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論文 > R&D投入的區域比較研究

R&D投入的區域比較研究

隨著我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型國家建設目標的全面落實,國家為激勵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從R&D投入、稅收激勵、金融支持、政府采購、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創造和保護知識產權、人才隊伍以及科技創新基地與平臺建設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政策,使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得到逐步提高。但從全國各地區看仍有R&D投入不平衡問題,本文僅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的投入為切入點,分別選取R&D投入總量和投入結構以及R&D人員投入等指標做一區域比較。
  
  一、R&D經費投入
   R&D經費投入的比較可分為投入總量比較和投入結構比較。由于我國各區域情況不同,經濟總量千差萬別,僅用R&D經費投入總額無法全面衡量一個區域的科研活動規模。為此,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評價一個國家科技競爭力的首選指標是R&D/GDP,即當年R&D經費投入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稱為R&D經費投入強度。
  (一)R&D經費投入總量
   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包括實際用于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的人員勞務費、原材料費、固定資產購建費、管理費及其他費用支出。我國各區域在近三年的R&D經費投入的比較見表1。
   通常,一個國家的R&D/GDP如果小于1%,說明經濟處于發展初期,缺乏創新能力;大于1%而小于2%,經濟處于發展快速階段,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大于2%,則經濟處于穩定發展階段,創新能力比較強。首先,從表1中看出東部地區R&D經費投入總量遠大于中西部地區;其次,東部地區R&D經費投入強度始終在1%到2%之間,這就是說東部地區經濟已經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企業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并且在2010年R&D經費投入強度接近2%,說明創新能力提升較強;再次,中西部地區R&D經費投入強度始終在1%左右波動,說明中西部地區經濟處于發展初期,缺乏創新能力。R&D經費投入環比增長率在2010年基本持平,我國R&D經費投入同步增長。
  (二)R&D經費投入的結構
   增加R&D投入的總量雖重要,但還存在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與R&D經費投入的結構直接相關。但是,研究中對科技投入問題的關注偏重經費投入總量而忽視經費投入結構。R&D經費的投入結構包括來源結構、執行結構和活動類型結構,由于它們能夠從不同側面反映R&D經費的籌集或使用情況,因而成為分析R&D經費投入的一項標準。
   第一,來源結構。R&D經費的來源可分為四種類型:企業、政府、國外及其他來源。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同,政府制定的政策不同,四種來源的比重會有很大的差異,我們把企業、政府、國外及其他來源所占R&D經費來源的比重稱為R&D的來源結構。2009年我國三大地區R&D經費來源結構狀況見表2。
  
   從表2揭示的數據看,我國各區域R&D經費來源均由企業作為投資主體,但各地區R&D經費來源結構有著顯著的不同。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R&D經費來源于企業的比重分別為84.5%和76.5%,說明企業自主的研究與開發投入已進入良性循環。西部地區政府R&D經費投入比重為39.5%,這說明西部地區對政府引導研究與開發依賴性較大。
   第二,執行結構。企業自主創新一般有企業自身、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三大類。R&D經費在這三者之間的分配比例被稱為R&D經費的執行結構。研究這一結構的必要性在于,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作為科學技術研究的主體各有其特點,R&D經費在三者之間分配的不同,直接影響R&D活動的結果。2009年我國三大地區R&D經費執行結構狀況見表3。
  
   由于R&D經費來源的不同,影響到R&D經費的使用情況,從表3中看出,總體上我國三大區域R&D經費分配到企業中的數量遠大于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企業R&D經費使用比例的增加是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的需要,為企業自主行為,因而多來源于企業自身,比如東部地區與中部地區。大學的R&D經費主要來自政府。這是由于在大多數國家中,大學是基礎研究的基地,企業在這方面的投入相對較少,而大學自身的能力又較為有限,因此支持這部分重要研究力量的任務只有政府來承擔。所以,從東部地區到西部地區高等院校的R&D經費量由6.8%到11.1%逐漸上升。研究機構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政府委托的相關政策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等,因而其經費的絕大部分也來自于政府。
   第三,活動類型結構。R&D經費投入的活動類型結構是指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的經費支出在R&D經費總量中所占比重。2009年我國各區域R&D經費投入的活動類型結構統計表見表4。
   從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看,三種類型的R&D經費投入占總經費的比例一般為:基礎研究占13%~19%,應用研究占20%~25%,試驗開發占50%~61%。從表4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三大區域R&D經費主要投入到了實驗發展研究上,分別是東部地區85%、中部地區81.3%、西部地區71.7%,而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R&D經費投入比重很低,尤其是基礎研究。這種狀況說明,近些年我國逐漸加大實驗發展領域R&D經費投入比重,使我國在多個領域接近或達到科技領先水平,但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看,還應注意基礎研究的投入比例,使R&D經費投入的活動類型結構趨近合理。
   通過上述分析得出:第一,R&D經費投入總量東部地區要遠大于中西部地區;第二,R&D經費來源結構和支出結構顯示企業已經成為R&D活動的主體;第三,從R&D經費的活動類型結構看三大區域基礎研究的經費投入偏低。從整體上講,我國西部的R&D經費投入總量有待進一步增加,中西部結構有待優化。
  
  二、R&D人力投入
   R&D人員的投入水平,直接影響到企業自主創新水平,也是衡量一個地區區域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2009年我國三大區域R&D人員全時當量比較見表5。
   R&D人員全時當量是國際上通用的、用于比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標,指R&D全時人員(全年從事R&D活動累積工作時間占全部工作時間的90%及以上人員)工作量與非全時人員按實際工作時間折算的工作量之和。例如:有2個R&D全時人員(工作時間分別為0.9年和1年)和3個R&D非全時人員(工作時間分別為0.2年、0.3年和0.7年),則R&D人員全時當量=1+1+0.2+0.3+0.7=3.2(人年)。
   2009年我國東部地區R&D人員全時當量相當于中西部地區R&D人員全時當量總和的2倍。三大地區實驗發展研究人員當量比重分別為82.4%、77.4%、66.0%,表明我國科技發展與自主創新正處于以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實際經驗為基礎所獲得的現有知識,為產生新的產品、材料和裝置,建立新的工藝、系統和服務作實質性的改進階段。但是西部地區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兩部分的人員投入分別為11.2%與22.7%,相對中東部地區的該部分人員投入力度很大。
  
   三、建議
   綜上所述,我國三大區域R&D經費投入總量與投入強度、R&D經費來源及分配情況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說明我國各區域的R&D經費投入與發展的趨勢還有一定差異,這與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科技發展階段密切相關。為使R&D經費投入能達到激發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我國各地區經濟持續、均衡發展的目標,在今后各區域的R&D經費投入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財政應繼續加大各區域R&D經費投入力度,提高中西部區域其占GDP的比重,以滿足科技與經濟協調發展的需要。
   二是調整西部地區R&D經費的來源和投入方向,政府更多地參與到政策指導和宏觀調控中,使企業逐漸成為R&D活動的主體。一方面可以擴大資金的來源,減少政府的負擔,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科研和生產活動更加密切相關,使R&D活動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
   三是為提高R&D經費的利用效率,更好地發揮R&D經費在科研與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加強對科研經費的預算管理和監督,建立有效的R&D投入評價體系。●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