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調查統計表明,我國醫院大多數的藥品收入比例占了醫院總收入的6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了70%以上,與發達國家的的5%~20%有很大的差異。所以近年來,我國一直在不斷的尋求一直醫藥費快速增長的方法,為促進醫藥行業快速健康穩健的發展做出了不少努力。其中對藥品費用的下降的社會效益分析結果往往是人們做藥品價格相關調整的主要依據,確保對藥品價格進行良性調控的同時能夠確保各級醫療機構運營良好,和為廣大的百姓帶來益處。
一、藥品費用的管理
針對著我國藥品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例如藥品推銷中的暴力和藥品回扣等問題,采用了一系列的一些措施來抑制藥品的價格,像藥品的集中招標采購等,降低總收入中的藥品收入比例,實現藥品的正常的管理。本文主要介紹了在醫院的管理中幾種常采用的降低藥品收入的措施:
(一)臨床藥學上,醫生合理用藥
對醫院的各科室的用藥進行定期的統計,若藥品的用量持續的呈大幅度的增長,則要對相關部門予以調查和監控,找出藥品用量異常增長的原因。若是發現醫藥代表不合理的促銷活動和義務人員收取不正當的回扣,根據相關規定予以適當的處罰,若是藥品處于客觀的異常增長,則由醫藥采購方與臨床藥師進行共同分析,更換該類藥品的同類替換藥品。今年藥品占醫院收入的比重逐步下降,上半年由去年的29%左右下降至20%左右,第三季度和10月份又下降至18%,遠遠低于衛生廳2006年醫院管理目標責任書中提出的要求(藥品收入占醫院業務收入比例的45%)。
(二)控制“大處方”和貴重藥品的使用
一般的門診處方藥品用量為三至七天,對于慢性疾病的藥品用量可以適當的延長,凡是違反相關規定藥品用量的處方為“大處方”。對于門診處方進行定期的抽查和管理,尤其是對金額比較大的處方。對于不合理的“大處方”予以公布和相關醫師要予以處罰。在貴重藥品的管理上要額外的注意。醫生在根據患者的病情使用藥物時,首先應考慮同等功效的價格較合理的藥品。如需必要使用貴重藥品,需如實的告訴患者。在患者和上級醫師的簽字同意后方可使用。
(三)藥品的審批、采購和臨時用藥管理
對醫院的藥品的采購實施共同管理,市的醫療機構藥品實行集中招標。然后在根據醫院的不同的情況選用比較好的制度,公平公正的選用新藥品,在藥品質量能夠得到保證的前提下,選用價格較低廉的藥品。對于特設情況下需要臨時使用的“醫院基本藥物目錄”之外的藥品,按照臨時使用的審批程序審批和采購,臨時用藥要本著專人專方,一次有效的原則,用藥量一般不超過七天。在滿足臨床用藥需求的狀況下,杜絕私自進藥。
二、社會效益分析
(一)節約了費用開支
在對醫院總體收入中藥品價格收入下降問題的社會效益分析中,以辯證的角度分析。在我國公立的醫療機構的收入來源主要是靠國家的投入和醫院的營運收入。而在醫院的營運收入中主要的是診療收入和藥品收入。醫療機構的經濟收入是決定醫療機構存在價值的重要指標,同時影響該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和服務能力,直接關系到全民的身體健康。所以在控制藥品收入的情況下,為了能夠增加醫院的收入,必須提高醫院的服務質量和提高療效。對醫院而言,他們會主動的采取措施減少過度用藥、濫用藥物和過度檢查等現象,能夠更為慎重的評估患者的情況,提高治療患者的效率。而且在醫療機構的運行過程中會減少不必要的支出,能夠優化機構的結構,減少其中的冗雜和功能重復的單位,降低運營成本。
(二)提高了醫療水平和優化藥品市場的管理
在降低藥物收入的情況下,會促進診療水平的提高,更快更好的醫學診療會運用到患者身上,提高服務質量,以在有限的醫療設備的前提下服務更多的患者,增加診療方面的收入。而且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患者的住院時間,能夠充分的利用和分配醫療設備,實現設備利用的最優化。醫院總體中藥品收入比例的下降,縮小了藥品交易中的利潤,而且對藥品價格的控制和調整,減少了藥品在流通交易中的不法現象,例如醫藥代表的不合法競爭和哄抬藥品價格的現象。集中的招標等控制措施讓整個藥品行業不再呈現出現無序,混亂的經營。嚴格的檢查,保障了藥品的安全性。
三、分析結果討論
進行醫院總體收入藥品收入比例下降引起的社會效益分析中可知,對藥品價格的調控不僅帶來了經濟方面的益處,而且在節約能源和促進我國相關行業如藥品行業的發展和管理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我們必須充分的意識到,我國和其他的國家藥品收入比例的差距,在實行對醫療機構和我國的醫療情況的管理和分析中,必須堅持的實行控制藥品價格的政策,發揮其自身的社會效益,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總而言之,本文從醫療機構調控藥品價格的手段和措施開始,逐漸的延伸到關于對藥品價格調控以縮小藥品收入占總體收入的比例的社會效益,更根據分析的結果給出了堅持藥品價格下調的結論,總而言之,我國對醫療機構的管理還存在著嚴重的不足,關于藥品的價格的下調以抑制其在醫院總體收入所占的比例是對醫療機構的管理邁出的重要的一步,部分解決了百姓的看病問題。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的醫療制度必將越來越完善和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