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財務管理論文 > 工業企業財務制度

工業企業財務制度

【發布單位】財政部
【發布文號】(92)財工字第574號
【發布日期】1992-12-30
【生效日期】1993-07-01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國家法律法規
財政部關于頒發《工業企業財務制度》的通知


((92)財工字第574號)


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
  為了規范企業財務行為,加強財務管理和經濟核算,根據《企業財務通則》,制訂了《工業企業財務制度》,現予頒發,自一九九三年七月一日起施行。執行中有何問題,望及時函告我們。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工業企業財務制度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工業企業財務行為,有利于企業公平競爭,加強財務管理和經濟核算,根據《企業財務通則》,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 本制度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各類工業企業(以下簡稱企業),包括: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等各類經濟性質的企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各類組織形式的企業。
  非工業系統獨立核算的工業企業也適用本制度。


 第三條 企業應當在辦理工商登記之日起30日內,向主管財政機關提交企業設立企業批準證書、營業執照、合同、章程等文件的復印件。
  企業發生遷移、合并、分立以及其他變更登記等主要事項,應當在依法辦理變更登記之日起30日內,向主管財政機關提交變更文件的復印件。


 第四條 企業應當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完善內部經濟責任制,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各項財務開支范圍和標準,如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依法計算繳納國家稅收,并接受主管財政機關檢查監督。


 第五條 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任務和方法是,做好各項財務收支的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依法合理籌集資金,有效利用企業各項資產,努力提高經濟效益。


 第六條 企業應當做好財務管理基礎工作。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產量、質量、工時、設備利用,存貨的消耗、收發、領退、轉移以及各項財產物資的毀損等,都應當及時做好完整的原始記錄。企業各項財產物資的進出消耗,都應當做到手續齊全,計量準確,并制定和修訂原材料、能源等物資消耗定額和工時定額,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進行財產清查。

 第二章 資金籌集




 第七條 企業籌集的資本金,分為國家資本金,法人資本金、個人資本金以及外商資本金等。
  國家資本金為有權代表國家投資的政府部門或者機構以國有資產投入企業形成的資本金。
  法人資本金為其他法人單位以其依法可以支配的資產投入企業形成的資本金。
  個人資本金為社會個人或者本企業內部職工以個人合法財產投入企業形成的資本金。
  外商資本金為外國投資者以及我國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投資者投入企業形成的資本金。


 第八條 企業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和合同、章程的規定,及時籌集資本金。資本金可以一次或者分期籌集。一次性籌集的,從營業執照簽發之日起6個月內籌足。分期籌集的,最后一期出資應當在營業執照簽發之日起3年內繳清,其中,第一次投資者出資不得低于15%,并且在營業執照簽發之日起3個月內繳清。
  投資者未按照投資合同、協議、章程的約定履行出資義務的,企業或者其他投資者可以依法追究其違約責任。


 第九條 企業在籌集資本金過程中,吸收的投資者的無形資產(不包括土地使用權)的出資不得超過企業注冊資金的20%;因情況特殊,需要超過20%的,應當經有關部門審查批準,但是最高不得超過30%。法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企業不得吸收投資者的已設立有擔保物權及租賃資產的出資。


 第十條 企業籌集的資本金,必須聘請中國注冊會計師驗資并出具驗資報告,由企業據以發給投資者出資證明書。


 第十一條 企業籌集的資本金,在生產經營期間內,投資者除依法轉讓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走。法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投資者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合同、章程的規定,分享企業利潤和分擔風險及虧損。


 第十二條 企業在籌集資本金活動中,投資者實際繳付的出資額超出其資本金的差額(包括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票的溢價凈收入);接受捐贈的財產;資產評估確認價值或者合同、協議約定價值與原帳面凈值的差額;以及資本匯率折算差額等計入資本公積金。
  資本公積金按照法定程序,可以轉增資本金。


 第十三條 企業的負債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
  流動負債包括短期借款、應付及預收貨款、應付票據、應付內部單位借款、應交稅金、應付股利和其它應付款、應付短期債券、預提費用等。從成本、費用中提取的職工福利費等,作為流動負債。
  長期負債包括長期借款、應付長期債券、應付引進設備款、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應付款等。
  發行的長期債券按照債券面值計價,實際收到的價款超過或者低于債券面值的差額,在債券到期以前分期沖減或者增加利息支出。


 第十四條 企業應當按期償還各種負債,如發生因債權人特殊原因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計入營業外收入。


