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財政對高等學校撥款的回顧
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離不開財政撥款的支撐。1989年以前,我國所有的高等學校都隸屬于中央各部委、各省教育廳和各市教育局,高等學校辦學所需要的經費全部來源于中央或地方各級財政部門撥款。1989年,國家教委等三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收取學雜費和住宿費的規定》,部分高等學校開始收取學生的學雜費和住宿費。隨著高等學校收費標準的提高,財政對高等學校教育經費撥款占學校經費總收入的比例越來越小,特別是部分省屬高等學校財政撥款占學校經費總收入在50%以下。教育收費改變了高等學校辦學經費來源單一的模式——財政撥款。2010年,財政部、教育部聯合下發了《財政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撥款的意見(財教[2010]567號)》的文件,2011年各級財政部門對高等學校教育經費撥款有較大幅度的增加。目前,高等學校辦學經費主要來源于政府的財政撥款、學校辦學收取的學費、住宿費等非稅收入、校辦產業上交款和捐贈收入。
各級財政部門對高等學校辦學經費撥款數額的確定千差萬別,各部委所屬高校之間、各省所屬高校之間和各市屬高校之間的差異也很大。但是,每一種撥款模式都會給各高等學校的辦學經費收入帶來不小的差異,可以說,財政撥款模式的不同具有一定的政策導向。
那么,如何對高等學校實施財政撥款,有力推動高等學校的建設與發展,使投入的財政資金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呢?筆者認為,用于日常教育經費應該采用財政撥款的綜合指標法,用于基本建設和項目建設的資金應采取財政專項撥款的模式。
二、財政撥款的綜合指標法
綜合指標法就是財政對高等學校經常性辦學經費實施經費撥款時,首先,要建立高等學校的在職教職工人數(財政供養人員),在校學生的當量數(本專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當量數總和)、學校教學、科研、辦公和后勤用房建筑面積(平方米)總和、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數、省級重點實驗室數、國家級重點學科或一級學科數、省級重點學科或一級學科數、博士后流動站數、博士學位授權點數、碩士學位授權點數(含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等撥款項目體系;其次,要確定每一個項目撥款的指標體系;最后,通過撥款項目向量與撥款指標向量乘積求和的辦法,即可得到對某高等學校年經常性辦學經費財政撥款總量。
在此,用ɑj1表示第j所高等學校在職教職工屬財政供養人員的編制數;ɑj2表示在校本專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當量數總和;ɑj3表示某高等學校教學用房、辦公用房、科研用房、實驗用房及為教學科研服務用房建筑面積總和;ɑj4表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數;ɑj5表示省級重點實驗室數;ɑj6表示國家級重點學科或一級學科數;ɑj7表示省級重點學科或一級學科數;ɑj8表示某高等學校博士學位授權點數;ɑj9表示碩士學位授權點數;,……,即第j所高等學校項目向量為:Aj=(ɑj1,ɑj2,……,ɑjn)j=1,2,……m。用b1表示單位教職工(編制數內)撥款數;b2表示在校學生單位當量撥款數;b3表示各種用房單位建筑面積的維護費;b4表示單位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撥款數;b5表示單位省級重點實驗室撥款數;b6表示單位國家級重點學科或一級學科撥款數;b7表示單位省級重點學科或一級學科撥款數;b8表示單位博士學位授權點撥款數;b9表示單位碩士學位授權點撥款數;……,即財政對高等學校經常性教育經費撥款的指標向量為B=(b1,b2,……,bn)。這樣就得到撥款項目矩陣和撥款指標向量如下:
財政對高等學校撥款向量為Y=(y1,y2,……,ym)=A.B,對第j所高等學校經常性教育經費撥款總量為
……m。對所有m所高等學校經常教性教育經費撥款總量
如果以εj表示財政對第j所高等學校專項撥款總量,εi.j表示財政對第j所高等學校第i個專項的撥款數(i=1,2,……,k),則 。對所有m所高等學校專項經費撥款總量
。
如果以uj表示財政對第j所高等學校基本建設撥款總量,對所有m所高等學校基本建設撥款總量U= 。
綜合上述可得:財政全年對高等學校經費撥款總量Q=W+M+U。
通過綜合指標法對高等學校教育經費實施財政撥款,可以克服按生均方式撥款、按在職教職工人數撥款、按基數加增長方式撥款等撥款模式的盲目性與不全面性,通過撥款項目體系與撥款指標向量中各項指標標準的確立,更能顯示出財政撥款綜合指標法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更能有利于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另外,通過綜合指標法對高等學校教育經費實施財政撥款,便于對高等學校教育經費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績效考核。
撥款項目中的每一項都可進行類似的分析與考核。此分析過程完全可以通過計算機來實現。
專項撥款是對運用綜合指標法實施經費撥款的補充,財政在對高等學校實施綜合指標法撥款的同時,應做好對高等學校的專項撥款。這里的專項是指:(1)項目不具有普遍性;(2)項目不具有連續性;(3)項目不具有經常性。需要注意的是,各撥款專項的確立與經費數額的分配要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論證。
三、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撥款項目體系的確定要從高等學校的實際出發
要堅持突出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把那些具有普遍性、經常性、可持續性的高等學校需要經費支出的項目列入撥款項目體系中。對于撥款項目體系中每一個項目的內涵與外延的界限要界定清晰,并且隨著高等學校的不斷發展變化,撥款項目指標體系也需要進行不斷的更新,使撥款項目指標體系具有科學性。
.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撥款指標向量確定后,確定各高等學校經費撥付總量時,要考慮以下因素:(1)要考慮高等學校生均收費標準的差異。高等學校用于經常性辦學支出的經費主要來源是財政撥款和學校的學費收入,可是各高等學校各專業的收費標準差異很大。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減少收費較高專業學生的生均撥款標準,或增加收費標準較低專業的財政撥款。(2)要考慮高等學校所在地的消費水平,在撥款指標向量確定后應適當考慮生均撥款的增量。(3)要考慮高等學校所在不同地區經濟政策上的差異,財政撥款時應給予政策差異的補充。(4)對辦學經費的需求往往與辦學層次的高低有關,高等學校辦學層次的高低取決于人員結構、教學科研的軟硬件設施的不同,這些都需要相應的經費撥款作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