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分別從內部控制的五要素來分析其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內部環境是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前提條件。如果沒有良好的控制環境,那么內部控制就會流于形式,會計信息質量也就得不到保證。目前我國會計信息質量低下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內部控制環境薄弱,改善我國內部控制環境不僅需要從深層次上來完善企業治理結構,而且需要法律制度的配套與國家政策的指引等。
風險評估是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基礎。企業會計信息在傳遞過程中會產生內部風險,合理地評估與應對企業的內在風險和財務風險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的基礎。企業管理者通常關注的是與企業編制真實可靠的財務報表有關的風險以及財務報表的認定等,確認并分析與實現企業目標有關的風險,并且通過必要的手段使企業員工認識這些風險,以便共同應對企業發生的風險。控制活動是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必要手段。
控制活動主要是企業用來防止與發現錯誤的會計數據,它不僅可以增強會計信息系統的功能,而且會幫助企業產生更為真實可靠的會計報表,主要包括職責分工控制、授權審批控制、財產安全控制、運營控制等,通過對這些內容的控制,可以保證會計人員真實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信息與溝通是企業會計信息的反饋。信息與溝通要求相關的信息必須被確認、收集和整理并且要在企業內進行傳遞。信息系統是企業對外提供財務會計報告的主要來源,包括信息的確認、捕捉、處理與報告。信息的確認和捕捉可以保證財務報告提供完整的信息,信息的處理是對信息的分類與記錄,信息的報告則是企業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過程,這些都會對財務報告的質量產生影響。如果企業管理層對內部控制非常關注,那么企業員工就會更加認真地執行分屬于他們的控制。
為了增強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管理溝通要求企業明確地把相關職責分配給執行特定控制程序的員工。每一個執行特定程序的員工都要清楚如何進行控制以及自己在內部控制系統中所擔任的角色和所承擔的責任。信息與溝通強調企業會計信息的流動性,如果信息與溝通不順暢,那么會計信息質量就沒有辦法得到保證。內部監督是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措施。監督部門可以隨時對企業會計信息的控制過程進行評價,發現并及時解決問題。例如,信貸經理通過按月與貨款超期的客戶進行溝通來監督應收賬款賬戶的估價;會計人員通過參與各月的存貨盤點來監督存貨余額的正確性與完整性;采購部門相關人員通過與供貨方的溝通來監督企業應付賬款的記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