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衛生體制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及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各級醫院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醫院的生存發展除了依靠先進設備與優秀人才隊伍外,還必須加強醫院成本核算工作。即降低醫療成本,提高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以比較低廉的費用,提供比較優質的服務的醫改總目標,走優質、高效、低耗的效益質量型發展道路。成本核算作為加強醫院經濟管理的一種有效手段,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就是醫院管理專家、學者投注大量精力,潛心研究并努力實踐的一項系統工程。近年來,許多醫院為了提高社會和經濟效益,在復雜的醫療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開始嘗試采取包括成本核算在內的經濟管理手段,以提高醫院的生存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發展。
一、醫院成本核算的內涵及重要性
醫院成本是指醫院在醫療服務過程中所消耗的物質資料價值和必要勞動價值的貨幣表現,它是衡量醫院經濟效益的一項綜合性指標,主要由6大類成本構成:勞務費、業務費、公務費、原材料費、固定資產折舊費和管理費。醫院成本核算就是指醫院把一定時期內發生的醫療服務費用進行歸集、匯總、分配,計算醫療服務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管理活動。醫院成本核算體系包括院級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醫療項目成本核算、診次成本核算、床日成本核算、病種成本核算及制劑成本核算。其中,科室成本核算是醫院成本核算體系的重點,是項目、診次、床日、病種等成本核算的基礎,也是醫院衡量科室工作效率和效益的尺度。
醫院經濟管理中開展成本核算具有重要意義。首先,開展成本核算是適應改革和醫院自身發展的需要。醫院在市場經濟下要提高競爭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就要根據衛生改革的要求把“事業”當成“產業”辦,通過成本核算,規范支出管理,降低成本費用,達到提高醫院經濟效益的目標。同時,通過成本核算,可以促使核算單位降低醫療服務成本,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用最低成本提供最優服務,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從而使醫院在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其次,成本核算能夠真實反映醫院醫療活動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這不僅能增進和提高醫院全體員工的成本意識,優化資源配置,而且還能增強員工的責任感,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效率,進而提高醫院的經濟收益。再次,實行成本核算是醫院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醫院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就要面向市場,根據市場環境做出正確經營決策。只有及時提供準確的成本資料,才能使預測、決策和分析等活動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上。
國外醫院的發展歷程也表明醫院的發展主要依賴于兩個方面:通過提高醫療質量,提升醫療信譽;通過成本核算體系的建立,并完善系統化的成本監控措施達到服務既優質又經濟的最佳狀態。可見,成本核算對于現代醫院的發展的確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二、推進成本核算在醫院經濟管理中的實踐應用
(一)醫院領導要更新觀念,充分重視成本核算
觀念先行是開展醫院成本核算的重要前提。受傳統經營觀念的影響,醫院各級管理人員對現代成本管理理念缺乏足夠的認識,往往固守傳統的管理模式,在忽視成本控制的前提下盲目創收,結果往往是在實現醫療收入高速增長的同時,大大增加了醫療成本;加上醫院長期以來都實行預算會計,采用全額或者差額預算撥款補助的形式,導致醫院缺乏成本核算壓力和動力,進一步助長了忽視成本控制的觀念。因此,醫院各級領導應該進一步更新觀念、增強經濟意識,充分認識成本核算對于現代醫院發展的重要性。同時,醫療成本核算涉及醫院工作的方方面面,不僅僅是臨床和各科室,更需要各種技術扶持和后勤保障單位的配合。因此,醫院成本核算必須得到醫院各級領導在實際工作中的充分支持。
