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浙江省正處于加快轉型升級和優化經濟增長動力結構的關鍵時期,隨 著經濟發展逐漸進入工業化后期階段,城市化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持續增 強。為了促使城市化與經濟增長之間協調發展,根據本文的主要結論,提出以下 幾個方面的政策建議:
(1)不斷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以此提高城市化的質量
經濟增長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基礎,以經濟增長促進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才 能使城市化具有堅實的基礎.沒有經濟增長的強力支撐,盲目地追求城市化水平 的提高,將會引發一系列的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但是,粗放式的經濟增長,也 不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改革開放以來,持續三十多年的粗放式的高速增長, 雖然使浙江省的人均GDP跨越了6000美元關口,但同樣不可避免地面臨著資源 短缺、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在當前資源緊缺和環境保護的雙重約束下,要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不斷地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在經濟可持續發展 的過程中追求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此促進城市化與經濟增長協調發展。
一方面,要不斷地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進一步推動城市化發展.農業發展 是城市化的前提條件和基礎,要積極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生產實現規?;?、 標準化和生態化;工業化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根本動力,城市化缺少工業化強有 力的支撐將會成為無本之木,應加快推進工業現代化,積極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 業,堅持以新型工業化促進城市化的發展;第三產業是城市化發展的后續動力, 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堅持把產業結構優化 升級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核心內容,不斷增強城市化與經濟增長的協調性。
另一方面,加快經濟發展方式向集約型轉變,積極推進集約型的城市化.在 資源緊缺和環境保護的雙重約束下,節能減排日益成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 點.為此,在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應注意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節約、保護水資; 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不斷提高全社會的資源 節約和環境保護意識,堅持以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來促進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積極 推進集約型的城市化,不斷增強城市化與經濟增長的協調性。
(2)以城市化為載體,大力發展知識經濟,構筑經濟發展新優勢
在城市化進程中,要通過多種渠道促進知識積累,充分發揮知識的溢出效應, 進而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為此,應大力發展知識經濟,積極構筑經濟發展新優勢。 知識經濟背景下,知識日益成為一國或地區最重要的資源和生產要素。因此,在 城市化進程中,應注重知識的積累與創新,加強知識的傳播與吸收,以此來推動 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首先,在城市化進程中,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知識基礎設施建設,以促進知識 的有效傳播與創新.為此,需要調整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礎 設施,積極打造有利于知識積累與溢出的新平臺.傳統的基礎設施如交通、通信 等對知識的傳播與信息的交流是必要的。但在知識經濟下,還需要加強科技、教 育、信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要加快區域內科研中心、綜合圖書中心、文獻中心、 科技出版、科技普及等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不斷提高教育的硬件與軟件的建 設.在城市化進程中,通過對知識基礎設施的大力建設,才能為知識的積累與溢 出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進而有利于推動經濟增長。
其次,在城市化進程中,不斷提高對知識的吸收能力.提高一個地區的知識 吸收能力,一方面取決于本地知識基礎設施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取決于區域內 全體公民的文化素質。政府應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具有戰略意義的初等教育,加 快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實現教育的公平發展,使全體人民都有受教育的機會, 努力形成人力資本積累的新優勢。同時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發展電視教育、網絡 教育、遠程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夠提高文化素質.另外,在城市化推進的過程中, 還應通過入職培訓、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和在崗培訓不斷提升農民素質,提高其 對知識的吸收能力,提升人口城市化的質量。
最后,在城市化進程中,要注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知識密 集型產業.各地政府通過政策引導知識經濟集聚發展的同時,應注意城市建設與 產業發展的高度契合,加大R&D投入,加大對知識型企業的支持力度,使城市 建設的過程成為知識經濟產業崛起的過程,充分發揮城市在形成知識和信息交流 網絡方面的優勢,推動經濟持續增長。
(3)以城市化為載體,不斷調整和優化投資結構,使投資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
城市化對拉動國內投資需求的潛力是十分巨大的.據測算,在啟動國內投資 方面每增加一個城市居民,城市需要新增固定資產投資50萬元,如果城市化率 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帶來的年投資需求就是6.5萬億元“。但是城市化進程中 過度依賴投資需求驅動經濟增長,容易造成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和產業結構的扭 曲。因此,在城市化進程中,發揮投資對擴大內需的重要作用,在提高投資質量 和效益的基礎上,要不斷調整和優化投資結構,使投資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
首先,應不斷加大對“三農”工程的投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 善農村生產和生活設施。其次,重點加強廉租房、平價商品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 建設,不斷完善城市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優化城市生活環境。最后,要加大 對節能環保、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因此,政府應注意加強和改進投 資管理,不斷優化投資結構,防止盲目擴張和重復建設。通過制定相應的政策, 引導投資進一步向民生和社會事業、節能環保等領域傾斜.在城市化進程中,把 擴大投資與改善民生、轉型升級緊密結合起來,有利于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4)以城市化為載體,加快形成以消費為主導的新格局
加快經濟由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的轉變,努力形成以消費為主導的新格局。 城市化有利于擴大消費需求,但從本文的實證研究發現,浙江城市化通過投資對 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強于消費。相關測算和研究表明,城市化率提高一個百分點, 大約可以促使最終消費增長1.6個百分點。在城市化進程中,處理好投資于消 費的關系,加決經濟由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轉變,形成以消費為主導的新格局。
在城市化進程中,積極擴大消費需求:首先,要不斷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通 過調整優化國民收入分配關系,努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只 有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才能切實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其次,要加快完 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形成良好的居 民消費預期。再次,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步伐,使農民工真正享受無差異的市民待 遇。有研究表明,農民工中1000萬人口成為真正的城市居民,可以使居民消費一 增加240億元。。因此,在城市化進程中,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步伐,使農民工真 正獲得無差異的市民身份,有利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在長期內平穩較快增長。
(5)在城市化進程中,應著力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以此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方面,著力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這需要各級政府調整 財政的支出結構和方向,加大對農村科技、教育、衛生投入,不斷提高農民素質。, 同時,加快農村地區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高效生態農業, 不斷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
另一方面,做好戶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新型戶籍管理制度。繼 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并做好與其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將戶籍制度中的人口 流動信息登記職能與捆綁在戶籍制度上的養老、教育、醫療衛生、住房等經濟福 利分開,最終使戶籍制度僅僅成為一種人口登記制度。只有統一城鄉戶口,實現 人力資本的自由流動,才能推動人才資源配置市場化,從而有利于縮小城鄉收入 差距,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實現社會和諧.因此,在城市化推進過程中,采取多 種政策措施,著力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有利于增強城市化與經濟增長的協調性, 進而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