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存貨價值中包含的未實現內部銷售利潤的抵銷
?。ㄒ唬┊斊趦炔抠忂M商品的抵銷處理
借:營業收入
貸:營業成本
借:營業成本
貸:存貨
借:存貨跌價準備
貸:資產減值損失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
?。ǘ┻B續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的抵銷處理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期初存貨中包含的未實現內部銷售利潤,假定結存存貨在本期全部對外售出)
貸:營業成本
借:營業收入(本期內部銷售收入,假定內部交易存貨本期全部對外售出)
貸:營業成本
借:營業成本
貸:存貨(期末存貨中包含的未實現內部銷售利潤)
借:存貨跌價準備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借:存貨跌價準備
貸:資產減值損失
或做相反的抵銷分錄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
例1:甲公司(母公司)和乙公司(子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率為25%,假定存貨的初始計量與計稅基礎相同,稅法規定,對于取得的固定資產以其歷史成本計量。
1.2009年,甲公司向乙公司銷售A產品100臺,每臺不含稅(下同)售價為7.5萬元,增值稅稅率為17%。每臺成本為4.5萬元,未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當年對外售出40臺,其余部分形成期末存貨。2009年末乙公司進行存貨檢查時發現,因市價下跌,庫存A產品的可變現凈值分別下降至每臺7萬元。乙公司按單個存貨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在結轉銷售成本時結轉。
借:營業收入 750 (100×7.5)
貸:營業成本 750
借:營業成本 180 [60×(7.5-4.5)]
貸:存貨 180
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30 [60×(7.5-7)]
貸:資產減值損失 3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37.5 [(180-30)×25%]
貸:所得稅費用 37.5
方法一:(180-30)×25%=37.5(萬元)
方法二:見表1。
2.2010年,乙公司對外售出A產品30臺,其余部分形成期末存貨。2010年末,乙公司進行存貨檢查時發現,因市價持續下跌,庫存A產品可變現凈值下降至每臺5萬元。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180
貸:營業成本 180
借:營業成本 90 [30×(7.5-4.5)]
貸:存貨 90
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30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30
借:營業成本 15 (30×30/60)
貸: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15
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60
貸:資產減值損失 6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3.75 [(90-30+15-60)×25%]
所得稅費用 33.75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37.5
方法一:(90-30+15-60)×25%=3.75(萬元)
方法二:見表2。
3.2011年,甲公司向乙公司銷售A產品200臺,每臺售價8萬元,增值稅稅率為17%。A產品每臺成本5萬元,乙公司從甲公司購入的A產品對外售出150臺,其余部分形成期末存貨。2011年末,乙公司進行存貨檢查時發現,庫存A產品的可變現凈值每臺3.75萬元。發出存貨采用先進先出法核算。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90 [30×(7.5-4.5)]
貸:營業成本 90
借:營業收入 1 600 (200×8)
貸:營業成本 1600
借:營業成本 240 [80×(8-5)]
貸:存貨 240
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75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75
借:營業成本 75
貸: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75
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240
貸:資產減值損失 24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3.75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3.75
借:所得稅費用 3.7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3.75
方法一:(240-75+75-240)×25%=0(萬元)
方法二:見表3。
二、固定資產原價中包含的未實現內部銷售利潤的抵銷
?。ㄒ唬┊斊趦炔拷灰椎墓潭ㄙY產的抵銷處理
借:營業收入(假設銷售方作為商品出售,購買方作為固定資產核算。)
貸:營業成本
固定資產――原價
借:營業外收入(假設銷售方作為固定資產出售,購買方也作為固定資產核算。)
貸:固定資產――原價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貸:管理費用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
(二)連續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的抵銷處理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貸:固定資產――原價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貸:管理費用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
?。ㄈ﹥炔拷灰坠潭ㄙY產使用期限未滿提前進行清理時的抵銷處理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貸: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
借: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借: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
貸:管理費用
借:所得稅費用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例2:2007年12月16日母公司以9 000萬元的價格將其生產的產品銷售給子公司,其銷售成本為7 500萬元。子公司購買該產品作為管理用固定資產,假設子公司對該固定資產按5年的使用期限計提折舊,預計凈殘值為零,采用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假定預計折舊年限、折舊方法和凈殘值同稅法。稅法規定,對于取得的固定資產以其歷史成本計量。
注意:
1.增值稅不需要抵銷,若收入為含稅價,應還原為不含稅價。
2.運雜費、安裝費不需要抵銷。
3.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當月增加的無形資產當月開始攤銷。
1.2007年:
借:營業收入 9 000
貸:營業成本 7 500
固定資產――原價 1 50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375 (1 500×25%)
貸:所得稅費用 375
方法一:1 500×25%=375(萬元)
方法二:見表4。
2.2008年: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1 500
貸:固定資產――原價 1 500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500 (1 500×5/15)
貸:管理費用 50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50 [(1 500-500)×25%]
所得稅費用 125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375
方法一:(1 500-500)×25%=250(萬元)
方法二:見表5。
3.2009年: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1 500
貸:固定資產――原價 1 500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500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500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400
貸:管理費用 400 (1 500×4/15)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150 [(1 500-500-400)×25%]
所得稅費用 100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250
方法一:(1 500-500-400)×25%=150(萬元)
方法二:見表6。
4.2010年: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1 500
貸:固定資產――原價 1 500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900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900 (500+400)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300