 第十五條 企業流動負債的應計利息支出,計入財務費用。企業長期負債的應計利息支出,籌建期間的,計入開辦費;生產期間的,計入財務費用;清算期間的,計入清算損益。其中:與購建固定資產或者無形資產有關的,在資產尚未交付使用或者雖已交付使用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之前,計入購建資產的價值。

 第三章 流動資產




 第十六條 流動資產包括現金、各種存款、應收及預付款項、存貨等。


 第十七條 企業應當建立健全現金及各種存款的內部控制制度。


 第十八條 企業應收及預付款項包括:應收票據、應收帳款、其他應收款、預付貨款和待攤費用。
  應收票據按照面值計價。貼現應收票據的實得款項與其面值的差額,計入財務費用。


 第十九條 企業可以于年度終了,按照年末應收帳款余額的3-5‰計提壞帳準備金,計入管理費用。
  企業發生的壞帳損失,沖減壞帳準備金。收回已經核銷的壞帳,增加壞帳準備金。
  不計提壞帳準備金的企業,發生的壞帳損失,計入管理費用。收回已核銷的壞帳,沖減管理費用。


 第二十條 存貨包括各種原材料、燃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在產品、外購商品、協作件、自制半成品、產成品等。


 第二十一條 存貨按照實際成本計價。
  購入的,按照買價加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途中合理損耗,入庫前的加工、整理及挑選費用以及繳納的稅金等計價。
  自制的,按照制造過程中的各項實際支出計價。
  委托外單位加工的,按照實際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和加工費用等計價。
  投資者投入的,按照評估確認或者合同、協議約定的價值計價。
  盤盈的,按照同類存貨的實際成本計價。
  接受捐贈的,按照發票帳單所列金額加企業負擔的運輸費、保險費、繳納的稅金等計價;無發票帳單的,按照同類存貨的市價計價。
  按照計劃成本核算存貨的企業,對存貨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之間的差異,應當單獨核算。


 第二十二條 企業領用或者發出的存貨,按照實際成本核算的,可以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個別計價法、后進先出法等方法確定其實際成本;采用計劃成本核算的,按期結轉其應負擔的成本差異,將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第二十三條 企業領用的低值易耗品、周轉使用的包裝物和材料,一次或者分期攤銷。


 第二十四條 存貨應當定期或者不定期盤點,年度終了前必須進行一次全面的盤點清查。對于盤盈、盤虧、毀損以及報廢的存貨,應當及時查明原因,分別情況及時處理。
  盤盈的存貨,沖減管理費用。盤虧、毀損和報廢的存貨,扣除過失人或者保險公司賠款和殘料價值之后,計入管理費用。存貨毀損屬于非常損失的部分,扣除保險公司賠款和殘料價值后,計入營業外支出。

 第四章 固定資產




 第二十五條 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不屬于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的,并且使用期限超過兩年的,也應當作為固定資產。
  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固定資產目錄。


 第二十六條 固定資產按照下列方式計價。
  購入的,按照買價加上支付的運輸費、保險費、包裝費、安裝成本和繳納的稅金等計價。
  自行建造的,按照建筑過程中實際發生的全部支出計價。
  投資者投入的,按照評估確認或者合同、協議約定的價值計價。
  融資租入的,按照租賃協議或者合同確定的價款加運輸費、保險費、安裝調試費等計價。
  接受捐贈的,按照發票帳單所列金額加上由企業負擔的運輸費、保險費、安裝調試費等計價。無發票帳單的,按照同類設備市價計價。
  在原有固定資產基礎上進行改擴建的,按照固定資產的原價,加上改擴建發生的支出,減去改擴建過程中發生的固定資產變價收入后的余額計價。
  盤盈的,按照同類固定資產的重置完全價值計價。
  企業購建固定資產交納的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耕地占用稅,計入固定資產價值。


 第二十七條 企業的在建工程,包括施工前期準備、正在施工中和雖已完工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筑工程和安裝工程。在建工程按照下列方法計價:
  自營工程,按照直接材料、直接工資、直接機械施工費以及所分攤的工程管理費等計價。
  出包工程,按照應當支付的工程價款以及所分攤的工程管理費等計價。
  設備安裝工程,按照所安裝設備的原價、工程安裝費用、工程試運轉支出以及所分攤的工程管理費等計價。


