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交通低碳化轉型的傳導機制分析是從消費者最優化選擇開始的,推導出 影響個體交通碳排放量的四種關鍵參數:收入(Y)、各交通方式的權重(p. f ), 碳排放效率(a.引、交通服務的價格(P}. Pz ),進而研究了內生變量、外生變 量等變動對于個人碳排放量的影響。其后分析了交通高碳化形成的傳導機制、交 通低碳化調整的傳導機制等,得出技術、制度等是交通低碳化調整的主要方向之 一最后,運用消費者效用最優化選擇理論剖析了城鎮化、經濟結構與消費者交 通選擇的“黑匣子”效用。
首先,從交通系統的內部角度看,科技進步,及其推動下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高等級基礎設施建設等都能夠提高交通方式的碳排放效率.在不改變消費者效用 最優化選擇的墓礎上,有效的抑制了交通碳排放.傾向性的財稅政策等價格手段 的使用,改變了消費者收入預算約束線,在資源再配置中,交通方式組合的優化 選擇有助于交通碳減排.上述都是假設消費者偏好沒有改變的前提下得出的結 論。現在取消消費者偏好不變的假定,可以發現客運零換乘等科學規劃會提高消 費者對公共交通的效用滿足,動態優化后的結果會傾向于低碳化的交通組合選 擇.此外,從長期看,一方面政府倡導也會改變消費者對于交通方式的偏好,使 之逐漸轉向低碳出行模式;另一方面居民對于環境質量的要求逐漸增加,會自覺 調整出行偏好,轉向低碳出行模式。
交通領域財稅手段的使用,不僅僅對交通服務價格起作用,更對運輸企業發 出了強烈的信號.即“產業升級才是企業發展的王道”.運輸企業的技術創新和 產業升級直接決定著交通碳排放水平.傾向性的財政轉移支付,逐漸提高高等級 基礎設施的建設和落后墓礎設施的維護等,為下一步低碳交通發展奠定墓礎。
其次,從交通系統的外部環境看,經濟結構調整影響著四種參數.根據這四 種參數的影響傳導關系,可以發現經濟結構調整對交通碳排放的影響存在四種機 制:交通方式組合選擇的再配置機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科技投入機制、管理 系統創新的信息投入機制、低碳產業發展的低碳供給機制。城鎮化模式的發展同 樣影響著交通碳排放。只不過城鎮化模式的傳導機制有兩部分,一部分是通過改 變消費者的效用函數,即影響參數p、f,來影響交通碳排放量.如果交通基礎 設施承載力無法滿足人口城鎮化的要求,那么反而會增加交通碳排放量;另一部 分是交通特征的演變,行駛距離增加、出行頻率增加等都會直接推高交通碳排放, 但是這種以環境為代價的增加是沒有經濟效應產生的,故而應該是盡可能減少 。
最后,結合交通系統內外環境的各影響因素,分析各傳導機制的時序問題。 也就是交通碳減排政策實施的時序選擇問題.總體上看,交通低碳化轉型的政策 選擇大致可表述為“短期看結構,長期看技術”.短時期內,碳減排方向應該針 對結構性減排,通過優化交通結構,達到抑制交通碳排放增長的效果。中長期則 應該以技術性減碳、消費者減碳為主,即政府倡導、科學規劃等需求引導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