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經濟活動中,船舶買賣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日趨活躍。近年來,我國航運業和造船業的蓬勃發展,迅速帶動了船舶交易業的興起。一方面,隨著世界經濟的恢復,航運業將持續擴展,大量民營資本正不斷涌入航運市場,購買或新造船舶增長較快。由于新建船舶的資金投入多,建造周期長,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根據現有生產力水平進行的那些投入資金少、產出見效快的船舶買賣(包括舊船、退役船及改裝船)就應運而生。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我國躍居世界第一造船大國,船舶交易機構快速發展。2010年4月1日,交通部出臺《船舶交易管理規定》,上海航運交易所、浙江船舶交易市場、蕪湖市長江船舶交易市場等成為首批公示的船舶交易服務機構。國內規模較大的船舶交易市場,如浙江和蕪湖的交易市場各具特色,其發展經驗值得借鑒。
一、浙江船舶交易市場經驗借鑒
目前國內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交易業務量最大的二手船舶交易市場非浙江船舶交易市場有限公司莫屬。該公司為國有企業,其前身為舟山船舶交易市場,1998年6月由舟山港務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控股、舟山市交通投資公司、舟山市市場局和舟山市東方漁業開發公司等四家國有單位共同出資組建,2003年11月更名為浙江船舶交易市場有限公司。它同時還控股組建了在省內頗具分量的寧波船舶交易市場,以及省內首家內河船舶交易市場―湖州船舶交易市場。停泊在世界上任何一個港口的船舶,都可能作為它買賣的標的,每年進場交易的船舶過千艘,年船舶交易額由成立之初的1.26億元發展到2011年的55.53億元,交易額在全國同類市場中名列第一。
浙江船舶交易市場穩步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1.區位優勢和傳統產業助力船舶交易穩步發展。位于國際航運中心上海南翼的浙江,不僅擁有深水海岸線,還北承長三角、南接海峽西岸經濟區,西連長江流域和廣袤內陸,東邊則直面太平洋,且緊靠國際航運戰略通道,具有不可復制的海洋港灣區位優勢。浙江歷來是舟船大省,航運業作為其傳統產業,一直在穩步發展,即使在全國航運業乃至全球航運業低迷的狀況下,浙江的航運業依舊平穩發展,這為船舶交易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2.政府高度重視,政策支持是船舶交易業發展的保障。一方面,浙江省全力推進“以港口物流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重點構筑“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海陸聯動集疏運網絡、金融和信息支撐系統‘三位一體’的服務體系”,船舶交易服務業作為浙江現代航運服務業的戰略突破口之一,政府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前提下,出臺利好扶持政策,加快在浙江省內各主要航區進行船舶交易市場布點,形成覆蓋全省的船舶交易市場網絡。另一方面,政府有關部門能根據航運業的發展狀況、航運市場的發展趨勢和周邊地區的航運政策等情況,及時加大對船舶運力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鼓勵航運企業船舶向大型化方向發展,鼓勵、支持航運企業通過租賃、聯合、兼并、收購等方式走規?;l展之路,擴大企業規模,優化產業結構;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實力的現代航運企業或企業集團,以穩定的港口貨源為導向,組建大型航運企業?!靶〈兇蟠钡却敖Y構的調整與優化,在淘汰了一批老舊船舶的同時,也帶動了船舶交易量的上升。
3.成熟的市場機制使船舶交易業充滿活力。浙江民資活躍,開放型經濟蓬勃發展,市場化先發優勢顯著。浙江省的航運企業絕大部分為民營企業。浙江船舶交易主管單位破除“官商”的經營管理模式,運用企業經營管理的模式,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參與航運市場的運作,營造形成了較為規范健全的法制、政策等環境,極具活力的發展環境使船舶交易市場穩步發展。
