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WOT分析法于20世紀80年代初由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韋里克提出來的,是一種能夠較客觀而準確地分析和研究一個單位現實情況的方法。SWOT分別表示:strengths(優勢)、weaknesses(劣勢)、opportunities(機會)、threats(威脅)。將SWOT分析方法運用到高校審計信息化建設現狀的分析中,見圖1。圖1將高校審計信息化建設現狀分為內部分析和外部分析,內部分析為優勢和劣勢,外部分析為機遇和挑戰。
一、高校審計信息化建設優勢分析
?。ㄒ唬└咝W陨硪庾R不斷加強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運用,我國信息化水平也在飛速發展,高校作為社會一個較為特殊的主體,對于信息化的認識正在逐步加深。近年來,正是由于高校自身對于信息化意識的不斷加強,高校對于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不斷加大,建設力度也在不斷加強。高校財務信息化的發展已到達一個高度,與之相對應的高校審計信息化還十分滯后,各高校也意識了這一點,正在逐步改善這種情況。正確的主觀認識會推動正確的社會實踐,高校對于審計信息化意識的不斷提升,無疑是高校進行審計信息化的一個優勢條件。
(二)硬件設施達到一定水平 硬件設施是高校審計信息化的基石。硬件設施包括校園網絡以及相關計算機設備的配置。校園網絡是高校信息化平臺最底層的基礎設施,沒有相應的網絡基礎設施,信息不能流動,就不可能形成信息空間。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更無從說起。自20世紀90年代起,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各高校的校園網在學生宿舍、教學、科研與管理樓宇的覆蓋率達到85.32%,學校無線網覆蓋學校公共區域的比例達到15.82%。計算機設備的配置方面,目前高校的審計部門的審計人員基本上都配備了計算機,審計人員的日常辦公也都在逐步的實現計算機化和自動化。由此可見,高校審計信息化的硬件設施建設以及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二、高校審計信息化建設劣勢分析
?。ㄒ唬徲嬓畔⒐蚕沓潭鹊?目前,高校審計部門的確都配備相應的計算機,但針對高校審計的成熟軟件仍缺乏,即使有些高校已經開展了計算機審計,但基本處在利用單機版審計工具軟件進行工程審計和財務審計的階段,完整的計算機審計系統尚未建立,各個電腦上的數據仍然是如同單機版。審計流程上的各類審計信息仍是離散的,不同的審計人員所采集的信息都在不同的計算機上,無法實現審計信息的共享,這將不利于審計成果的管理和進一步利用,甚至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此外,在審計過程中,需要與上級主管部門和內部職能部門進行溝通,審計委托函以及審計報告需要這些部門的傳達或批復,而目前這些批復是以紙質形式下達,審計信息的輸入和加工滯后,延長了審計時間,影響了審計結果的時效性,并且由于高校內部審計信息不能得到及時的共享,也造成了人力、物力以及財力上的浪費。
?。ǘ┤狈秃闲蛯徲嬋瞬?目前,高校審計機關的審計人員知識結構單一,缺乏復合型審計人才。一方面,大部分年齡較長的審計人員雖然有豐富的財務、會計、審計知識和經驗,但由于歷史、客觀的原因沒有什么機會接觸到計算機,造成知識結構上的欠缺。另一方面,年輕的審計人員雖然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但由于是非計算機專業畢業,僅僅掌握了較淺層次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運用技能,缺乏深層次的計算機系統設計、程序編譯檢測技能,不能有效地分析系統結構。因此要真正運用計算機軟件完成難度較大的實質性審計程序,高校內部審計人員需依賴專業的計算機技術人員協助,計算機技術人員雖然對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比較熟悉,但不熟悉會計、審計知識,不知道要審什么、該怎樣審,這樣就造成審計人員獨立性減弱、審計結果偏差等后果。因此,同時熟悉掌握會計、審計知識和計算機知識的復合型審計人才的缺乏制約著高校審計信息化的發展。
三、高校審計信息化建設機遇分析
?。ㄒ唬┬畔⒓夹g的高速發展 目前,信息技術的支持和高速發展使高校審計信息化成為可能。在信息技術應用于審計之前,審計人員必須把被審單位的數據打印成紙質憑證然后進行審計。但信息系統中的原始數據是未經過加工和整理過的,導致面對枯燥和重復的打印憑證,審計人員用傳統的方法很難達到審計目的?,F在,雖然高校審計部門采用了相應的財務審計軟件,但由于和會計信息系統或管理信息系統沒有標準的接口,審計所需數據無法從被審對象系統轉移到審計業務系統中。但隨著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存儲技術的發展,標準接口的規范,高校審計人員在高校審計信息化的最終道路上,一定可以在審計系統中通過電子數據交換導入存有被審對象數據的文件。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高校審計信息化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
?。ǘ┫嚓P政策的支持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審計的重要性已經深入人心。2002 年5 月,審計署正式啟動“金審工程”,標志著大規模信息化建設的開始?!秾徲嬍?008 至2012 年信息化發展規劃》中表明要探索和完善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方式,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以探索創新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方式為核心,加大適應信息化需要的審計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努力提高審計工作效率、質量和水平,為審計事業發展提供信息技術支持和保障。高校內部審計作為高校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一個關鍵環節,其信息化建設也應當成為而且會成為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子系統。2010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加強審計工作列入“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篇章,審計的要求愈來越高,審計的任務更加艱巨,審計工作者任重道遠。為促進審計的“三個服務”目標,國家審計署著重提出“五大建設”目標,“信息化建設”的要求已經躋身其中。這一系列的國家政策方針的推出,標志著國家有意支持審計信息化的發展,而高校審計信息化的發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也必然會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四、高校審計信息化建設威脅分析
(一)相關法規和準則不夠完善 審計必須依法進行,為規范我國審計人員開展計算機審計工作,我國在一定程度上已建立了相應的準則和規范。審計署于1996年12月發布了《審計機關計算機輔助審計辦法》,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于1999年2月頒布的《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20號――計算機信息系統環境下的審計》,國務院辦公廳于2001年11月16日頒布《關于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開展審計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88號文),但針對于網絡經濟和計算機應用的相關法律法規還很不完善,有些甚至還是完全空白。比如,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計算機犯罪適用的法律的有關立法還很欠缺。這給依法開展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帶來很大的障礙。盡管我國審計署和中注協都已頒發了一些有關計算機審計的準則和規范,但是這些準則和規范還不完善,缺乏系統性和結構性。而且,完全針對高校審計信息化的法規和準則并沒有,己有的那些規范還比較概括、籠統,沒有相應的實施細則。對高校審計信息化建設尚處于摸索階段的高校審計人員來說,顯然還缺乏具體的指南。
?。ǘ┤狈y一的管理平臺 伴隨著客觀形勢和當前國家公共財政的改革,在高校表面“暴富”的同時,其內部審計和內在財務監控卻相對薄弱,外部財務監管依然實行單一的“點對點”封閉行政監督。部分高校在結合廉政建設和風險管理要求以及自身審計管理和內部控制管理要求,在已有的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逐步開始進行系統規劃和探索。然而,在對已有成果進行正面的評價的同時,也發現這類高校審計信息化軟件或系統的研究較多停留在數據采集、財務收支審計、審計信息化的文本管理層面,沒有開發出一套通用的、適合大多高校(至少是某一省市的全部高校)的審計信息化軟件。也就是說,當前高校有關審計信息化研究較多的是“單打獨斗”,其成果應用輻射面以及資源整合的效果并不高。相關外部監管部門更是沒有相應的統一管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