 第二十八條 在建工程發生報廢或者毀損,按照扣除殘料價值和過失人或者保險公司等賠款后的凈損失,計入施工的工程成本。單項工程報廢以及由于非常原因造成的報廢或者毀損,其凈損失,在籌建期間,計入開辦費;在投入生產經營以后,計入營業外支出。
  工程交付使用前因進行試運轉發生的支出,計入工程成本。在試運轉中形成產品且可以對外銷售的,以實際銷售收入或者預計售價扣除稅金后,沖減在建工程成本。


 第二十九條 雖已交付使用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工程,自交付使用之日起,按照工程預算、造價或者工程成本等資料,估價轉入固定資產,并計提折舊。竣工決算辦理完畢以后,按照決算數調整原估價和已計提折舊。


 第三十條 企業下列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房屋和建筑物;在用的機器設備、儀器儀表、運輸車輛、工具器具;季節性停用和修理停用的設備,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下列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資產,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已提足折舊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按照規定提取維簡費的固定資產,破產、關停企業的固定資產,以及以前已經估價單獨入帳的土地等,也不計提折舊。


 第三十一條 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企業專業車隊的客、貨運汽車,大型設備,可以采用工作量法。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技術進步快的電子生產企業、船舶工業企業、生產“母機”的機械企業、飛機制造企業、汽車制造企業、化工生產企業和醫藥生產企業以及其他經財政部批準的特殊行業的企業,其機器設備可以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或者年數總和法。
  企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見附件一。實行工作量法的,其總行駛里程、總工作小時,由企業根據附件一中規定的同類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換算確定。
  企業按照上述規定,有權選擇具體的折舊方法和折舊年限,在開始實行年度前報主管財政機關備案。


 第三十二條 平均年限法的固定資產折舊率和折舊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1-預計凈殘值率
  年折舊率=---------
        折舊年限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月折舊率
  凈殘值率按照固定資產原值的3-5%確定,凈殖值率低于3%或者高于5%的,由企業自主確定,并報主管財政機關備案。
  工作量法的固定資產折舊額計算公式如下:
  (一)按照行駛里程計算折舊的公式:
          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
  單位里程折舊額=-------------
            總行駛里程
  (二)按照工作小時計算折舊的公式:
           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
  每工作小時折舊額=-------------
             總工作小時
  雙倍余額遞減法的固定資產折舊率和折舊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2
  年折舊率=------×100%
        折舊年限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帳面凈值×月折舊率
  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其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后的凈額平均攤銷。
  年數總和法的固定資產折舊率和折舊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折舊年限-已使用年數
  年折舊率=---------------×100%
       折舊年限×(折舊年限+1)÷2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折舊方法和折舊年限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需要變更的,須在變更年度以前,由企業提出申請,報主管財政機關批準。


 第三十三條 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根據本制度第三十二條規定的有關計算公式,按月計提。月份內開始使用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月份內減少或者停用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提足折舊的逾齡固定資產不再計提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其凈損失計入企業營業外支出,不得補提折舊。
  企業按照規定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計入成本、費用,不得沖減資本金。


 第三十四條 企業發生的固定資產修理支出,計入有關費用。修理費用發生不均衡、數額較大的,可以采用待攤或者預提的辦法。采用預提辦法的,實際發生的修理支出沖減預提費用,實際支出數大于預提費用的差額,計入有關費用;小于預提費用的差額沖減有關費用。


 第三十五條 固定資產有償轉讓或者清理報廢的變價凈收入與其帳面凈值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或者營業外支出。
  固定資產變價凈收入是指轉讓或者變賣固定資產所取得的價款減清理費用后凈額。固定資產凈值是指固定資產原值減累計折舊后的凈額。


 第三十六條 企業應當定期或者不定期對固定資產盤點清查。年度終了前必須進行一次全面的盤點清查。
  盤盈的固定資產,按照原價減估計折舊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盤虧及毀損的固定資產,按照原價扣除累計折舊、變價收入、過失人及保險公司賠款后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支出。在企業工程施工中發生的固定資產清理凈損益,計入有關工程成本。
  籌建期間發生的與工程不直接有關的固定資產盤盈、盤虧和清理凈損益,以及由于非常原因造成的固定資產清理凈損失,計入開辦費。

 第五章 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和其他資產




 第三十七條 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


 第三十八條 無形資產按照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
  投資者作為資本金或者合作條件投入的,按照評估確認或者合同、協議約定的金額計價。
  購入的,按照實際支付的價款計價。
  自行開發并且依法申請取得的,按照開發過程中實際支出計價。
  接受捐贈的,按照發票帳單所列金額或者同類無形資產市價計價。
  除企業合并外,商譽不得作價入帳。
  非專利技術和商譽的計價應當經法定評估機構評估確認。


