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已成為競爭力的核心,它直接影響著經濟、軍事、社會的發展。技術創新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的指標,決定了該國科技發展水平和經濟能否可持續發展。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載體,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對于一個國家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至關重要。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重點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大政府科技資源對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技術創新活動、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
一、問題的提出
企業技術創新支撐體系是指支持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活動的一系列因素,其中包括大學、科研機構等研究機構,人才、資金、信息等創新資源,還包括法律法規、政策調控、激勵機制等外部政策。在目前的區域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中,主要把產業、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作為創新的載體,其中以三重螺旋理論為基礎的產學研發展模式越來越受到實踐的肯定。政府、企業、大學,作為知識經濟社會的三大要素, 它們根據市場要求而聯結起來,形成了三種力量交叉影響的三螺旋關系,引導著技術創新的進展。然而,在技術創新的發展歷程中,阻礙技術創新進步的問題層出不窮,以政府、企業、大學為中心的技術創新活動,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科技型企業的發展。
1.技術創新缺乏動力。一般而言,企業屬于生產型的機構,在利益至上的市場經濟中,企業多數關注于生產產品以獲得收益,很少有企業會對技術創新投入大量資金。而且技術創新具有一定的風險,科技型企業規模有限,單個企業往往無法承擔技術創新失敗帶來的損失。因此,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不足。
2.技術創新缺乏保護機制。技術含量高的創新產品,需要花大力氣開拓市場和應對競爭者的介入、替代。當缺乏嚴格的制度保護時,一項成功的技術成果在某個企業中實現了轉化,其他企業會相繼進行模仿。即一個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給別的企業帶來了收益,無形之中增加了競爭對手的實力。在國內市場上,知識產權保護不健全,這種現象在產業鏈中非常普遍。
3.技術創新缺乏資金投入。科技型企業是以創新為生存手段的企業,這種企業往往規模較小,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困境是資金不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銀行出于安全的考慮,放貸的條件主要看企業的經營業績和財務報表,貸款資金主要流向于風險低、投資回報較為穩定的項目,高風險的技術創新項目很難得到銀行的貸款金額,科技型企業很難生存下去。
二、銀行基金的引入
分析以上存在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錢的問題。科技型企業對資金依賴程度比較高,自身資金力量薄弱,在得不到銀行的支持下,很難往前發展。針對這一現象,國務院批準設立了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專項基金,通過撥款資助、貸款貼息和資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然而,政府基金畢竟是一種扶持性基金,數量有限,面對全國眾多科技型企業時,顯得力不從心,解決科技型企業資金困難的關鍵還是在銀行。銀行雖然是一種盈利機構,風險防范意識很重,但是,讓銀行和科技型企業合作,并非完全不可。技術創新風險高,創新成功后獲得的收益也高,只要投資合理,再加上有完善的避險機制,銀行與科技型企業的合作能使雙方得益,這樣才能形成一個穩健的創新合作模式。
目前而言,國有銀行創新點太少,且出現了問題不需要個人承擔后果,舊的機制已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需要進行改制。政府對國有銀行進行引導,在原有的金融產品的基礎上,設立創新基金,專門用于支持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活動。該基金不同于一般的商業投資,它重點用于支持技術創新水平高、風險大的項目,用于項目的研發和成果轉化。由于創新基金投資的風險高,投資失敗帶來的損失大,在成立創新基金的同時,銀行需要具備相關的人才,對投資項目進行考察,辨別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在這方面,銀行可與高校組成長期合作,利用高校的人才優勢,為銀行投資項目進行策劃研究,降低投資的風險。同時,加大監管的力度,防止騙貸現象發生。加強審核,將騙貸率與基金項目負責人的個人業績掛鉤,加大獎懲力度。引入科技金融的同時,引入評價指標、發展指數和避險機制,謹慎投資。
