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后金融危機時代”的機遇
金融風暴在2008年橫掃全球,其影響之大、范圍之廣、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是自20世紀“大蕭條”以來全球最嚴重的金融危機。華爾街的這場“地震”是對美國金融業的一次重大打擊,也是全球經濟金融界的一場噩夢。
然而,危機既是一種危機也是一種機遇,我們更應該尋找和探討在危機之中和危機之后的機遇。那么,機遇是什么?對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又有怎樣的啟示呢?
第一,金融危機如洪水猛獸,但也是世界經濟格局重新洗牌的催化劑。2010年中國GDP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全球的競爭地位得到提高,和發達國家的金融比較能力差距明顯縮小,這將有利于我國開展國際金融貿易合作,并進一步促進我國金融領域的發展、創新和繁榮,對于我國一直處于瓶頸狀態的金融行業而言可謂是一次絕好的發展機遇。毋庸置疑,金融行業的重新發力需要大量的金融專業人才,尤其是一直走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在這輪金融浪潮中更將扮演重要的角色,這給廣東省金融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二,金融危機大大增強了社會對金融的關注程度。從這個意義上講,“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過去,因為中國金融與西方國家相比差距太大,中國金融得到的關注并不多。時下,金融危機席卷全球,華爾街百廢待興,中國金融行業面臨新的突破,這些必然要求大量金融類的基礎操作性人才為后盾,也使得社會各界更加關注我國金融行業和金融教育的發展,這對于高職金融專業來說是一次良好的發展契機,將有利于整個金融職業教育的推進。
第三,人們對金融的依賴度增強了,老百姓想通過保險、儲蓄、基金等投資工具,增加資本收益和規避風險,以此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這些主要是通過各類金融機構的金融服務來實現的。從這一點看,市場對一線金融服務工作者的需求大大增加,但金融服務業本身的發展相對滯后,金融行業基層員工短缺矛盾依然突出,無法滿足社會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這為我們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
二、“后金融危機時代”金融專業人才需求特點
國內金融職業教育如何迎合“后金融危機時代”的特點,把準市場動脈,結合自身特色,培養相應層次的社會急需的金融專業人才呢?這些人才又必須具備哪些素質呢?
首先,金融業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了強化,金融人才需求總量不斷攀升,市場對一線金融工作者的需求將持續旺盛。因此,需要金融職業教育提供大量的具備基本金融理論知識并熟悉各類金融產品的金融服務工作者,以滿足社會需求。
其次,危機中股市的動蕩顛覆了老百姓單一的投資和理財理念,老百姓不再采用這種“將所有的蛋放到一個籃子里”的單一的高風險的投資模式,而是更多地求助于理財顧問,為其提供理財規劃,設計投資組合,進行理性投資和科學理財。因此,作為金融服務工作者,除了要有熟練的業務技能,還要有良好的綜合分析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
再次,“后金融危機時代”國家宏觀經濟的重點依然是在擴大內需上,通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擴大內需自然也包括擴大對金融產品的需求。再者,“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加快發展三產、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金融服務業的發展必將會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從而有助于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因此,在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應重點培養金融專業人才的業務拓展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和專業服務水平,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我國金融服務質量,進一步擴大金融產品市場需求,促進金融服務行業的發展。
最后,隨著競爭的加劇,各金融機構為了擴大市場,需大量“兵馬”儲備爭奪客戶資源,通過建立自己的客戶關系管理手段,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定制服務,為其提供更周到的個性化服務。因此,位于金融人才金字塔底層的客戶(營銷)服務和業務操作類人才仍然是兩大基層崗位類型和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崗位群,復合型金融人才更受青睞。
綜上所述,高職金融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上,既要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操作技巧的訓練,也要關注學生的理論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只有兩者相結合,才能使學生畢業以后盡快適應工作崗位要求的同時,能更快速地向更高層次人才邁進。
三、“后金融危機時代”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中國職業教育對外交流中心主席姚壽廣發出“預警”:“金融危機對中國的職業教育而言是契機,但一輪危機過后,如果不能及時調整辦學思路,必將迎來新的危機。”“后金融危機時代”,如何對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調整,以適應當前經濟發展變化,實現與市場的對接,為社會輸送一線金融人才,成為金融職業教育的重要課題。我們應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結合“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的國情和廣東省省情,調整創新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人才培養目標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將當前高職金融專業的培養目標應定位為: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專業知識實用,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在銀行、證券、保險、信托、投資咨詢等公司從事基礎性金融業務工作的客戶(營銷)服務和業務操作類人才。這一培養目標除了要求學生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掌握金融學、經濟學和現代金融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之外,在業務素質方面,還要求學生必須將金融產品和市場營銷結合起來,熟練掌握金融機構業務流程處理方法與操作技巧,具備良好的市場開拓能力和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熟悉我國金融企業的法律法規、相關的方針政策,以及國際金融機構業務管理的慣例和規則,以順利開展國內和國際金融業務。