 第三十九條 無形資產從開始使用之日起,在有效使用期限內平均攤入管理費用。無形資產的有效使用期限按照下列原則確定:
  法律和合同或者企業申請書分別規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照法定有效期限與合同或者企業申請書規定的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則確定。
  法律沒有規定有效期限,企業合同或者企業申請書中規定有受益年限的,按照合同或者企業申請書規定的受益年限確定。
  法律和合同或者企業申請書均未規定法定有效期限或者受益年限的,按照不少于10年的期限確定。


 第四十條 企業轉讓無形資產取得的收入,除國家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計入其他銷售收入。


 第四十一條 遞延資產包括開辦費、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改良支出等。
  開辦費是指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費用,包括籌建期間人員工資、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以及計入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購建成本的匯兌損益、利息等支出。
  下列費用不包括在開辦費內:應當由投資者負擔的費用支出;為取得各項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所發生的支出;以及籌建期間應當計入資產價值的匯兌損益、利息支出等。
  開辦費從企業開始生產、經營月份的次月起,按照不短于5年期限分期攤入管理費用。
  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改良支出,在租賃有效期限內分期攤入制造費用或者管理費用。


 第四十二條 其他資產包括特準儲備物資、銀行凍結存款、凍結物資、涉及訴訟中的財產等。
  特準儲備物資是指具有專門用途,但不是是參加生產經營的經國家批準儲備的特種物資。

 第六章 對外投資




 第四十三條 企業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可以采用貨幣資金、實物、無形資產等方式向其他單位投資,包括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
  企業不得以國家專項儲備的物資以及國家規定不得用于對外投資的其他財產向其他單位投資。


 第四十四條 企業對外投資,按照下列原則確定:
  以現金、存款等貨幣資金方式向其他單位投資的,按照實際支付的金額計價。
  以實物、無形資產方式向其他單位投資的,按照評估確認或者合同、協議約定的價值計價。
  企業認購的股票,按照實際支付款項計價,實際支付的款項中含有已宣告發放但尚未支付股利的,按照實際支付的款項扣除應收股利后的差額計價。
  企業認購的債券,按照實際支付的價款計價。實際支付款項中含有應計利息的,按照扣除應計利息后的差額計價。
  溢價或者折價購入的長期債券,其實際支付的款項(扣除應計利息)與債券面值的差額,在債券到期以前,分期計入投資收益。


 第四十五條 企業以實物、無形資產方式向其他單位投資的,其資產重估確認價值與其帳面凈值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金。


 第四十六條 企業以貨幣資金、實物、無形資產和股票進行長期投資,對被投資單位沒有實際控制權的,應當采用成本法核算,并且不因被投資單位凈資產的增加或者減少而變動;擁有實際控制權的,應當采用權益法核算,按照在被投資單位增加或者減少的凈資產中所擁有或者分擔的數額,作為企業的投資收益或者投資損失,同時增加或者減少企業的長期投資,并且在企業從被投資單位實際分得股利或者利潤時,相應減少企業的長期投資。


 第四十七條 企業對外投資分得的利潤或者股利和利息,計入投資收益,按照國家規定繳納或者補交所得稅。
  企業收回的對外投資與長期投資帳戶的帳面價值的差額,計入投資收益或者投資損失。

 第七章 成本和費用




 第四十八條 企業生產過程中實際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資、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費用,計入產品制造成本。
  直接材料包括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消耗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配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直接工資包括企業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
  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職工福利費等。
  制造費用包括企業各個生產單位(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生產單位管理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生產單位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等的折舊費,原油儲量有償使用費,油田維護費,礦山維簡費,租賃費(不包括融資租賃費),修理費,機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費,水電費,辦公費,差旅費,運輸費,保險費,設計制圖費,試驗檢驗費,勞動保護費,季節性、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以及其他制造費用。
  差旅費標準由企業參照當地政府規定的標準,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自行確定,并報主管財政機關備案。


