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論文 > 淺析電力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及有效管理新途徑

淺析電力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及有效管理新途徑

 一、供電企業固定資產分類及資金來源
   隨著南方電網公司建設國際一流電網企業戰略目標的提出,圍繞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開展的各項工作,均體現出電網資產管理的重要性。
   (一)固定資產分類
   根據廣東電網公司年度決算報表,可將固定資產分為機器設備、運輸工具、電子設備等六類。以HF縣級供電企業為例,截至2010年底固定資產總價值4.48億元,其中輸電線路和配電線路以及通訊線路占總價值的67.81%,管理起來難度最大;其次是機器設備,占總價值的13.58%。
   (二)資金來源
   供電企業固定資產按照其資金來源進行如下劃分:
   1.企業自有資金形成的固定資產
   縣級供電企業利用自有資金購置的固定資產,主要包括外購固定資產和建造形成的固定資產。表1數據反映,HF縣級供電企業取得固定資產主要方式為建造形成,占93.57%。
   2.省公司投資形成的固定資產
   截至2008年,省公司對HF縣級供電企業累計投資約 6 023萬元,已支出4 665萬元,目前仍有5個工程在建設中;自2009年開始,HF供電局所有的10千伏及以下配網工程為自籌資金。
  
   二、HF縣級供電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及原因分析
   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HF縣級供電企業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存在漏洞,信息化管理水平低,本節對HF供電局固定資產管理現狀進行分析,試圖找出癥結,總結問題。
   (一)固定資產管理現狀
   因供電區域不同,縣級供電企業固定資產具有以下特殊性:
   1.線路損耗大
   HF縣是個山區縣,設有17個供電所,配網線路基本上屬單電源放射式供電結構,電源點相對較少,部分鄉鎮通過10千伏線路遠距離送電,主干線送電距離長達20千米以上,再送至各分支線路最長距離約為30千米,線路損耗約10%左右;全縣有28座水電站,都建在山區,大部分沒有專線上網,只能就近并入10千伏分支線路末端。
   2.電網結構不夠合理
   HF縣目前最高的運行電壓是220千伏,110千伏變電站有6座,主變11臺,總容量440兆伏安,35千伏變電站有2座,主變4臺,總容量19.45兆伏安;擁有110千伏線路16回,總長度284.59公里,35千伏線路4回,總長度41.7公里,10千伏配電線路80回,總長度1 660公里。
   (1)35千伏及以上電源點不足。全縣有三鎮依靠110千伏GP變電站供電,有四鎮依靠110千伏JSM變電站供電,需要通過10千伏線路遠距離送電,主干線送電距離達20千米,送至各分支線路末端最長距離達20千米以上,如:GP變電站至其供電的一個鎮的主干線距離為24千米,主干線至其分支線末端的距離約16千米。
   (2)10千伏網架結構薄弱。絕大部分10千伏網絡都采用架空方式(個別線路正在改造為電纜),受架設方式和環境問題影響,配網線路基本屬單電源放射式供電結構。現有小水電站裝機容量31 920千瓦,2010年總發電量占全年供電量的5%。這些水電站基本沒有專線上網,只能就近并入10千伏分支線路末端,這些分支線路遠離主線路,線徑偏小,沿途只有零散村莊,沒有用電大戶,在發電高峰期,近區無法消耗,全部經10千伏線路遠距離輸送到變電站主網,線路損耗約10%左右。
   (3)過載問題突出。現有75條10千伏線路,可轉供電率16%。隨著經濟的發展,一些已農改的配變臺區容量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變壓器負荷重,出現末端電壓低至150―160伏的情況。縣城及附近人口密集區域,受空間限制,部分地區無法新增變壓器點,設備和線路處于滿載、過載。有過載變壓器86臺,占10.59%;有重載變壓器50臺,占6.16%;未改造高耗能變壓器70臺。
   (二)HF縣級供電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問題及原因分析
   1.職責不明確
   在供電系統內部,資產一般由財務部門、歸口管理部門和使用部門聯合管理,財務部側重價值管理,監督資產購入、報廢、改良各個環節;歸口部門關注資產使用情況,對增加、變更、報廢等需求進行審核把關;使用部門對各項資產的性能、用處有最直接的了解,根據生產實際情況隨時提出各種需求,由歸口部門匯總上報。因為側重點不同,在實際工作中常常出現相互扯皮推脫的現象。目前,使用部門對本部門使用或管轄的資產明細不了解,幾乎沒有資產明細賬目或制作資產卡片,資產使用過程中的變動就更沒有登記在案了,也沒有及時向財務部門反映,導致在資產報廢時常常發現與財務部最初錄入系統的卡片信息不符。
   2.人才隊伍亟需建設
   目前,HF供電局共有在職員工600名左右,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員僅占42.20%,中級技能以上人員比例僅為13.63%,持證上崗制度尚未全面建立,信息化人才的得分率為31.80%,人員配置、人才密度、年齡結構還不能完全適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需要。2009年7月份第一批省公司正式招聘的大學本科畢業生進局工作,到現在已有三十余名新生力量加入HF供電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HF縣級供電企業在2008年12月才由省公司正式接管,過去十年一直由當地縣政府代管,導致在軟硬件條件各方面都與廣東電網公司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人才構成存在“兩偏低”、“一矛盾”的現象。“兩偏低”一是指高學歷、高技能人才和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比例偏低,難以適應企業發展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的現實需求;二是復合型人才比例偏低,隨著企業由生產型向著經營管理型及服務型轉變,這已成為人力資源開發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一矛盾”是指人員冗余與結構性缺員的矛盾。由于歷史原因,沉淀一部分文化程度不高、素質較低、技能單一、年齡較大的人員,造成有的崗位人員緊缺,難以人盡其用。
  