貸:管理費用 300 (1 500×3/15)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75 [(1 500-500-400-300)×25%]
所得稅費用 75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150
方法一:(1 500-500-400-300)×25%=75(萬元)
方法二:見表7。
5.2011年: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1 500
貸:固定資產――原價 1 500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1 200 (500+400+300)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1 200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200
貸:管理費用 200 (1 500×2/15)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5 [(1 500-500-400-300-200)×25%]
所得稅費用 50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75
方法一:(1 500-500-400-300-200)×25%=25(萬元)
方法二:見表8。
6.(假定)子公司在2012年末該固定資產使用期滿時對其報廢清理,編制抵銷分錄。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100
貸:管理費用 100
借:所得稅費用 25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25
方法一:(1 500-500-400-300-200-100)×25%=0(萬元)
方法二:見表9。
7.(假定)2012年12月31日該內部交易固定資產使用期滿,但該固定資產仍處于使用之中,子公司未對其進行清理報廢。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1 500
貸:固定資產――原價 1 500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1 400(500+400+300+200)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1 400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100
貸:管理費用 100 (1 500×1/15)
借:所得稅費用 25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25
8.(假定)2013年12月31日該內部交易固定資產仍處于使用之中。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1 500
貸:固定資產――原價 1 500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1 500 (500+400+300
+200+100)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1 500
借:所得稅費用 25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25
9.2011年末子公司將該設備出售,取得營業外收入,編制有關抵銷分錄。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1 500
貸:營業外收入 1 500
借:營業外收入 1 200 (500+400+300)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1 200
借:營業外收入 200 (1 500×2/15)
貸:管理費用 200
借:所得稅費用 75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75
三、內部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的抵銷
?。ㄒ唬┏醮尉幹坪喜⒇攧請蟊頃r的抵銷處理
借:應付賬款
貸:應收賬款
借:應收賬款――壞賬準備
貸:資產減值損失
借:所得稅費用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二)連續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的抵銷處理
借:應付賬款
貸:應收賬款
借:應收賬款――壞賬準備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借:應收賬款――壞賬準備
貸:資產減值損失
或做相反的抵銷分錄。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借:所得稅費用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或做相反的抵銷分錄。
例3:2009年A公司投資于B公司,占B公司表決權資本80%,A公司所得稅率為25%,稅法規定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不得稅前扣除。A、B公司均采用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計提壞賬準備,計提比例1%,有關資料如下:
1.2009年A公司應收賬款中對B公司應收賬款為
2 000萬元(含增值稅);
2.2010年A公司應收賬款中對B公司應收賬款為
5 000萬元(含增值稅);
3.2011年A公司應收賬款中對B公司應收賬款為
3 000萬元(含增值稅)。
1.2009年:
?。?)將本期內部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相互抵銷:
借:應付賬款 2 000
貸:應收賬款 2 000
(2)將內部應收賬款計提的壞賬準備予以抵銷:
借:應收賬款――壞賬準備 20 (2 000×1%)
貸:資產減值損失 20
(3)抵銷遞延所得稅資產:
借:所得稅費用 5 (20×2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5
2.2010年:
?。?)將本期內部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相互抵銷:
借:應付賬款 5 000
貸:應收賬款 5 000
?。?)將上期內部應收賬款計提的壞賬準備予以抵銷,同時調整期初未分配利潤的數額,將本期內部應收賬款計提的壞賬準備予以抵銷:
借:應收賬款――壞賬準備 50 (5 000×1%)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20
資產減值損失 30
(3)抵銷遞延所得稅資產: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5 (20×25%)
所得稅費用 7.5 (30×2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12.5 (50×25%)
3.2011年:
(1)將本期內部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相互抵銷:
借:應付賬款 3 000
貸:應收賬款 3 000
?。?)將上期內部應收賬款計提的壞賬準備予以抵銷,同時調整期初未分配利潤的數額,將本期內部應收賬款沖回的壞賬準備予以抵銷:
借:應收賬款――壞賬準備 30 (3 000×1%)
資產減值損失 20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50
?。?)抵銷遞延所得稅資產:
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12.5 (50×2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7.5 (30×25%)
所得稅費用 5
四、應付債券與持有至到期投資等金融資產的抵銷
借:應付債券(期末攤余成本)
財務費用(借方差額)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期末攤余成本)
投資收益(貸方差額)
借:投資收益(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貸:財務費用
借:應付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貸:應收利息
例4:A公司于2010年1月1日通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式合并了B公司,持有B公司80%的股權。當日,A公司經批準發行5年期一次還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債券2 000萬元,債券利息在次年1月3日支付,年票面利率為6%。假定債券發行時的年市場利率為5%。A公司該批債券實際發行價格為2 086.54萬元。同日B公司直接從A公司購入其所發行債券的50%,并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核算。
1.2010年,A公司(或B公司)對上述債券的處理如下:
實際利息費用(或投資收益)=1 043.27×5%=52.16(萬元)
應付利息(或應收利息)=1 000×6%=60(萬元)
應攤銷的利息調整=60-52.16=7.84(萬元)
所以,母公司在合并報表中應做如下抵銷處理:
借:應付債券 1 035.43 (1 043.27-7.84)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 1 035.43
借:投資收益 52.16
貸:財務費用 52.16
借:應付利息 60
貸:應收利息 60
2.2011年:A公司(或B公司)對上述債券的處理如下:
實際利息費用(或投資收益)=(1 043.27-7.84)×5%=51.77(萬元)
應付利息(或應收利息)=1 000×6%=60(萬元)
應攤銷的利息調整=60-51.77=8.23(萬元)
所以,母公司在合并報表中應作如下抵銷處理:
借:應付債券 1 027.2 (1 043.27-7.84-8.23)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 1 027.2
借:投資收益 51.77
貸:財務費用 51.77
借:應付利息 60
貸:應收利息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