 第四十九條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和組織經營活動的各項費用,包括公司經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險費,待業保險費,董事會費,咨詢費,審計費,訴訟費,排污費,綠化費,稅金,土地使用費(海域使用費),土地損失補償費,技術轉讓費,技術開發費,無形資產攤銷,開辦費攤銷,業務招待費,壞帳損失,存貨盤虧、毀損和報廢(減盤盈)以及其他管理費用。
  公司經費包括工廠總部管理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差旅費、辦公費、折舊費、修理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以及其他公司經費。
  工會經費是指按照職工工資總額2%計提撥交工會的經費。
  職工教育經費是指企業為職工學習先進技術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費用,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計提。
  勞動保險費是指企業支付離退休職工的退休金(包括按照規定交納的離退休統籌金)、價格補貼、醫療費(包括企業支付離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的費用),職工退職金,6個月以上病假人員工資,職工死亡喪葬補助費、撫恤費,按照規定支付給離休人員的各項經費。
  待業保險費是指企業按照國家規定交納的待業保險基金。
  董事會費是指企業最高權力機構(如董事會)及其成員為執行職能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差旅費、會議費等。
  咨詢費是指企業向有關咨詢機構進行科學技術經營管理咨詢所支付的費用,包括聘請經濟技術顧問、法律顧問等支付的費用。
  審計費是指企業聘請中國注冊會計師進行查帳驗資以及進行資產評估等發生的各項費用。
  訴訟費是指企業因起訴或者應訴而發生的各項費用。
  排污費是指企業按照規定交納的排污費用。
  綠化費是指企業對廠區、礦區進行綠化而發生的零星綠化費用。
  稅金是指企業按照規定支付的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
  土地使用稅(海域使用費)是指企業使用土地(海域)而支付的費用。
  土地損失補償費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破壞的國家不征用的土地所支付的土地損失補償費。
  技術轉讓費是指企業使用非專利技術而支付的費用。
  技術開發費是指企業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新產品設計費,工藝規程制定費,設備調試費,原材料和半成品試驗費,技術圖書資料費,未納入國家計劃的中間試驗費,研究人員的工資,研究設備的折舊,與新產品試制、技術研究有關的其他經費,委托其他單位進行的科研試制的費用以及試制失敗損失。
  無形資產攤銷是指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的攤銷。
  業務招待費是指企業為業務經營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費用,在下列限額內據實列入管理費用:全年銷售凈額在1500萬元(不含1500萬元)以下的,不超過年銷售凈額的5‰;超過1500萬元(含1500萬元)但不足5000萬元的,不超過該部分的3‰;超過5000萬元(含5000萬元)但不足一億元的,不超過該部分的2‰;超過一億元(含一億元)的,不超過該部分的1‰。


 第五十條 財務費用是指企業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企業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匯兌凈損失、調劑外匯手續費、金融機構手續費以及籌資發生的其他財務費用等。


 第五十一條 銷售費用是指企業在銷售產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勞務等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以及專設銷售機構的各項經費,包括應由企業負擔的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委托代銷手續費、廣告費、展覽費、租賃費(不含融資租賃費)和銷售服務費用,銷售部門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差旅費、辦公費、折舊費、修理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以及其他經費。


 第五十二條 職工福利費按照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14%提取。
  職工福利費主要用于職工的醫療費(包括企業參加職工醫療保險交納的醫療保險費),醫護人員的工資、醫務經費,職工因公負傷赴外地就醫路費,職工生活困難補助,職工浴室、理發室、幼兒園、托兒所人員的工資,以及按照國家規定開支的其他職工福利支出。


 第五十三條 企業一次支付、分期攤銷的待攤費用,按照費用項目的受益期限確定分攤的數額。分攤期限一般不超過1年。
  在費用尚未發生以前,需要從成本中預提的費用項目和標準,由企業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報主管財政機關備案。預提數與實際數發生差異時,應及時調整提取標準。多提數一般應在年終沖減成本、費用,年終財務決算時不留余額。需要保留余額的,在年度財務報告中予以說明。


 第五十四條 企業不得以計劃成本、估計成本、定額成本代替實際成本。采用計劃成本或者定額成本核算的,按照規定的成本計算期,及時調整為實際成本。


 第五十五條 企業的下列支出,不得列入成本、費用:為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的支出;對外投資的支出;被沒收的財物,支付的滯納金、罰款、違約金、賠償金,以及企業贊助、捐贈支出;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以外的各種付費;國家規定不得列入成本、費用的其他支出。

 第八章 銷售收入、利潤及其分配




 第五十六條 銷售收入是指企業銷售產品或者提供勞務等取得的收入。包括產品銷售收入和其他銷售收入。
  產品銷售收入包括銷售產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工業性勞務等取得的收入。
  其他銷售收入包括材料銷售,固定資產出租,包裝物出租,外購商品銷售,無形資產轉讓,提供非工業性勞務等取得的收入。


