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技術創新、財務績效與風險的相關理論
(一)技術創新投入與財務績效評價 熊彼特在所著的《經濟發展理論》和《商業周期》中首先提出了“創新”和“創新理論”。并認為技術創新是將從未有過的生產要素“新組合”引入生產系統,是一個技術、工藝商業化的全過程。技術創新是一個動態復雜的過程,難以直接衡量技術創新的質量和數量,但可以間接的通過財務績效來反映,技術創新可以影響企業的銷售額、利潤、市場份額,因此,我們引用了高技術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理論(王祥偉,2006),通過盈利能力和企業成長性指標對其生產經營活動能力、過程和結果進行客觀評判。楊晶(2004)將其劃分為盈利能力指標、償債能力指標、資產管理能力指標以及成長性指標。本文主要將財務績效分為四個方面,即穩健性、發展能力、運營能力和盈利能力。(1)穩健性,通過考核企業長短期償債能力來反映企業財務結構的穩定性,主要指標包括資產負債率、長期債務權益比等;(2)發展能力,是指企業價值的增長,其指標主要有銷售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等;(3)運營能力,指企業資金利用的效率,反映了企業管理人員運用資金的能力,企業生產經營資金周轉的速度越快,表明企業資金利用的效果越好效率越高,企業管理人員的經營能力越強。其指標有總資產周轉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等;(4)盈利能力,是技術創新獲取利潤的能力,利潤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強,主要指標有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等。
(二)技術創新投入與風險 技術創新是一種具有探索性和創新性的投資活動,具有風險性。企業技術創新風險是指由于外部的不確定性,技術創新過程本身以及組織自身能力的有限性,導致技術創新活動達不到預期目標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主要有下面三種:首先,創新活動具有投機性,存在投機風險。在實際生活中,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風險,其結果具有不確定性,從而直接決定了投機風險的存在。其次,技術創新具有復雜性,存在動態風險。技術創新是一個價值創造的過程,在技術創新管理體系中,必然會受到許多可變以及非預期因素的作用和影響,如政治、經濟、市場等,這些都會帶來潛在的風險。最后,技術創新具可控性,存在管理風險。技術創新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的技術經濟活動,管理中的漏洞或薄弱環節正是引發風險的關鍵因素,而這直接由企業管理水平決定。因此,要取得技術創新的成功,必須在完善技術創新管理的同時,加強技術創新的風險管理。
二、技術創新對財務績效與風險的影響分析――以蘋果公司為例
(一)蘋果公司簡介 蘋果電腦公司由喬布斯、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和Ron Wayn在1976年4月1日創立,并于1977年正式注冊成為公司。縱觀蘋果公司30年的發展,就像是一場技術的創新史。1976年到1985年,蘋果公司以自主研發設計的Apple系列,創造的了那個時代的神話。1985年到1998年,蘋果因靈魂人物的離開以及對市場把握的偏失,陷入了發展的“瓶頸”期。 1998年以后,隨著喬布斯的回歸,以及戰略的快速調整,蘋果重新騰飛。在全球創新企業20強中,蘋果公司連續四年穩坐冠軍寶座,特別是在2006年以后,從iMac計算機到iPod音樂播放器,再到iPhone多媒體手機,蘋果從來都不缺乏創新精神,并且每一次推陳出新都給用戶帶來了驚喜,推動了行業不斷向前發展。
(二)技術創新對蘋果公司財務績效與風險的影響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財務績效方面。蘋果的技術創新為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從其復蘇過程中的一系列財務數據可以看出,特別是在2009年全球經濟萎縮的大背景下,蘋果公司發布的第一季度財務報告顯示,蘋果公司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績,整個季度的銷售額為8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54.88億元),凈利潤高達12.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2.2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75.1億美元的銷售額與10.5億美元的凈利潤,分別增長了8.6%與15.2%。本文以2009年2010年蘋果公司的財務數據為例,主要從資產負債率、權益凈利率、資產周轉率以及營業收入增長率來反映公司的穩健性、營運能力、發展能力、盈利能力。
第一,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是衡量企業負債水平及風險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評價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償債能力和衡量企業在清算時債權人利益受保護程度的最基本的比率,這一比率越小,表明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公司財務結構也越穩定。一般認為資產負債率應該保持在40%~60%,蘋果公司2009、2010年資產負債率為36.43%(27392*100%/75183)、33.40%(15861*100%/47501),該比例低于40%,且成下降趨勢,說明企業償債能力很強,面臨的財務風險比較小,技術創新為企業積累了雄厚資金,并為后續的技術革新做了強有力的后盾。
