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知識、信息、娛樂、休閑為主要內容的文化產業獲得了極大發展,已經成為發達國家名副其實的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文化產業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極為重要的內容。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這表明文化不僅是一種精神原動力,同時也是一種現實生產力,發展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產業競爭力是全面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
天津是我國北方的文化中心之一,以曲藝、戲曲等文藝特色見長,近年來,在原創動漫等領域發展迅猛,文化產業已被確立為天津市發展戰略的重要構成部分。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產業競爭力的含義,明確了天津市文化產業競爭力指標選擇的原則并構建了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以期為天津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二、文化產業競爭力的含義
文化產業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行業的集合,其具有以下特點:一、文化產業是個開放系統;二、文化產業是由核心行業、中間行業和外層行業所構成的一組行業集合;三、這些行業相輔相成,相互作用共同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對于地方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這體現在:一是文化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正日益顯示出其巨大的發展潛力。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產業競爭力是全面提升國家及地方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二是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為促進其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三是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提高文化產業創新能力和發展地方創意經濟的必然要求。霍金斯在《創意經濟》中指出,創意經濟每天創造220億美元的產值,并以5%的速度遞增。在一些國家增長得更快,美國為14%,英國為12%。美國由此發出“資本的時代已經過去,創意的時代已經來臨”的宣言。
文化產業競爭力,是指文化產業通過對生產要素和資源的有效配置,穩定持續地進行生產、創造物質與精神財富的能力,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競爭力在文化產業中的具體表現。從空間角度看,文化產業競爭力有兩個層面:一是國際層面,二是國內層面。前者通常是指特定國家的文化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即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后者則指一個國家內部特定區域的文化產業在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力,即區域文化產業的區際競爭力,可簡稱為區域文化產業競爭力。從本質上看,區域文化產業競爭力是在一個國家內部各區域之間的競爭中,特定區域的文化產業在國內市場上的表現或地位。
三、天津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選擇的原則
選取適當的指標來評價文化產業競爭力的目的是為了獲取能夠準確衡量競爭力的合理因素。文化產業競爭力合理因素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產業相關利益體,包括投資者、債權人和管理當局等。對于產業投資者和債權人等產業外部使用者而言,文化產業競爭力的合理因素信息必須是有效的和準確的;對于產業內部的管理者而言,文化產業競爭力的合理因素信息必須是實用的和易獲取的。為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應明確如下原則以選擇天津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
1.相關性。文化產業競爭力合理因素信息必須是與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相關的,對其決策有用。也就是說文化產業競爭力合理因素信息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信息使用者的決策,即決策相關性。
2.可靠性。文化產業競爭力合理因素信息對文化產業資源配置及其績效的反映是有效的、可靠的,是一種真實反映。如果文化產業競爭力合理因素信息與產業績效沒有相關性,那么這樣的信息并沒有對產業的文化資源進行真實可靠的反映,也就是對產業來說是無用的,因為決策者關心的是產業績效的驅動因素。
3.可操作性。選取的文化產業競爭力合理因素信息必須易于衡量、易于理解,具有可操作性。否則,即使設計一套相關性強且可靠性高的知識資本變量也因不能操作而無法得以使用。
4.可比性。文化產業競爭力合理因素信息必須在不同行業之間可以比較,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較。可比性是相關性的具體化要求,有了可比性,才能使文化產業競爭力合理因素信息變得對決策有用,這是因為決策往往需要橫向和縱向比較。
5.積存性。文化資本作為對產業績效有貢獻作用的資源,表現為各種知識資產。企業的知識資產具有積累和存儲性質。文化產業競爭力合理因素信息也必須具有積存性質。積存性衡量準則要求知識資本變量不應包括表示知識資本變化的增長性變量。知識資本增長性變量,即知識資本流量,是知識資本變量隨時間變化的量,是反映知識資本變化的量。有了知識資本積存性變量,即知識資本存量,求其對時間的導數就是流量。因此,知識資本變量應該只包含積存性變量。
總之,文化產業競爭力合理因素信息衡量應盡量使用客觀性變量,盡量使用數量型變量,盡量使用積存性變量,同時,還必須考慮天津文化產業的地域特點。
四、天津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提高文化產業競爭力的實質是為了創造持續的文化競爭優勢,使之不斷傳承發揚光大。