 第五十七條 企業一般于產品已經發出,勞務已經提供,同時收訖價款或者取得收取價款的憑據時,確認銷售收入的實現。
  發生的銷售退回、折讓或折扣,沖減銷售收入。


 第五十八條 企業利潤總額按照下列公式計算:
  利潤總額=銷售利潤+投資凈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銷售利潤=產品銷售利潤+其他銷售利潤-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產品銷售利潤=產品銷售凈收入-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費用-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
  其他銷售利潤=其他銷售收入-其他銷售成本-其他銷售稅金及附加
  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包括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和教育費附加。企業收到出口產品退稅以及減免稅退回的稅金,作為減少產品銷售稅金處理。


 第五十九條 投資凈收益是指投資收益扣除投資損失后的數額。
  投資收益包括對外投資分得的利潤、股利和債券利息,投資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轉讓取得款項高于帳面價值的差額,以及按照權益法核算的股權投資在被投資單位增加的凈資產中所擁有的數額等。
  投資損失包括投資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轉讓取得款項低于帳面價值的差額,以及按照權益法核算的股權投資在被投資單位減少的凈資產中所分擔的數額等。


 第六十條 企業的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是指與企業生產經營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收入和支出。
  營業外收入包括:固定資產的盤盈和出售凈收益,罰款收入,因債權人原因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教育費附加返還款等。
  營業外支出包括:固定資產盤虧、報廢、毀損和出售的凈損失,非季節性和非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職工子弟學校經費和技工學校經費,非常損失,公益救濟性捐贈,賠償金,違約金等。


 第六十一條 企業發生的年度虧損,可以用下一年度的稅前利潤等彌補。下一年度利潤不足彌補的,可以在5年內延續彌補。5年內不足彌補的,用稅后利潤等彌補。


 第六十二條 企業利潤總額按照國家規定作相應調整后,依法繳納所得稅。


 第六十三條 企業繳納所得稅后的利潤,除國家另有規定者外,按照下列順序分配:
  (一)被沒收的財物損失,支付各項稅收的滯納金和罰款。
  (二)彌補企業以前年度虧損。
  (三)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金。法定盈余公積金按照稅后利潤扣除前兩項后的10%提取,盈余公積金已達注冊資金50%時不再提取。
  (四)提取公益金。
  (五)向投資者分配利潤。企業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潤,可以并入本年度向投資者分配。


 第六十四條 股份有限公司提取公益金以后,按照下列順序分配:
  (一)支付優先股股利。
  (二)提取任意盈余公積金。任意盈余公積金按照公司章程或者股東會決議提取和使用。
  (三)支付普通股股利。
  當年無利潤時,不得分配股利,但在用盈余公積金彌補虧損后,經股東會特別決議,可以按照不超過股票面值6%的比率用盈余公積金分配股利,在分配股利后,企業法定盈余公積金不得低于注冊資金的25%。


 第六十五條 盈余公積金可用于彌補虧損或者用于轉增資本金,但轉增資本金后,企業的法定盈余公積金一般不得低于注冊資本的25%。


 第六十六條 公益金主要用于企業的職工集體福利設施支出。

 第九章 外幣業務




 第六十七條 企業的外幣業務,是指以記帳本位幣以外的貨幣進行的款項收付、往來結算和計價等業務。


 第六十八條 企業一般以人民幣為記帳本位幣。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企業,也可以外幣作為記帳本位幣。
  記帳本位幣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果需要變更,應當報主管財政機關批準,并在財務情況說明書中予以說明。


 第六十九條 企業發生外幣業務時,應當將有關外幣金額折合為記帳本位幣金額。折合匯率采用外幣業務發生時的國家外匯牌價(原則為中間價,下同),或者當月1日的國家外匯牌價。


 第七十條 月份終了,企業應當將外幣現金、外幣銀行存款、債權、債務等各種外幣帳戶的余額(不包括按照調劑價單獨記帳的外幣項目),按照月末的國家外匯牌價折合為記帳本位幣金額。按照月末國家外匯牌價折合的記帳本位幣金額與帳面記帳本位幣金額之間的差額,作為匯兌損益。


 第七十一條 企業發生的匯兌損益,籌建期間發生的,如果為凈損失,計入開辦費,從企業開始生產、經營月份的次月起,按照不短于5年的期限平均攤銷;如果為凈收益,從企業開始生產、經營月份的次月起,按照不短于5年的期限平均轉銷,或者留待彌補企業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虧損,或者留待并入企業的清算收益。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計入財務費用。清算期間發生的計入清算損益。其中與購建固定資產等直接有關的匯兌損益,在資產尚未交付使用或者雖已交付使用尚未辦理竣工決算之前,計入資產的價值。


