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黑匣子”里包含了城鎮化、工業化和居民的交通出行等內容,本小節 基于理性選擇的最優化理論,從居民的交通出行選擇出發,分析城鎮化、工業化 與個人碳排放量的關系,繼而再分析交通系統內部影響個人碳排放量的機制。
(1)經濟結構調整對于交通低碳化調整的影響機制
經濟結構調整對于交通低碳化轉型的影響機制,可以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 來闡述.以公路和水路貨運選擇為例.
第一,經濟結構調整對于微觀主體碳排放量的影響機制.從微觀主體角度看, 經濟結構調整作為交通系統的外部沖擊,影響著公式中所有的參數。首 當其沖受到影響的參數是p. f,因為各種交通方式對不同產業的需求依存度存 在著差異(王岳平,2004 ).產業間的替代或升級,會改變現有的交通方式組合. 從二產向三產調整、粗放向集約轉變的經濟結構調整,有助于微觀主體傾向于選 擇低碳化的交通方式組合。縱觀歐盟等發達國家的經濟與交通發展史,可以發現 交通方式的選擇逐漸傾向清潔化。。其次,交通工具單體的碳排放效率(參數a, B)得到有效提升。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中,伴隨著科技投入和產業升級.區域 經濟新格局形成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是首先考慮的問題。高等級墓礎設施網 絡規劃建設是下一階段的主要任務.高技術含量的基礎設施無疑會提高交通出行 效率。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保障了交通工具的低碳化 供給和能源的低碳化供給,進一步提高交通單體的碳排放效率。同時也將改變各 交通方式的相對價格(參數p} P2 ),市場經濟理論已經非常成熟,在此不多闡 述。最后,經濟結構調整有助于收入(Y)增加.經濟結構調整,不是以犧牲經 濟增長為目的,相反,它是為了能夠實現更好的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收入增加, 必然會增加個人碳排放量,這點毋庸置疑.至于這些參數的變化會對交通碳排放 總量的影響如何,還是要合力的方向。
第二,經濟結構調整對于宏觀交通系統碳排放量的影響機制。交通系統與經 濟結構相互促進,相互聯系.交通發展對經濟結構調整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反過 來經濟結構調整對交通發展也存在著負向反饋機制,它們共同組成了正負反饋環 (見圖5.10 ).交通系統對經濟發展的正向作用,最早在19世紀上半葉就已經有 了論述.而近些年伴隨著經濟結構調整的實證研究表明了負反饋機制的存在.王 岳平(2004)在研究中國經濟結構變化對交通運輸業的影響時,發現交通運輸業 與經濟發展階段有著較強的相關性。進一步分析認為交通方式對不同需求的依存 度是經濟結構影響交通運輸業結構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影響交通領域碳排放量 的重要依據。陳詩一等(2011 )通過全國與上海的比較分析,發現產業結構調整 對碳排放的影響要大于能源結構調整,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更潔凈的石油制品 替代,能夠抑制二氧化碳排放。
經濟結構調整對于交通系統低碳化調整的傳導機制有四種:交通方式組合選 擇的再配置機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科技投入機制、管理系統創新的信息投入 機制、低碳產業發展的低碳供給機制。
交通方式組合選擇的再配置機制的中間傳導變量是交通方式對不同需求的 依存度.依據不同交通方式對不同產業的依存度差異,相應的調整經濟結構,改 變交通方式間的供求關系,供求市場的價格機制會改變微觀主體的效用選擇(微 觀主體的最優效用選擇前面已經論述).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史已經驗證了此種 傳導機制的存在性。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科技投入機制是在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遷移和區 域一體化等成為經濟發展主題的大背景下發生的.區域經濟的產業升級、遷移和 一體化等作用下將產生新的經濟格局.在經濟新格局下,產業分工、社會分工等 一系列布局變化都要求交通墓礎設施的再規劃建設。科技帶動下的經濟調整,勢 必需要高科技化的墓礎設施.比如輕軌、快速公交系統(BRT)等新格局下的交 通方式都需要高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而高等級的墓礎設施有效的提高了交通出 行效率,從而達到降級交通碳排放的目的。
管理系統創新的信息投入機制簡而言之就是指運用信息化武裝交通管理系 統,達到提高交通運行效率和碳排放效率的目的。經濟結構調整中涉及到科技帶 動產業升級的環節.交通運輸業作為第三產業,也面臨著產業升級.隨著互聯網、 計算機技術、智能化等信息技術的推廣,交通運輸業的信息化普及將成為必然趨 勢.再者,區域一體化、經濟一體化等戰略實施都必須要求信息化交通管理系統 的建立。
低碳產業發展的低碳供給機制主要是指交通系統倚靠的能源產業和交通工 具制造產業低碳化發展過程中產品的低碳化供給.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特別注意 高新技術產業、新能源、環保汽車行業等低碳產業的發展.該傳導機制的關鍵性 傳導變量就是低碳產業發展,而低碳產業發展離不開技術進步.目前先進的低碳 技術基本上控制在發達國家手里,短期內實現低碳供給的難度較大.只有將自主 創新和低碳技術的國際合作相結合,才能實現低碳化的規模供給。短期內,環境 管制和傾向性政策扶持等手段是該傳導機制能否實現的關鍵。比如英國《可再生 燃料法規(RTFO )))、美國加州低碳燃料標準政策(CA-LCFS )、中國起草的兩 項“低碳燃料”國家標準①等都是保障能源低碳化供給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