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金融資源短缺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增加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金額是解決“三農問題”、實現現代農業、改善農村發展體制的有效手段。
一、我國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現狀
首先,金融機構涉農貸款規模和比重都有所提高。根據《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2008》數據顯示,2007年末,我國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61 151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比例為22%,隨著三農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支農政策力度的不斷加大,截至2010年末,涉農貸款余額增加到117 657.5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比例提高到23.1%。其次,縣域金融機構服務網點不斷增加。全國縣域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營業性網點數分別由2006年末的52 089、2 515、505個增加到2009年末的60 325、8 134、7 259個,“零金融機構鄉鎮” 不斷減少。最后,縣域金融機構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郵政儲蓄等成立專門的部門不斷探索 “三農服務”與“商業運作”有機結合的新模式,逐漸開拓外匯業務、理財業務、電子銀行等,以縮小城鄉金融產品和服務差距,加快農村城市化建設的步伐。
二、我國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中存在的問題
(一)縣域金融機構資金外流現象嚴重
根據數據的可獲得性,2007年12月末,全國縣域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到9.11萬億元,同期包括農業發展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等在內的涉農貸款余額為611 51億元。其中農戶貸款余額僅為13 399億元,農村大部分資金經金融機構由農村流向城市和農村企業。為了緩解農村金融資源供需失衡的矛盾,銀監會于2010年印發《關于鼓勵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將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當地貸款的考核辦法(試行)》,在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利率等方面給予適當的優惠,鼓勵縣域金融機構將吸收的存款用于當地放貸,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二)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向城市和農村的涉農企業、組織傾斜
根據表1數據可知,農村企業及各類組織、城市企業及各類組織涉農貸款分別為71 974.1億元、19 640.2億元,兩者合計91 614.3億元,共占涉農貸款總額的77.92%,而農戶貸款僅占涉農貸款總額的22.08%,說明出于收益、風險、抵押品、信用等級等因素的考慮,金融機構發放涉農貸款時雖然總額和比例有所增加,但受信主體跟城市金融機構一樣向資信較好的農業龍頭企業、有政府擔保的部門或組織傾斜,而對大部分農民來說根本得不到貸款。
?。ㄈ┛h域金融市場缺乏有效競爭
由表2可以看出,涉農貸款金額最大的前四家金融機構市場集中度累計為66.87%,屬于典型的寡占市場,其中農村信用社涉農貸款占比最高,達到32.88%;其次是政策性金融機構,農業發展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涉農貸款合計占比達21.5%,投資領域為糧油收購、農業基礎設施改造等;第三大主體是農業銀行,其涉農貸款中大約僅有0.30萬億元投向農戶。農村信用社在涉農貸款和農戶貸款占比處于絕對優勢地位,2010年末,其貸款余額分別為3.87萬億元、2萬億元,約76.80%的農戶貸款由該社承擔。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資金流向主要受國家宏觀調控影響,新型金融機構數目雖然不斷增加,但受資產規模、資金來源限制,在市場中處于弱勢地位,導致農村金融市場有效競爭不足。
?。ㄋ模┺r村金融征信體系建設步伐緩慢
2005年10月1日,我國才開始實施《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發展至今僅有六個年頭,且主要包括有過貸款經歷的個人,在金融體系薄弱的農村征信范圍更窄。農民貸款受限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缺少抵押品,所以許多農民寧愿選擇信用貸款。截至2010年末,共有1.34億農戶建立了信用檔案,約占農村居住人口的19.88%,約80%的農戶至今沒有信用記錄,大大限制了農戶貸款的發展規模。積極探索適用于全國農村的信用評價新模式刻不容緩。
三、對策建議
(一)鼓勵農村金融資源為農村經濟服務
與工業和服務業相比,農業自身具有低收益、高風險、抵御自然能力差等特性,使得農村金融經營成本和風險普遍高于城市金融,農村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積極性不高。為此,國家要加大惠農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發揮央行的職能,結合各地實際規定農村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的最低金額和比例,成立專門的監管部門監督每筆涉農貸款的發放,確?;蒉r政策在基層貫徹落實;另一方面在財政方面給予涉農貸款金融機構適當的補貼,降低運營成本。此外,對城市金融機構到農村發展業務的給予適當的獎勵,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多層次資金需求者,拓寬農村融資渠道。
(二)增加農戶貸款規模和比例
農戶貸款主要分為兩種用途:生產性用途和非生產性用途。增加農戶貸款規模和比例,可以直接擴大生產性農戶投資規模,充分利用規模經濟的成本節約優勢,提高資金利用的回報率;對于非生產性農戶,可以將這筆資金合理分配于購房、子女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緩解困難農戶的燃眉之急,改善農民生產和生活環境。當然,增加農戶貸款要以良好的信用信息征信體系為前提。
(三)提高農村金融市場競爭程度
有效競爭的金融市場可以提高金融資源運行效率,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提高農村金融市場競爭程度主要由中國人民銀行引導,可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鼓勵城市商業銀行在鄉鎮成立分支機構或村鎮銀行,提高各商業銀行在農村金融市場的滲透力,與現有農村金融機構展開競爭;其次,進一步降低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進入壁壘,在全國縣域范圍推廣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服務機構,并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促進其快速、健康成長,增加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競爭主體;最后,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為各金融機構創造一個積極、公平、良好運行的競爭氛圍。
?。ㄋ模┘訌娹r村信用體系建設
近幾年,中國人民銀行大力推動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建設工作,各類農村金融機構要與當地政府部門、村干部聯手,明確各自的職責,合理分工,對農村企業和農戶的資產如廠房、設備、土地經營承包權、房權、動產等進行評估,建立信用評估指標,探索征信體系的新模式,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和郵儲銀行的網點優勢,對農村企業和農戶開展誠信教育工作,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100%的信用評價面,完善農村信用檔案,為改善農村融資環境奠定良好信用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