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西方經濟學界,國內學者也對城市的規模問題展開過激烈的討論,其中最有名 的要數費孝通的小城鎮理論(費孝通,1984 )。他認為,小城鎮的興衰對農村非農產業 的發展有直接影響作用,進而會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及就業問題產生重要影響.小 城鎮支持者認為小城鎮具有很多大城市無法比擬的優勢,特別是在農村勞動力的就地轉 移這個問題上,小城鎮具有巨大的優勢,通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地轉移,促進他們的 非農收入,對于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具有重大的作用;另外,小城鎮的生活成本較 低,更適合農民生活,大城市在提高農民收入的同時會在其生活成本的上升上給農民很 大的壓力;再者,小城鎮不像大城市一樣會導致一系列城市綜合病的產生,比如交通擁 擠、喧鬧、環境污染、犯罪率上升等問題.
與小城鎮論相對應的是大城鎮論.大城鎮論者更加強調城市的集聚效應與規模效 應,他們認為大城市有小城鎮沒有的規模優勢,其集聚效應、規模效應對這個城市乃至 社會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相反,小城鎮則沒有這個優勢;從城 市經濟景觀來講,小城鎮也不可能和大城市相比,其市場的發育程度、法律法規的完善 程度等都無法與大城市進行比較;盡管大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會產生城市病,但其優勢遠 遠大于這種負面效應.
除了小城鎮論者和大城鎮論者,還有一幫中等城市論者.他們認為中等城市既具備 了一定的集聚效應與規模優勢,又不像大城市一樣會產生一系列城市病,同時它又不像 小城鎮一樣難以推動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或工業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中等城市論者認 為重點發展中等城市,同時適度發展大城市與小城鎮,是城市化的最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