第二,凈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反映了企業運用資本獲取收益的能力,是企業考察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凈資產收益率越高,說明企業自有投資的經濟效益越好,投資者的風險越少,值得投資和繼續投資。蘋果公司2009、2010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26.03%(8235*100%/31640)、29.32%(14013*100%/47791),很明顯,企業運用自己資本獲取收益的能力是比較強的,并且呈上升趨勢。技術創新為其他產品的進入設置了無形的技術壁壘,同時,創新產品的獨特優勢也為企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從而提高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第三,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反映了資產總額的周轉速度,周轉越快,反映銷售能力越強。良好的資金周轉可以減少公司對于營運資金的占用,有利于提高資金使用的效率效果,并且能較好地反映了全部資產的狀況,體現公司的經營效率。蘋果公司2009、2010年的資產周轉率分別為90.32%(42905*100%/47501)、86.76%(65225*100%/75183),相比而言兩年銷售能力相當,技術創新使得產品的在定價、成本、營銷上都具有優勢,企業資產運營效率高,發展潛力大。
第四,銷售收入增長率。銷售收入增長率是衡量企業經營狀況和市場占有能力、預測企業經營業務拓展趨勢的重要標志,也是企業擴張資本的重要前提。不斷增加銷售收入,是企業生存的基礎和發展的條件。指標越大表明增長速度越快,企業市場前景越好;反之則說明企業市場份額萎縮。蘋果2009、2010年公司銷售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4.44%[65225-12207)/12207]、52.02%[(12207-9734)/9734],可見公司的銷售市場的市場份額顯著擴大,企業市場前景看好,技術創新促使產品更新換代,并被廣大消費者青睞,這也是蘋果公司2010年銷售創歷史新高的證明。
(2)風險方面。技術創新是高新技術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企業在進行創新時,需要對各種風險進行獨立分析。風險伴隨收入而存在,高新技術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是多方面的。從外部來看,主要有市場風險、政策風險、社會風險;從內部來看,主要有技術風險、資金風險、人才風險、生產風險、管理風險、專利風險等。蘋果公司的成功,不僅歸功于其技術的創新,同時也歸功于其對風險的科學管理。
對于一個成功的風險企業,高智能的風險創業精神和風險資本的支持是必不可少。蘋果公司誕生于美國高新技術基地――硅谷,那里云集了8000多家風險企業,也正是在那個環境下,蘋果公司以100萬美元的風險資本和獨特的創新技術,開始了其創新之旅。同其他企業一樣,蘋果公司的發展并沒有一番風順。在20世紀80年代,蘋果公司所推出的蘋果Ⅲ型,因設計與用戶需求相去甚遠,公司發展近乎停滯,這暴露出了蘋果公司在市場營銷、產品設計、生產管理和競爭策略等多方面的問題,也暗示了技術創新與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社會風險等的內在關系。在蘋果幾十年風雨中,我們可以看到,20世紀后期的慘痛經歷后,使得蘋果公司在技術和風險管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后來的十年中,蘋果i系列產品的推出,尤其是iPod音樂播放器和iPhone多媒體手機,這使得企業市場份額迅速擴大,在世界經濟低迷期,公司利潤絲毫未受影響,股價也創歷史新高。
三、蘋果技術創新投入的相關啟示
(一)技術創新要與消費者的心理需求一致,切忌為創新而創新 蘋果公司在創辦初期, 完全是純技術導向,沒有重視消費者在技術兼容、價格合理等方面的需求, 企業在市場拓展方面一直難以有大的突破,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 曾一度跌入深谷。而當它抓住年輕人個性心理和簡單娛樂需求推出iMac和iPod,由單純的產品創新上升到一系列變革組成的價值創新――打破技術壁壘、降低售價、引導消費者體驗后,便得到了市場的迅速回應。 在創新實踐中, 企業創新往往涵蓋了品牌價值、產品性能、價格、渠道、傳播等營銷的各個方面, 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其主攻戰場,不是在實驗室,而是在消費者的右腦與左心房,應該以消費者的需求為主導,同時參與到消費者的生活之中, 并將之滲透到產品的各個環節。
(二)技術創新要與商業模式創新一致,切忌一成不變 商業模式由四個密切相關的要素構成:客戶價值主張、贏利模式、關鍵資源、關鍵流程,這四個要素相互作用才能夠創造價值并傳遞價值。創新理論認為,商業模式的創新就是要成功地對現有商業模式的要素加以改變,最終提高公司在為顧客提供價值方面的能力。商業模式創新可以改變整個行業格局,讓市場重新洗牌,所謂的真正變革絕不局限于偉大的技術發明和商業化,它的成功在也于把新技術和恰到好處的強大商業模式相結合。蘋果公司通過iPod開辟了數字音樂產業的新服務模式,同時也通過iTunes Music Store創新了其商業模式,集硬件、軟件和服務于一體,為客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因此,企業在技術創新時,應該將整個供應鏈同步更新,創造出蘋果的“三贏”模式, 這樣才能實現技術創新創造價值的目的。
(三)技術創新要與風險管理一致,切忌無視風險 技術創新是現代經濟增長、企業價值創造的主要源泉,也是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企業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但同時也是一項高風險活動。蘋果公司以風險資本起家,并迅速掀起了一場計算機革命,作為高新技術的代表性產業――電子計算機,蘋果公司的技術創新更是讓世人稱奇,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但是蘋果公司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內容――風險,技術創新注定與風險為伴,在研發產品時,一味追求“技術”上的獨特,并不能將隨之而來的風險規避,企業長期積累下來的風險使其在1996年陷入了歷史低谷。可見,對技術創新來講風險管理是很有必要的,當喬布斯再次接管蘋果時,歷史的經驗也已經告訴他,風險管理在技術創新行業中的重要性,無限制的創新只會為企業帶來無可估量的損失。而正是因為此,蘋果的明天注定輝煌,技術創新精神與風險管理模式的完美結合,對風險企業是尤為重要的。
全球經濟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企業創新的競爭,創新不拘于技術,企業方方面面的創新,都可以為企業帶來機會。技術創新是一項高風險的投資活動,其能給公司帶來豐厚回報,也能給公司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因此,對于創新投入與風險管理的掌控,是資本市場乃至公司成敗的關鍵,要想長期占有市場,就應該如蘋果公司那樣,將創新精神集中于“發現消費者的自由”,并不斷更新管理理念,隨時代的進步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