4.積極開拓與船舶交易相關的服務業務,增設交易市場網點,形成市場發展的規模經濟優勢。浙江船舶交易市場有限公司圍繞船舶交易中心建設,一方面不斷豐富交易市場的業務項目,另一方面還積極開拓省內、外市場。公司于2003年7月獲得進出口資質,專業從事各類船舶和船用配件的進出口代理服務,為客戶提供從合同談判、船款匯付結算、船舶交接、進口許可證申請到辦理進出關手續等一條龍服務;于2008年7月在寧波市保稅區創辦了寧波市船舶交易市場。該市場從2008年12月正式運營以來,逐漸呈現出交易活躍的良好發展勢頭。截止2011年12月底,寧波市共進場辦理船舶交易手續和交易咨詢服務船舶達90艘,交易總噸位17.96萬,實現交易額9.76億元,市場的交易數量、交易噸位和交易額分別比2010年增長了309%、290%和153%。目前,國內沿海、沿長江都有了船舶交易市場,而沿河水網發達地區還是一片空白。瞄準這一商機,在2010年上半年,浙江船舶交易市場有限公司又與內河水運最發達的湖州攜手,與湖州市港航交通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投資設立了湖州船舶交易市場,搭建信息交流平臺,探索內河船舶交易服務管理模式,樹立了長三角內河船舶交易服務品牌。
5.適應市場需求,建立和完善交易服務平臺,為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信息支持。相較于業務的多樣化和國際化,信息發布等服務功能的不完備一直是浙江船舶交易市場發展的“短板”。為克服“短板”,固強補弱,一方面,浙江船舶交易市場利用“航運信息網站”與多家航運類網站進行友情鏈接,在國內外多家知名搜索引擎中進行注冊,積極開拓航運界信息化建設的市場,使客戶從網站上能夠迅速、全方位獲取船舶運態、船舶評估、船舶設計以及最新船舶買賣動態。另一方面,由浙江省重點市場浙江船舶交易市場和上海海事大學聯合編制的“中國船舶交易價格指數”于2011年3月12日正式發布。中國船舶交易價格指數主要監測二手船交易情況,根據現貨市場的實際成交數據和經紀人報送的相關數據編制,該指數的發布填補了國內船舶行業價格指數的空白,凸顯了船舶交易市場的服務功能,并增強了我國在國際船舶交易市場中的話語權。作為指數的受益主體,航運企業將從該指數中獲取市場信息,掌握船舶交易市場價格動態,規避市場風險,節約制造和交易成本,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
二、蕪湖長江船舶交易市場經驗借鑒
相對于浙江以政府為主導而建立起來的船舶交易市場,蕪湖船舶交易發展初期則具有典型的市場自發特征。蕪湖市船舶交易在初期發展十分迅速,2000年至2004年船舶交易金額分別是3億元、5億元、6億元、7億元、14億元。2011年,該市船舶交易市場交易船舶701艘,交易額達17.23億元,再次刷新歷史記錄。該市場獲得交通部資質批準,成為首批公布的船舶交易機構,這是安徽首家,也是長江流域唯一獲得批準的船舶交易服務機構。市場在整個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具有較大影響力,形成目前全國最大的內河船舶交易市場。
蕪湖船舶交易市場日益壯大的主要原因:
1.抓住商機,充分利用區位和資源優勢,精心培育市場。蕪湖地處長江東部沿海和中西部內陸地區結合部,緊鄰長三角。蕪湖港是安徽省第一大港口,全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優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修造船產業基礎、龐大的船舶登記注冊數、活躍的船舶用品交易、繁榮的船舶船員相關服務,以及率先開始起步的航運金融等,使得蕪湖具備發展船舶交易的基本要素和良好條件。為了充分利用這一區位和資源優勢,合理規范引導船舶交易,蕪湖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管領導掛帥的船舶工業領導小組,對船舶交易市場進行有效整頓,推動市場整合。市港航局牽頭聯合工商等部門籌建了皖江地區最大的“蕪湖長江船舶交易市場”,由蕪湖市長江船舶交易服務有限公司經營,采取統一合同文本、統一船舶交易專用發票等措施,保證船舶交易有序地開展。從無序到有序、從無形到有形,蕪湖市船舶交易市場建設不斷推進,有效地促進了蕪湖船舶交易業的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