力資源策略要不斷完善
企業主要敢于用家族朋友圈子內外的所有可用之才。家族企業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人才的制約。企業主應改變觀念,唯才是用,善于采用別人的先進管理經驗,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3、企業要倡導決策的民主集中制
完善投資策略,避免沖動性投資。企業的投資決策需要企業的財務人員與經營管理人員共同參與,對投資項目進行分析、評價,權衡風險和報酬。企業只有加強對投資方案的可行性研究,重點對投資目標、規模、方式、資金來源、風險與收益等作出客觀評價,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投資損失。
(二)改善企業的資本結構
實收資本是企業生產經營和承擔民事責任的基礎。雖然法律上明確規定了注冊資本必須足額到位,不得抽逃,但是實踐中實收資本空虛化現象比比皆是。這需要工商管理部門,在公司成立時應通過有效手段保證注冊資本的及時到位,并在企業的持續經營期間進行有效監控,防止抽逃現象的發生。
控制資產負債率在合理范圍內,既要保持一定的負債比率,充分發揮負債的財務杠桿作用,又要控制負債經營的風險,這樣才有利于企業健康快速的發展。近年來各銀行在做著殺雞取蛋的勾當,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30%算是最低的了,有的甚至上浮80%,還得附加一堆條件,比如強制認購理財產品等,使得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越過了基準利率的一倍以上!希望國務院、央行和銀監會考慮此問題,別總是竭澤而漁。企業主們在利用民間借貸時,要充分權衡承受能力,飲鴆止渴的事是不能干的了。
資金來源結構與資產結構相匹配。企業的流動負債規模,大致與速動資產的規模相當,約為流動資產規模的一半。此時速動比率約等于1,流動比率約等于2。一半的流動資產和全部的長期資產,應該由所有者權益和長期負債來支撐。這樣的資本結構是穩健可持續的。但不少企業的流動比率甚至小于1。就是說,流動負債用來支撐全部的流動資產以外,還支撐了部分長期資產的需要。這隱含了很大的財務風險。企業在進行財務預算時,要考慮公司的業務狀況來安排企業資金的來源,并在風險與收益之間作出選擇。
(三)強化企業財務風險控制能力
提高財務風險的控制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引進優秀企業管理人才和財務管理人才
企業不但要求管理人員參與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基本的財務知識,還要善于向社會引進優秀人才。別當心“外人”參與管理,參與財務。拒絕“外人”參與核心管理團隊,企業可能永遠無法做大做強。
2、 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會計核算水平
首先要規范企業業務流程暢通,重視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保證資產安全和傳遞給財務部門的數據真實可靠,才能使會計信息真實可用。其次要規范企業會計核算,把賬目做全做準,才能為企業經營管理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來源。
3、 建立系統有效的財務風險控制體系
財務風險預警體系,主要指在企業管理財務風險過程中,產生的相互制約、相互依賴的職能體系,是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的有效途徑之一。為了確保各項風險分析職能落實到位,溫州中小微型企業應該以自身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完善預警組織結構,確保預警機構的權威性、獨立性,但是不會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僅對企業管理者負責。通過建立 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對企業的一切資本運營過程進行監督與跟蹤,降低風險可能性,減少風險損失。
(四)健全企業財務管理制度
1、要理順企業組織結構
企業應當根據組織架構的設計規范,對現有治理結構和內部機構設置進行全面梳理,確保本企業治理結構、內部機構設置和運行機制等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內部機構設置和運行中存在職能交叉、缺失或運行效率低下的,應當及時解決。
2、制定和不斷完善財務管理制度
制度建設是管理的需要。現代化的管理是以制度為基礎的,因此建立有效的財務管理制度尤為重要。具體落實財務管理責任制,企業還要設立專門的部門或人員監督檢查制度的執行,讓制度切實的執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