(二)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管理機構
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管理機構能使財務管理與經濟管理部門有機統一,實現醫院經濟核算和經濟管理工作高效、統一。從長遠發展看,醫院的經濟管理組織機構應當是高度集中和相對分散相結合,即高度集中的管理決策層和相對分散的管理執行層。醫院經濟管理體制以經濟管理辦公室或經濟管理委員會的組織形式直接隸屬于院領導,使各種經濟信息和決策高度集中;財務科或經濟管理科以經濟參謀或助理的形式,分散至各經濟責任中心,負責執行相應的經濟管理工作。這種高度集中和相對分散相結合的經濟管理體制、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將有利于醫院經濟信息的溝通和共享,有利于經濟決策的統一、全院經濟運行的協調一致和經濟高效。
(三)有計劃、分層次組織好各級人員的培訓
醫院成本核算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院上下的理解與支持,在其實施前及實施過程中要對各級人員展開培訓。對全體員工的培訓側重于成本核算的意義和目的,增強廣大員工的成本效益意識,樹立全局觀念;對醫院各級主管領導重點擴充其經濟管理的最新理論、最新技術,成本核算的工作原則和方法,提高各級主管領導的應用、指導能力及管理水平;對成本核算專(兼)職人員要著重于成本核算的制度、方案、具體步驟和操作方法等方面的培訓,提高其專業素質和實際操作能力。
(四)做好成本核算基礎工作
一是在成本核算前,必須對醫院各部門、各科室的資產進行全面清查,界定產權,確認價值,核實資產的占有量。二是建立健全實物資產的計量、計價、驗收、領退、轉移、報廢、清查和盤點制度,這是進行成本控制、正確計算成本的重要前提。三是建立數據分類標準和操作規范,便于計算機操作,使醫院經濟管理各子系統之間信息數據能夠自動分類和歸集,做到信息資源共享,為成本核算的自動化、科學化打下良好的基礎。四是成本核算離不開可靠的原始記錄和憑證,應該制定原始記錄與憑證傳遞流程,為成本核算提供可靠依據。
(五)建立和完善醫院成本核算體系
醫院成本核算體系應以相關財務會計制度和法律法規為依據,綜合各類要素對成本進行全面控制。一方面,醫院財務成本核算要考慮醫院的社會公益性質,不能單純追求經濟利益,而盲目地進行成本控制,即成本控制不能以降低醫療服務水平為代價。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醫院成本控制必須符合價值規律的要求,在滿足醫院日常運營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降低醫院成本,提高醫院經濟效益。總之,進行成本核算必須符合多方面的共同要求。需要注意的是,醫院成本核算制度要在深入調查研究,并廣泛聽取內部各個部門和人員的意見,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不斷對核算制度進行補充和優化。健全的醫院成本核算制度應包括以下內容:成本預測和決策制度、成本核算控制制度、成分分析和考核制度等。此外,在實際工作中,還要不斷貫徹好這些制度,確保制度能夠在醫院內部各個部門得到有效的貫徹和執行,以便充分發揮制度的約束作用。
(六)建立健全監督系統
成本管理要做到運行規范,就必須有多層次的監督管理手段,建立全方位約束成本管理的監督管理體系。首先,監督關口要前移。從成本預算的制定、成本績效評價、獎懲等,都應有相應的監督,層層確保結果的公正性。其次,監督方式要簡單。監督也要成本,要在較低的成本水平上建立高效的監督機制。最后,監督觸角要廣泛。在不同環節、不同階段,明確相應的監督人員,不僅包括管理者,而且應包括廣大醫務工作者,形成一套全方位的監督網絡;四是違規處罰要到位。成本管理的不規范運作行為,要受到嚴肅處理,以儆效尤。
(七)整合部門優勢,實施包括成本核算在內的經濟管理一體化戰略
從醫院經濟管理的整體上看,財務管理、財務預算、經濟核算和預算的執行、檢查、控制及評估應該是統一的。這就要求醫院的經濟管理部門在發揮各自優勢的同時,構建一種縱橫統一協調的、新型的管理伙伴關系,即使在機構分設的情況下,通過功能互補、相互協調,使各自的部門優勢得以整合,創建共同的管理平臺,形成經濟管理一體化。這需要從計劃、實施、控制和評價等管理的每個環節操作起來,在管理的縱向全過程中展開橫向溝通協調渠道,形成合作、互補的工作機制。
總之,隨著醫療市場化的趨勢和醫院經營機制的不斷完善,中國醫院管理層在新世紀的變革中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我們應當充分利用成本核算這一工具,有效降低醫院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同時,勇于發現在成本核算中出現的問題,積極探索解決方案。可以充分利用“后發優勢”,學習并借鑒國內外醫療機構在醫院成本核算實踐中一些成熟的先進管理方法,以適應當前激烈的競爭環境和復雜的醫療市場氛圍,促進醫院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