同時,文化產業要獲得持續的發展能力必須獲取相應的利潤才能確保生存與發展。也就是說,提高文化產業競爭力既是一種技術行為,更是一種經濟行為。因此,本文所構建的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既有技術目標的考核,也有經濟目標和社會指標的考核。具體來講,技術指標包括技術和產品、技術與技巧把握程度、傳承率、持續創新能力。經濟目標包括新藝術品種的開發能力、新藝術品種的市場份額、開拓市場的能力和財務收益。社會指標包括對其他行業的作用程度、對相關行業的促進程度、對社會居民的影響程度等。
1.技術指標分析。
(1)技術與產品。技術是產業的靈魂和立足之本,產品是產業創新的外在表現形式。因此,技術和產品是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石。對技術與產品,我們應該重點分析技術與產品的核心部分即藝術品種的特色性、新穎性、趣味性、啟發性等,具體來講我們可以從藝術品種水平、獲獎情況和該藝術品種的普及率等方面來進行分析。
評價依據:①藝術品種水平,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國際獨特;二是國內獨特、國內先進、平均水平;②獲獎情況,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國家級各等級獎包括國家、省市、地區的各類獎項;③藝術品種的普及推廣情況,藝術品種被同行業采用、使用的范圍和程度,被人們熟知的程度等。
(2)技術與技巧把握程度。文化產業中的藝術品種大多數是以隱性知識的形式存在的,其具有如下特點:不能夠以編碼的形式(語言和程序)貯存,如果沒有知識創造者的參與和介紹就無法被清楚地表達出來;不能獨立于認知主體之外而存在,很難轉移和傳達交流;通過人類的直覺、經驗以及人類的心智模式等形式在“干中學,學中干”中生產出來;離散分布、不易加總,需要依靠認知主體之間高度信任密切合作和自身的體會與感悟才能夠獲取。因此,技術與技巧把握程度的高低是衡量文化產業創新程度和發展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評價依據:①每個藝術品種被從業者了解和熟悉的程度;②每個藝術品種被從業者掌握的程度;③每個藝術品種每年演出的次數;④每個藝術品種受觀眾歡迎的程度。
(3)傳承率。傳承率是指一項藝術品種代際相傳的比例。藝術品種傳承率的高低一方面關系著該藝術品種是否被社會大眾接受,另一方面也關系著該藝術品種的發揚與繼承,因此與其技術的經濟效益有著直接的、密切的聯系。
評價依據:①每個藝術品種招收的學員數量;②每個藝術品種受學員歡迎的程度;③每個藝術品種的歷史延續性。
(4)持續創新能力。持續創新能力是指企業保持自身技術優勢的能力。一個產業只有獲得并保持持續不斷的創新能力,才能謀求長期的生存和發展。文化產業的長期目標是做大、做久、做強,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高度重視對產業持續創新能力的培養。
評價依據:①基礎創新能力;②模仿創新能力;③二次創新能力。
2.經濟指標。
(1)新藝術品種開發能力。新藝術品種的開發和新工藝的采用是與藝術品種質量的好壞、生產成本的高低、產業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相聯系著的,其直接關系著產業的經濟效益。
評價依據:①核心品種的開發能力;②附加品種的開發能力。
(2)新藝術品種的市場份額。一種藝術品種在市場中占多大份額,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企業在同行業競爭者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也最終決定著企業經濟效益的多寡。
評價依據:①新藝術品種的銷售收入;②新藝術品種的銷售收入增長率;③新藝術品種的市場占有率等因素。
(3)新藝術品種開拓市場的能力。市場開拓能力的高低關系著產業傳承率的高低,關系著產業的品種和技術能否迅速滿足市場的需求,能否順利實現產業品種的價值。
評價依據:①新藝術品種進入市場的壁壘;②對新市場的了解程度;③能否在原有市場上維持較高的市場占有率等因素。
(4)新藝術品種財務收益。獲取高額利潤是產業所追求的目標,也是產業生存和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標志著產業發展能力的大小和高低。
評價依據:①核心資產的價值;②投資增長的倍數與回報率;③投資報酬率等因素。
3.社會指標。
(1)對其他行業的作用程度。文化產業作為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經濟的其他行業具有重要的精神和智力支持作用,特別是在文化市場競爭激烈,市場環境高度不確定,新的技術以及藝術品種不斷更新的新條件下,該產業對社會經濟其他產業的支持就顯得更為必要。正如黨的十七大報告所指出的那樣,“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
評價依據:①為其他行業提供的精神支持程度;②為其他行業提供的智力支持程度;③為其他行業提供的經濟支持程度。
(2)對相關行業的促進程度。文化產業是由核心行業、中間行業和外層行業所構成的一組行業集合,從系統論的角度看,這些相關行業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統一體,核心行業居于首要地位,代表著文化產業的特色和優勢,中間行業處于外層行業與核心行業的中間位置,為核心行業的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外層行業處于最外圍的位置,為核心行業和中間行業的順利發展提供基礎和保障。因此,當文化產業核心行業的特色和優勢獲得長足的發展,就會為中間行業和外層行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平臺,促進相關行業的發展與壯大。
評價依據:①為相關行業提供的經濟支持程度;②為相關行業提供的物質支持程度;③與相關行業的協作程度。
(3)對社會居民的影響程度。文化產業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成果的代表,為國家、民族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物質動力,它的發展壯大可以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眾多喜聞樂見、多姿多彩的藝術品種和藝術形式,滿足人民群眾對物質和文化生活多層次、多樣化的追求,不斷陶冶人民群眾的情操,塑造美好的情愫,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為促進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精神基礎。
評價依據:①滿足社會居民的精神生活程度;②對社會居民的精神面貌影響的程度;③對社會居民價值觀、認知觀的導向作用程度。
五、結論
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應當是以技術和產品評價為基石,以藝術品種為核心,以獲取超額財務收益為目標,既注重對新藝術品種的挖掘與開發,亦注重追求藝術品種的高傳承率和持續創新能力的獲得和保持,準確衡量產業競爭力的合理因素,為天津市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