   三、加強HF縣級供電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途徑
   加強固定資產管理需從基礎做起,人員配置是根本,硬件設施是輔助,兩者有機結合,才能不斷改善管理環境,提高運行效率。
   (一)統一信息系統應用
   目前,財務部門和生技部門、信息部門分別使用各自的資產系統,系統間無法實現數據關聯,每個系統對資產分類的定義不一樣,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中,固定資產卡片信息手工錄入,而生產系統中的資產設備代碼與其完全不一樣,如配電線路,生產系統按主線――一級分支線――二級分支線――三級分支線――四級分支線列示,而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中只錄入資產名稱、規格、長度等簡單信息。由于數據不能共享,財務人員無法在其使用的資產系統中查閱生產系統保存的數據信息,而且現行財務系統目前也不具備反映多層次線路資產存在模式的功能。
   應該有這樣一個設想,從財務部門到資產歸口管理部門,再到使用部門,應用統一的系統軟件,各個階段的數據由不同人員在各自權限下錄入。例如零星購入資產,使用部門從物流部門領取后,憑借物資系統的領料單,在系統中錄入資產名稱、型號、價格和唯一的序列號(這個很重要),并將此傳遞到財務部門資產專責,有資產專責核對價格、型號等信息,并根據南網對資產的統一分類選擇對應的資產編碼,由系統自動計算折舊率,每月計提相應折舊。資產使用過程如果要更換,使用部門憑借唯一的序列號碼找出資產卡片,修改相應字段,并由財務科更改資產使用狀態,由“在用”改為“閑置”或轉入“在建工程”,系統自動判斷是否繼續計提折舊。報廢時,憑借唯一的序列號,就可以快速地搜索到目標卡片,在系統中執行報廢流程。如果是基建工程轉入固定資產,那么基建部門和物流部門、工程隊之間必須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材料入庫時就必須在物資系統中錄入詳細的信息,工程隊領料之后要進行核對,工程完工決算后,基建部門要和財務部門共同完成工程轉固定資產工作,不能完全交由財務部單獨完成。
   (二)加強管理效果監督
   固定資產管理所需要的制度建設、軟件開發、責任考核等工作都需要企業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還需要多部門進行配合。對于財務部門,現以總資產內部報酬率、萬元固定資產購電量為相關考核指標,生產部門有供電可靠性、可轉供電率、平均停電時間等考核指標。
   從長遠來看,固定資產作為一項長期資產,對企業的獲利能力影響比較大,資產高效運轉,既能夠提高供電可靠性,降低停電時間,也能一定程度緩解線損率居高不下的壓力,更能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從線路輸配電出發,當線路老化,必然提高線損率,影響市場部考核指標完成情況;同時,售電量和收入減少,單位可控成本提高,利潤降低,總資產內部報酬率完成情況自然不理想。所有指標都是一環扣一環,緊緊相關。因此,把資產和責任人聯系在一起,使資產使用責任人對資產的安全完整、節約和高效使用負責。
  
   四、結語
   企業要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水平,首先要深入了解自身情況,找出不足;其次要借助高效能、集約化的信息管理系統;再次要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職工培訓教育,鼓勵深造學習;最后,完善監督考核機制,提升制度執行力度。本文從HF縣級供電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出發,探討問題形成的原因,研究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
   固定資產管理涉及每個部門、每個人,工作量很大,提升其管理水平的道路任重而道遠。本文對固定資產管理對策研究深度不夠,尚需不斷充實,爭取更大進步。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