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錦濤同志指出:“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始終是我們黨生存、發展、壯大的根本性建設。抓住了先進性建設,就抓住了黨的建設的根本。”高校黨建中加強先進性建設尤為關鍵,是當前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近年來,在高校黨的先進性建設工作實踐中,我們發現不斷的遇到新情況和新問題,甚至給我黨的先進性建設提出新的考驗和挑戰。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積極探索與新形勢相適應的新思路和新對策,努力開創黨建工作中先進性建設的新局面。
一、高校黨建工作中先進性建設面臨的挑戰
1.互聯網對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提出新挑戰。21世紀是網絡信息時代。互聯網可以極大地提高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覆蓋面和有效性。但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也帶來了許多消極的影響,使高校基層黨建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首先,互聯網對高校基層黨建主體權威提出挑戰。傳統的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是以黨組織的主體意志為基礎的,如何發展新黨員、如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進行組織建設,都在高校黨建工作者的控制之下。而信息化時代,互聯網以其具有自主性、開放性、交互性的特點,能隨時隨地公開進行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其次,互聯網對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傳統教育模式提出挑戰。在高校,大學生接受黨的教育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獲取,學生黨員通過參加組織生活接受黨組織的再教育。而今信息傳播渠道、傳播手段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那么,如何正確引導,及時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創新教育方式,是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者面臨的一個新課題。再次,網絡對大學生政治觀念、價值取向、道德意識提出挑戰。當前,我國在信息網絡技術方面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差距,一些信息技術大國控制著互聯網的信息傳遞,造成信息流量和流向的不平等。國內外一些敵對勢力、反華分子時刻不忘和平演變的企圖,經常利用互聯網傳播信息的快捷、隱蔽和廣泛之特點,在意識形態領域里對我國展開強勁的攻勢。
2.學生的入黨動機難以把握所面臨的挑戰。入黨動機端正是發展黨員的必備條件之一。入黨動機是要求入黨的內在原因,是推動入黨申請人積極爭取入黨的一種精神動力。入黨動機對于一個申請入黨的青年人來說具有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它能支配入黨積極分子的具體行為和價值取向。在目前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實踐中,對入黨動機的把握卻是比較困難的。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入黨動機是入黨積極分子的內心活動,具有內在性、隱蔽性,必須借助于學生日常的行為表現來考察,僅僅通過表面觀察或口頭交談很難洞察其入黨動機。二是入黨動機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入黨動機過去正確不等于現在正確,現在正確不等于永遠正確;正確的入黨動機過去擁有不等于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于永遠擁有,它始終處在變化之中。我們看到,有的學生黨員入黨之前各方面表現都優秀,可是入黨之后的表現卻一落千丈,不思進取,不求上進,判若兩人。同樣的一個人,為何反差會這么大,究其原因就是入黨動機發生了變化。再加上當前我國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在這種大環境下,高校學生入黨動機必然要受到某些負面效應的影響,入黨動機呈現出多元化、復雜化傾向。
3.大學生黨員主體地位缺失所面臨的挑戰。根據黨章規定,大學生黨員應該擁有黨章賦予他們的權利,成為黨內監督的主體、發展黨內民主的主體。但事實上,在高校黨組織活動中,學生黨員的主體地位往往被弱化甚至忽視,處于被管理、被領導、被教育的地位。聆聽指示的多,參與意見的少;貫徹執行的多,決定問題的少。這主要是因為:第一,學生黨員的雙重身份使得部分大學生黨員對自己在高校黨組織中的主體地位認識不足。在高校中,學生黨員的身份具有雙重性,既是普通的學生,又是黨組織中的一員。但他們往往學生角色意識較重,對于黨員的主體地位有所忽視。所以,在工作中常常被動地等待黨組織安排,從而在黨建工作中幾乎失去了主動探索、主動實踐的意識。第二,在大學生黨員的教育和管理中往往存在重義務、輕權利,重服從、輕平等,重統一意志、輕主動精神的傾向,把學生黨員作為教育對象、管理對象、改造對象、提高對象、被要求發揮作用的對象,較少注重使他們成為黨建的能動主體。第三,部分學生黨員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不能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有些學生黨員放松對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忽視政治理論學習,缺乏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因而在實踐中出現共產主義信念不堅定,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基礎不牢固,政治意識淡薄,政治觀念淡化,政治素養不高。此外,部分學生黨員不能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生活中無法起到表率作用,損害了黨的形象,降低了黨組織在學生中的影響力。