 第七十二條 企業收到投資者的出資額,如果需要折合為記帳本位幣的,有關資產帳戶按照當日國家外匯牌價或者當月1日的國家外匯牌價折合,實收資本帳戶按照合同、協議中約定的國家外匯牌價折合;合同、協議未作約定的,按照企業收到出資額時的國家外匯牌價折合。
  有關資產帳戶與實收資本帳戶采用的折合匯率不同產生的折合記帳本位幣差額,作為資本公積金。


 第七十三條 企業發生外匯調劑業務時,按照下列原則處理:
  企業按照買入外匯調劑價單獨記帳的,支用時,按照買入時的帳面調劑價折合為記帳本位幣金額記帳。帳面調劑價可以采用逐筆辨認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等方法確定。
  企業調劑外匯不實行單獨記帳的,買入的調劑外匯按照國家外匯牌價折合為記帳本位幣金額,外匯調劑價與國家外匯牌價的差額,作為調劑外匯價差。在支用調劑外匯時,屬于購買資產或者支付費用的,調劑外匯價差計入有關資產價值或者有關費用;屬于償還債務的,調劑外匯價差價計入財務費用。賣出調劑外匯時,實際取得款項與按國家外匯牌價折合的記帳本位幣金額的差額,應當沖銷調劑外匯價差,如有余額,作為匯兌損益處理;賣出其他外匯時,作為匯兌損益處理。

 第十章 企業清算




 第七十四條 企業宣布終止時,應當成立清算機構。清算機構在清算期間,負責制定清算方案,清理企業財產,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處理企業債權、債務;向投資者收取已認繳而未繳納的出資;清結納稅事宜以及處置企業的剩余財產。


 第七十五條 清算企業的財產包括宣布清算時企業的全部財產以及清算期間取得的資產。
  已經作為擔保物的財產相當于擔保債務的部分,不屬于清算財產;擔保物的價款超過所擔保的債務數額的部分,屬于清算財產。
  清算期間,未經清算機構的同意,不得處置企業財產。


 第七十六條 清算財產的作價一般以帳面凈值為依據,也可以重估價值或者變現收入等為依據。


 第七十七條 企業清算中發生的財產盤盈或者盤虧,財產變價凈收入,因債權人原因確實無法歸還的債務,確實無法收回的債權,以及清算期間的經營收益或損失等,計入清算收益或者清算損失。


 第七十八條 企業在宣布終止前6個月至終止之日的期間內,下列行為無效,清算機構有權追回其財產,作為清算財產入帳:
  (一)隱匿私分或者無償轉讓財產;
  (二)非正常壓價處理財產;
  (三)對原來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保;
  (四)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
  (五)放棄自己的債權。


 第七十九條 清算費用包括法定清算機構成員的工資、差旅費、辦公費、公告費、訴訟費及清算過程中所必須的其他支出。清算費用從現有財產中優先支付。


 第八十條 企業財產撥付清算費用后,按照下列順序清償債務:
  (一)應付未付的職工工資、勞動保險費等;
  (二)應繳未繳國家的稅金;
  (三)尚未償付的債務。
  不足清償同一順序債務的,按照比例清償。


 第八十一條 企業清算終了,清算收益大于清算損失、清算費用的部分,依法繳納所得稅。清算完畢后的剩余財產,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按照下列原則處理:
  有限責任公司,除公司章程另有規定者外,按照投資各方的出資比例分配。
  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優先股股份面值對優先股股東分配。優先股股東分配后的剩余部分,按照普通股股東的股份比例進行分配。如果剩余財產不足全額償還優先股股金時,按照各優先股股東所持比例分配。


 第八十二條 清算完畢,清算機構應當提出清算報告并造具清算期內收支報表,連同中國注冊會計師查帳報告,一并報送主管財政機關。

 第十一章 財務報告與財務評價




 第八十三條 企業應當定期向主管財政機關等政府部門以及其他與企業有關的報表使用者提供財務報告。
  分開發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還應當向證券交易機構和證券監管會等提供年度有關財務報表。


 第八十四條 企業報送的年度財務報告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財務狀況變動表和其他附表以及財務情況說明書。年度財務報告,于年度終了后在規定的時間內連同中國注冊會計師的查帳報告一并報送主管財政機關。
  企業按月、按季、按年編報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財務狀況變動表等財務報表。