三、四融合模型的構建
在三重螺旋模型的基礎上引入銀行基金,形成以政府、產業、研究院、基金為主體的四融合模型。四融合模型中的政府、產業、研究院的關系類似于三重螺旋中的雙邊組織區域關系,政府、企業、研究院在政策、知識、技術方面的合作與共享,推動了技術創新的進行。銀行基金的引入,利用資金優勢解決了制約技術創新運行的資金瓶頸,完善了技術創新支撐體系的構建。
四融合模型強調的是各個主體之間相互的合作,如圖1所示,在該模型下,各個主體不是獨立的充當一個職能。在技術創新的每個階段,參與者不僅僅是單個的主題,而是各個因素共同作用,各司其職。例如,在產品的研發過程中,充當項目研發的不只是高校,政府、企業、銀行基金同時也參與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政府在里面一是充當了政策的制定者和引導者的角色,提供創新體系建設的法律支持,扶持企業技術創新活動。二是引導銀行進行改制,成立創新型基金,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投入。三是建立多方面的政策性擔保體系,鼓勵和支持企業和金融機構對創新的投入,激勵企業的技術創新。高校聚集了大量的高技術人才,為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活動提供大量的人才,另外高校可參與創新基金對項目投資的考察與辨別活動,確保技術創新活動安全有效地進行。創新基金為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提供資金支持,解決了技術創新的資金瓶頸。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載體,是技術創新體系中最重要的一個主體,充當了技術創新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也是產品研發的直接受益者。
四、四融合模型的發展趨勢
企業技術創新的四融合模型的發展,由初期走向成熟,會經歷四個發展階段。在各個主體參與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下,所表現出來的形式也不一樣。
1.政府主導階段。四融合模型的發展初期,如圖2所示,政府作為技術創新的先行者,拉動四融合模型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政府出臺相關政策,一方面鼓勵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信息和資金上面的支持,例如降低或減免前兩年科技型企業創新項目的營業稅,來扶持企業的技術創新;另一方面,成立政府研究項目,引導高校的高技術人才致力于創新項目研究;另外,對國有銀行進行改革,逐年加大創新基金的比重,扶持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在政府的主導下,企業、高校和基金根據政府的安排,各司其職,聯合創新。四融合模型的企業技術創新支撐體系運行的初期,政府政策的好壞與執行力度直接決定了該體系能否順利進行,政府應該設立獨立部門進行監督管理,確保四融合體系逐漸走向正規。
2.基金主導階段。隨著政策的逐步完善,四融合模式下技術創新體系漸漸步入正軌。然而,創新基金成立的初期,相對于企業的需求來說,銀行基金的數量不夠,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基金扶持的企業,解決了資金的壓力,產品研發得以進行,從而發展壯大。此階段,如圖3,在政府的政策支持背景下,選擇哪家企業進行投資完全由基金決定,基金推動科技型企業的發展。此時,銀行要加強管理,嚴懲腐敗,杜絕騙貸現象發生。同時,與政府和高校互動,對市場情況和企業進行深度調研,對優質企業進行投資,為技術創新提供原動力。
3.高校―企業主導階段。技術創新的四融合模型繼續向前發展,政府政策進一步得到完善,創新收益得到體現,越來越多的基金加入到創新基金中,以前的僧多粥少的局面得到了解決。在創新體系中,該模型的主導者變成了技術。在該階段,誰能提供專利技術,誰就能成為技術創新的源頭;誰能把科研產果轉化為產品,誰就能收益。高校和企業組成創新聯盟,創新體系由高校和企業為主導,如圖4。
4.市場自發階段。技術創新四融合模型漸漸發展成熟,政府政策也已落實到位,高校、企業、基金、政府四元素之間相互融合。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此時技術創新工作已不是高校、企業或是基金單個的行為,各個元素往往對相關技術有著來自市場的實際需求,技術成果轉化為產品的比重也在逐漸加大。政府的作用主要是政策的執行,另外根據市場和國家需求對創新工作進行引導,如圖5。
在市場自發階段,高校、企業、基金完全出于成本、收益和風險的考慮,自發的投入相應的人力物力財力。在政府的引導和市場的需求下,高校利用自身的人才和科技優勢,開發出新的技術,并轉移到企業;企業對新的技術投入試生產和二次生產,最后投入到市場中;銀行基金對技術創新和企業的產品生產提供資金,并且把擁有的信息提供給企業和高校,以減少技術創新的風險;政府對技術創新提供導向和政策保障。此時,該體系的發展穩定,符合市場的需求。
五、結語
企業的技術創新是一個持續進步過程,各個參與主體利用自身的優勢,相互扶持,共同進步,才能走在時代的前沿。支撐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四融合模型,充分利用了政府、高校、企業、銀行基金各自的優勢,為技術創新保駕護航。然而,政府政策是否能執行到位,銀行是否能判別出科技型公司的投資價值,還有待歷史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