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小企業是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
1.中小企業成為重要的創新主體。中國的GDP和社會銷售額的50%以上,工業新增產值的70%以上,稅收的40%以上以及出口60%以上都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的,中小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已超過75%以上。65%的專利是中小企業發明的,75%以上的技術創新由中小企業完成,80%以上的新產品是由中小企業開發的。
2.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的規模和實力不斷增強。中國高新技術中小企業近20年來一直保持快速穩定增長,已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化中的主力軍和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全國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總數超過20萬家,實力進一步增加。技術創新成為民營科技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近十幾年來,民營科技企業研究開發投入保持著年均40%的增長速度,科技人員數量年均增長43%,為技術創新的實現提供了新的保障。
二、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資源不足
1.中小企業缺乏創新資金。我國中小企業目前依靠傳統融資渠道籌資難度大:第一,內源融資已無法滿足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的發展對資金的需求;第二,股票市場以扶持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發展為目標,針對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的二板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債券融資由于受到發行條件的嚴格限制,大多數高新技術中小企業因規模和業績限制而很難擠進證券市場的大門;第三,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由于經營時間短,經營風險高,業績不穩定等原因大都無法獲得銀行信用貸款的支持。中小企業可用于抵押、質押方式貸款的資產規模較少,無法滿足各金融機構、融資擔保機構對于融資安全性的基本要求,也無法獲得金融機構抵押、質押貸款。
2.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人才缺乏。從技術開發能力看,我國2/3以上的技術開發人才在企業之外,不到1/3的技術開發人才也主要分布于大型企業集團,多數中小企業都存在著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特別是缺乏具有市場眼光的技術骨干,真正擁有創新意識和專業技術的企業家更是寥寥無幾。
3.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和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在技術創新和技術成果轉化的過程中,中介服務機構發揮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中小企業更離不開中介服務體系的支持和幫助。目前全國已有各級各類技術轉移、風險評估、政策管理咨詢、信息服務等機構5萬多家,但總的來說,這些中介機構普遍存在人員素質不高、設施條件較差、服務水平不盡人意等問題。中介服務機構的運作往往是各自為政、沒有形成互補的服務體系,難以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4.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存在較大的風險。首先,由于中小企業資金、人才缺乏,只能進行單一技術的開發活動,很難同時從事多項研究,難以實現成功與失敗的對沖,難以降低風險。多數中小企業無法得到政府和研究機構在技術方向上的有效指導,很容易造成重復研究及研究工作的偏差,導致創新活動的失敗。其次,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較弱,在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中,由于資金短缺和缺乏開發市場的經驗,很難將技術成果推向市場,實現投資回報。再次,中小企業從業人員的離職率非常高,很難保證研發人員的穩定性,在研發過程中,如果關鍵研發人員流失,就會造成研發項目的技術外溢。
三、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聯合協作道路
中小企業在體制上的靈活性與面臨的巨大市場壓力,經營者的銳意進取,往往創新意識非常強,對新的市場機會和創新機會非常敏感,中小企業內在的靈活性以及對環境變化的迅速反應能力使中小企業具有明顯的行為優勢和創新活力。但是,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的行為優勢不能掩蓋其在技術創新方面的資源不足。對于高新技術中小企業來說無論是自主創新還是模仿創新,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各種創新資源,將承擔巨大的技術創新風險和市場風險。高新技術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自身資源的有限性。單個高新技術中小企業不可能將所需資源集于一身,它不具備技術創新所要求的諸多的跨學科的人才、大量資金以及研發所需要的各種實驗儀器。
因此,促使具有關聯(包括橫向關聯和縱向關聯)的高新技術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時通過一定的途徑建立合作關系,與中小企業實現合作技術創新的合作主體包括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通過合作創新,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結合成合作創新體,能夠對各方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降低了技術創新的成本以及由技術創新所引起的風險。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結合合作創新體之后,在合作創新過程中有利于先進技術在合作主體間擴散,使其技術學習能力以及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通過合作創新能夠形成整體優勢,最終增強自身的科技實力,獲取更多的利益。實踐證明,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走同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合協作的路子,是一條又好又快的發展途徑。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擁有技術和人才優勢,中小企業擁有資本和貼近市場需求優勢,兩方面實施聯合協作,可以實現優勢互補,而且可以形成整體優勢,有效克服兩者分離時企業方面從頭做起、重復研究以及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方面科研脫離生產、脫離市場需求之弊端。
企業有理想追求才會創新,企業懂得堅持才能成功,企業重視科技創新才能發展。著名管理專家詹姆斯・莫爾斯說:“可持續競爭的唯一優勢來自于超過競爭對手的創新能力”。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要求企業不斷創新。創新最終成功與否,要經受市場的檢驗,最終在市場上體現創新的價值和效益,企業靠產品贏得市場,產品靠技術支撐才有競爭力。建立同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合協作,建立起一支有創新精神的技術專家團隊,是企業實施科技創新的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