 第八十五條 財務情況說明書,主要說明生產經營、利潤實現和分配、資金增減和周轉、財務收支、稅金繳納、各項財產物資變動等情況,對本期或者下期財務狀況發生重大影響的事項,資產負債表日后至報出財務報告以前發生的對企業財務狀況變動有重大影響的事項,以及需要說明的其他事項。


 第八十六條 企業總結和評價本企業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財務指標包括償債能力指標、營運能力指標和盈利能力指標。具體包括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應收帳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資本金利潤率、銷售利稅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指標評價及計算公式見附件二。
  企業根據實現情況,可以采用上述指標以外的一些比率進行分析。

 第十二章 附則


 第八十七條 本制度由財政部負責修訂和解釋。


 第八十八條 企業按照《企業財務通則》和本制度的規定,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制訂內部財務管理辦法,并報主管財政機關備案。各地區、各部門不再另行制定企業財務制度。


 第八十九條 本制度自1993年7月1日起施行。
附件1:
            工業企業固定資產分類折舊年限表


 一、通用設備部分
  通用設備分類              折舊年限
  1、機械設備              10-14年
  2、動力設備              11-18年
  3、傳導設備              15-28年
  4、運輸設備               6-12年
  5、自動化控制及儀器儀表
    自動化、半自動化控制設備       8-12年
    電子計算機              4-10年
    通用測試儀器設備           7-12年
  6、工業爐窯               7-13年
  7、工具及其他生產用具          9-14年
  8、非生產用設備及器具設備     
    工具                18-22年
    電視機、復印機、文字處理機       5-8年


 二、專用設備部分
  專用設備分類              折舊年限
  9、冶金工業專用設備           9-15年
  10、電力工業專用設備         
     發電及供熱設備          12-20年
     輸電線路             30-35年
     配電線路             14-16年
     變電配電設備           18-22年
     核能發電設備           20-25年
  11、機械工業專用設備          8-12年
  12、石油工業專用設備          8-14年
  13、化工、醫藥工業專用設備       7-14年
  14、電子儀表電訊工業專用設備      5-10年
  15、建材工業專用設備          6-12年
  16、紡織、輕工專用設備         8-14年
  17、礦山、煤炭及森工專用設備      7-15年
  18、造船工業專用設備         15-22年
  19、核工業專用設備          20-25年
  20、公用事業企業專用設備     
     自來水              15-25年
     燃氣               16-25年


 三、房屋、建筑物部分      
  房屋、建筑物分類            折舊年限
  21、房屋         
     生產用房             30-40年
     受腐蝕生產用房          20-25年
     受強腐蝕生產用房         10-15年
     非生產用房            35-45年
     簡易房               8-10年
  22、建筑物  
     水電站大壩            45-55年
     其他建筑物            15-25年
附件2:
               工業企業財務評價指標
  1、資產負債率:衡量企業利用債權人提供資金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以及反映債權人發放貸款的安全程度。計算公式為:
         負債總額
  資產負債率=---------×100%
         全部資產總額                
  2、流動比率:衡量企業流動資產在短期債務到期以前可以變為現金用于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計算公式為:
        流動資產
  流動比率=-------×100%
        流動負債   
  3、速動比率:衡量企業流動資產中可以立即用于償付流動負債的能力。計算公式為:
        速動資產
  速動比率=------×100%
        流動負債      
  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
  4、應收帳款周轉率:反映企業應收帳款的流動程度。計算公式為:
           賒銷收入凈額
  應收帳款周轉率=----------×100%
          平均應收帳款余額       
  賒銷收入凈額=銷售收入-現銷收入-銷售退回、折讓、折扣
  平均應收帳款余額=(期初應收帳款+期末應收帳款)÷2
  5、存貨周轉率:衡量企業銷售能力和存貨是否過量。計算公式為:
        銷貨成本
  存貨周轉率=-----×100%
        平均存貨 
  平均存貨=(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6、資本金利潤率:衡量投資者投入企業資本金的獲利能力。計算公式為:
          利潤總額
  資本金利潤率=-------×100%
          資本金總額
  7、銷售利稅率:衡量企業銷售收入的收益水平。計算公式為:
         利稅總額
  銷售利稅率=------
         銷售凈額
  8、成本費用利潤率:反映企業成本費用與利潤的關系。計算公式為:
            利潤總額
  成本費用利潤率=---------×100%
           成本費用總額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