4.黨支部活動缺乏創新所面臨的挑戰。高校學生黨支部的活動有程式化的傾向。政治理論學習的內容和形式局限在這些方面:念念黨內文件,看看影視片,聽聽報告,黨員活動要么參觀歷史紀念館,要么參加義務勞動。黨支部的活動很少能緊密聯系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很少能緊密聯系黨員標準與學生黨員個人的黨性修養,很難觸及個人的思想靈魂,這樣的政治學習和黨員活動效果自然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對高校黨建工作中先進性建設的新思考
1.著眼大局,克服錯誤認識,促進基層黨組織作用的充分發揮。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目前還存在一些難題和薄弱環節,有些干部對認為黨建工作是軟任務,“無過便是功”,缺乏“硬指標”的可比性;部分黨務干部也認為與行政工作相比,基層黨組織在調動人、財、物等方面處于“弱勢”,在教學科研等重要決策中處于“邊緣”,導致實際工作“難有作為”。可見,當前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重點,就是如何促進基層黨組織作用的充分發揮。為此,我們認為必須著眼大局,克服錯誤認識,促進基層黨組織作用的充分發揮。
首先,堅持政治需要與發展需要相統一,引導干部樹立加強黨建工作的大局觀念。要求廣大干部堅持政治和發展“兩個需要”相統一,樹立加強黨建工作的大局意識,準確把握高校黨建工作的新形勢和先進性教育的新要求,結合校內體制改革特別是試行兩級管理以來的實際情況,進一步總結凝煉學校基層黨建工作經驗,創新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水平。要進一步明確了黨總支(直屬黨支部)的重要地位,強調要進一步發揮黨總支的政治核心、監督保障和戰斗堡壘作用,實現“加強二級黨的組織、發揮黨員模范作用、增強領導班子合力和師生員工凝聚力”的總體目標。
其次,堅持協同指導與落實責任相一致,營造多方參與構建全校大黨建的和諧氛圍。學校黨委應提出黨、政、群共同參與構建全校大黨建格局,對黨政部門、系領導班子和黨總支(直屬黨支部)都提出明確要求:要求全校各黨政部門、廣大干部要帶頭認真學習“十七大”以來黨和國家關于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文件,學習中央、市委關于加強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新要求,學習現代教育管理知識,從學校、系責權劃分和各項管理制定設計等環節入手,為黨總支發揮作用創造條件;要求系黨政班子在“分工負責、各司其職”基礎上加強協作,健全各項管理制度,發揮總支委員會、黨政聯席會議的職能,規范決策程序;要求黨總支(直屬黨支部)積極探索兩級管理條件下黨建工作規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日常管理和重大決策中主動發揮監督保障作用,在貫徹落實學校黨委工作部署、形成系黨政班子合力、凝聚師生員工力量等方面不斷探索,切實提高工作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2.明確職能任務,構建長效機制,提升基層黨組織先進性建設的能力與水平。學校黨委領導核心作用需要通過黨總支來貫徹落實,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要通過黨總支來領導與監督。黨總支“做什么”、“如何做”,都直接關系高校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學校黨委應按照黨章和高校黨建工作條例,結合學校實際和高校黨建工作會議新要求,通過制度明確界定了當前黨總支的基本職能與主要任務,規范基層黨組織各項工作,提升基層組織先進性建設的水平和能力。
首先,圍繞中心工作明責定位、練好內功,提高基層黨組織工作能力。按照“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和“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中心、檢驗黨建看中心”的思路,學校黨委應進一步明確黨總支(直屬黨支部)的四項基本職能:一是執行路線、把握方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黨的教育方針和辦學思想在基層得到全面貫徹;二是領導基層黨建工作,帶領基層黨支部和黨員積極推進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深入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三是協同決策、謀劃發展。協同基層行政班子研究制定發展規劃,參與教學科研、行政管理的重大決策,確保兩級管理體制科學、民主、高效運行;四是關心群眾、凝聚力量,努力完成校黨委和行政布置的各項工作任務。黨總支承擔以上四項職能的過程,也就是加強自身建設、練好內功,提高基層黨組織工作能力的過程。
其次,緊扣育人主線全面落實、注重效果,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覆蓋凝聚”是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要任務,應加強對黨建工作有“三個度”的要求,即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有高度,抓凝聚力工程有力度,參與行政工作有深度。在制度上進一步明確了黨總支(直屬黨支部)工作的具體任務,要求各黨總支(直屬黨支部)圍繞學校工作重點和育人主線全面落實,切實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積極推進本單位各項工作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