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競爭力是一個相對概念,只有通過與競爭對手相比較才能獲得,反映當代市場競爭 的本質, poter(1990)在《國家競爭優勢》中指出企業競爭力是指在國際上以全球戰略 的姿態開展競爭的能力,特別強調戰略參與國際競爭中奪取勝利的重要性。競爭優勢最 早由英國經濟學家張伯倫((E. Chamberlin)于1939年提出,對于競爭優勢的定義不一。
一般企業供應鏈競爭優勢表現形式包括五個方面:一是供應鏈管理要堅持以客戶為 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企業只有在充分了解市場環境的前提下,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設 計供應鏈,能夠有效降低供應鏈的“牛鞭效應”,快速了解市場需求信息,做出應急反 應,以此來獲取供應鏈競爭優勢;二是外包非核心業務,集中精力發展主營業務,通過 企業聯盟,降低交易成本,實現共同利益,強化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把非核心業務外包 出去,實現供應鏈成員企業之間的優勢互補,增強供應鏈整體競爭優勢;三是結合所處 行業特點和自身優劣勢設計供應鏈信息系統,提供信息支持。供應鏈中成員企業所處內 外競爭環境和占有資源各不相同,尤其是核心企業更應該根據自身情況研發信息管理系統,切莫生搬硬套;四是根據市場變化不斷完善和整合供應鏈流程。供應鏈具有復雜性、 動態性等特點,并非一成不變,企業要時刻監督供應鏈運行情況,并不斷進行修正和完 善;五是通過供應鏈成本管理降低供應鏈總成本。供應鏈競爭優勢的集中體現為成本優 勢,這也是供應鏈價值增值的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