(二)人才培養模式
我們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方針,并圍繞上述人才培養目標,進一步探析人才培養模式。
1.在金融專業課程設置上分為四個模塊:基本素質能力、職業基礎能力、職業核心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
(1)基本素質能力,主要培養學生的政治素質、道德修養和基本的英語聽說、計算機操作及文字表達能力,使學生具備健康的身心素質和基本的職業素養。
(2)職業基礎能力,主要包括經濟數學、經濟學原理、貨幣銀行學、統計學等經濟金融專業基礎課程,使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提高學生職業遷徙能力,擴寬學生職業發展空間。但考慮到高職院校金融專業課程設計“輕理論重能力”的特點,故該模塊課程學時占總學時的比重較小。
(3)職業核心能力,包括國際金融、證券投資、經濟法、銀行信貸業務、風險管理、資產評估、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等課程,是金融專業的核心課程,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深入了解各類金融機構的業務種類和特色,金融法規,金融機構管理等,為今后的實際運用和進一步深造打下基礎。
(4)職業綜合能力,包括保險營銷、商務談判、金融產品營銷、商業銀行綜合柜臺業務、金融服務禮儀、保險業務模擬操作等實操性強的課程,這類課程培養的是學生的銀行柜臺業務處理能力,信息分析、融資、代理等業務操作能力,證券、期貨、保險業務操作能力,個人理財投資分析能力,金融保險管理工作能力,金融產品營銷能力等。職業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備金融崗位群所要求的職業能力,即基層復合型金融人才必須具備的臨柜交易、服務營銷和業務管理三種能力,這是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在就業市場上競爭力的體現,也是高職教育的重點和精華所在。
2.按照金融專業的三大崗位群――銀行、保險、證券,加強相應的崗位技能培訓。以銀行為例,將重點培養學生的以下幾方面技能。
(1)銀行柜員業務,包括點鈔、假幣識別、各項業務憑證的填制、現金及憑證的管理、賬簿登記、各類業務操作流程等。
(2)商業銀行服務營銷,包括服務溝通能力、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營銷能力、客戶關系維護能力、服務禮儀、市場拓展能力。
(3)個人理財,包括熟悉各種金融理財工具的特點及風險收益,具備家庭財務狀況分析、理財目標設定、理財組合方案設計的能力,能夠綜合運用各種理財工具設計目標家庭理財方案等。
3.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核心任務是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關鍵是實踐教學。為保證實踐教學的有效性,應從以下三方面有效開展實踐教學,使教學逐步接近崗位實際。
(1)在課程設置上增加實訓課程,實踐學時占總學時的60%。實訓課程采取校內外實訓室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從硬件上說,金融專業實驗室的設計、產學研單位的落實,都是金融專業學生能否得到有用、高效實訓的重要保證。從實驗室看,應盡可能把銀行、保險、證券的軟件應用和工作技能的內容涵蓋進去,讓學生在仿真的工作環境中得到充分訓練。另外,讓學生在金融企業上崗鍛煉也很重要。但由于金融企業的特殊性,不可能大規模地接受學生進場實習,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要盡可能地把握機會,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講座、課后輔導等多種方式,拓寬與企業的合作,盡量為學生多創造一些機會。
(2)積極創辦第二課堂,開展各項業務技能大賽,如點鈔大賽、金融產品設計大賽、模擬炒股大賽、保險營銷大賽、信用卡營銷大賽、創業設計大賽等,聘請相關行業的技能專家作為指導老師,并由學校頒發各項獲獎證書,既增加學生的參賽熱情,提高學生的業務技能,也可以此為契機增加與相關行業企業的聯系,推動校企合作。
(3)頂崗實習是最后的實踐教學環節,學生以準員工身份到企業頂崗,教學活動以學生所在崗位的工作任務作引領,以所在崗位業務工作內容作為教學內容,以工作場所作為教學場所,是在真實的崗位作為準員工進行真實的工作。頂崗實習以就業為導向,使學生對所從事崗位有最直觀的認識,通過單位領導和學校老師的共同指導,使學生具備獨立履行崗位職責并走向正式就業的能力。
4.行業證書是行業標準的體現,是行業專家對崗位任職要求經過長期調研和反復論證的結果。行業證書的考試要求是借鑒行業標準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因此須將職業資歷證書授課內容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所列的專業課程之中。同時鼓勵學生考取與本專業有關的各類職業證書,如“中國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考試”、“助理理財規劃師職業資格證書”、“會計電算化”證書(初級)、“保險代理人員從業資格證書”等,達到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的目的。
當前,區域經濟與產業結構迅速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轉化,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因此,必須在分析我國金融人才培養現狀基礎上,根據“后金融危機時代”的金融人才需求特點,提出“后危機時代”的高職金融人才培養策略,以輕理論重技能、輕講授重實操、輕課堂重模擬為特色,做到課程安排精細化,課程實操主導化和教學方式多樣化,培養基礎理論扎實、業務技能熟練,并具備良好的市場開拓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金融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