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非均衡增長理論
全球經濟的發展一般都是在資源和要素比較豐富或者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 開始發展,這樣使這些地區的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和迅速的提升,同時也會呈現 出經濟發展程度兩極分化的格局。.部分經濟學家如赫希曼( Amert 0. Hirschman ), 佩魯( Perrous)等人就解釋了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區域非均衡發展的現象,并 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非均衡增長理論。
增長極理論認為其依靠自身的實力和創新能力的極大影響會帶動周邊產業 或地區的發展.“地理上的二元經濟”結構理論認為各個地區自身條件的不同引 起不均衡發展,這種不均衡發展會引起“累積性因果循環”,從而使得發展差距 會越來愈大.中心一外圍理論,認為中心是區域發展的增長推動中心,在最初階 段,經濟社會的各種資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區,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會逐漸分散到 外圍地區,影響帶動外圍地區的共同協調發展.赫希曼認為經濟發達地區的成長 對經濟落后地區發展既會產生有利的影響,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有利的影響稱 為“涓滴效應”,不利的影響是“極化效應”.倒U理論認為在國家發展的早期 階段,區域間成長的差異將會擴大,傾向于不平衡發展.隨著經濟增長,區域間 不平衡將趨于穩定,當到達發展成熟階段,區域間成長差異將逐漸縮小,這時將 傾向于均衡增長.
2.現代服務業理論
服務業在空間上的聚集趨勢比工業生產活動的空間聚集更明顯.判斷一種產 業在都市中的聚集潛力,其依據主要有四個:一是要看該產業是否在都市經濟中 具有比較優勢,已有的墓礎和都市本身的產業特點能夠對產業的強輻射力給予較 強的支撐;二是產業本身的特性,是否具有很強的聚集性;三是產業新增附加價值 的比重和土地利用效率;四是對公共服務,雖然有些公共服務具有聚集特性,但需 要兼顧公平性和效率性.
現代服務業不僅高度集聚于大都市地區,而且一般是集聚于大都市的商務中 心區,它要求城市的第三產業非常的發達.其次,現代服務業是高技術、高人力資 本、高附加值的產業,所以專業、高素質的人力資本的易獲取性是影響現代服務 業集群區位選擇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第三,服務產品的不可分性,即服務的生 產和消費與交易同時進行這一特點,使得現代服務業必須在客戶需求較大的區域 聚集.
3.市場結構理論
市場結構指的是某一市場中各種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其特征.市場結構逐 漸被用在產業組織理論里面,梅森在20世紀30年代初就重點提出了市場結構、 企業行為和經濟績效之間的關系。經過很多學者的研究和使用,現在常用的產 業組織理論“SCP”分析范式就是有關市場結構的產業分析方法.
市場結構的組成主要有市場主體、市場格局和市場集中度,主要影響因素也 為三個,即市場集中度、產品差別化和進入退出壁壘.
在產業組織理論研究中,首先研究的市場集中度,它可以揭示在特定的產業 市場中,其市場壟斷情況.在差異化上,企業或廠家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偏好或者 為避開較強競爭者的威脅,通過與其他竟爭企業提供的產品有所區別來尋求自己 的市場份額.
在進入壁壘上,Bain (1956)提出了“進入壁壘”的概念,指的是潛在的競 爭者或新竟爭者竟爭進入市場所遇到的一些不利的阻礙因素.G.Stigler (1971 ) 提出了狹義的進入壁壘,認為規模經濟、資本需求量、產品差異化程度不再是主 要的進入壁壘,政府管制已經成為真正的進入壁壘. W.K.Banmol (1986)認為 判斷市場進入壁壘的高低是“沉淀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