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師范院校高職會計與審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師范類院校高職會計與審計專業不但要求培養出實踐能力強的人才,更要培養出有足夠的理論水平的人才,因此在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方面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構建符合師范院校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綜合學校與社會的需求
課程體系建設要根據學校或社會的需求建立,做到有側重有突出,可以對專業進行細化和拓展,細化就是要求課程設置要精,拓展則要求課程設置要廣,做到一專多能。打牢學生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專業能力,使學生具有會計核算、企業管理、財務審計、電算應用等符合社會需求的能力。同時,師范類院校學生應具有自主鉆研、教書育人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綜合素質
在社會發展日益加快的當代,無論哪方面的人才都必須擁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專業技能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尤其是對于師范類院校的學生和會計與審計這一發展迅猛的專業,必須始終把握時代的前沿,才能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必須強調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三)注重理論強化實踐
毋庸置疑,師范院校學生將來有很大一部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這就要求我們所培養的人才要注重理論,然而我們不能忽視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是理論型與應用型雙結合人才。這是社會對會計與審計人才的需求,也是學校對會計與審計人才的需求。
二、會計與審計專業課程整合研究
由于教育發展的不平衡,導致高職院校在專業課程設計上存在諸多問題,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整合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點難點問題。對于會計與審計專業課程的整合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
(一)會計與審計教學內容上的整合
會計與審計作為一門專門的學科開設,必須構建系統的教學結構,涵蓋全面的教學內容。所以課程設計必須做到涉獵全面,但又不能過多重復造成資源浪費。這時我們就要考慮優化教材內容,以做到減少交叉重復。例如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兩門課程,可以考慮針對性的選擇其一。
(二)會計與審計教學方式上的整合
在教學方式上注重理論知識的培養,同時要加強實踐。在每一個理論章節結尾,都必須有實戰演練。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過程,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完成各項相關研究任務,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三、會計與審計專業教學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工學結合研究
會計與審計專業所要求的是實用型的人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任務驅動是學生參與知識實踐的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同樣非常適合于會計與審計專業的教學。通過教師的安排或輔導,利用會計與審計專業知識,單人或者組隊來完成一個或多個任務,在這種類似社會工作實踐過程中,學生們將自己平時所學的會計與審計專業理論知識升華為自己擁有的真實技能,從而得到了提高。項目導向教學同任務驅動有很多相似之處,并且它可以參與到教師所承擔的項目當中,因此它有更強的實踐性與實效性。老師可以有選擇性的將自己所接的項目適當地交代給學生,或者指導學生來完成,既達到了強化實踐的目的,又節約了成本與教學資源,可謂一舉多得。
此外,還有一種讓學生參與實踐的方式,頂崗實習或工學結合。對于會計與審計專業,頂崗實習需要學生必須已經掌握一定的理論基礎知識,擁有一定的專業水平才能參加,通常被稱為“2+1”教育模式,這也是現在高職教育比較流行的教學方式,它相比以上兩種方式更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最后是工學結合教育方式,即一邊在公司或企業工作一邊在學校讀書,這種學習方式的時間安排可以是每年分三個學期,分別學習和工作,也可以以周為單位學習或者工作,還可以每把周分為幾天學習、幾天工作,這種教學方式在高職類院校比較少見,但在研究生教學過程中應用廣泛,主要是因為它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專業素質,才能勝任公司或者企業的工作,但也是一種不錯的實踐機會,對于某些致力于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院校可以進行嘗試。
總之,高職院校會計與審計專業教學改革是一件艱辛而漫長的任務,我們若想要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必須牢牢把握社會需求,努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與可持續發現能力,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完善會計與審計專業的課程整合,不斷發現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并用于實踐。我們必須努力吸取經驗教訓,立足當下展望未來,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爭取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高水平的會計與審計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