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12月,澳大利亞人愛倫·布理維(Allen Blewitt)出任總部位于英國的ACCA全球行政總裁。在就任該職位之前,布理維曾任ACCA亞太地區執行總監。今年10月23日至25日,布理維專程到上海拜訪與ACCA有合作關系的上海財經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為兩校的會計學院學生演講,介紹會計師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發揮的作用。10月24日,《財務總監》對布理維進行了專訪。
作為全球最大的專業會計師組織的領導人,您如何評價會計和財務職業近年來的變化?
實際上,在過去的三、四年里會計和財務職業一直在演變。我或許可以這樣描述,那就財務人員正逐步從傳統上只是與數字打交道的記帳人員轉變為企業領導人的戰略合作伙伴。今后幾年,稱職的財務總監將是企業最需要的人,特別是在那些正在推行重大變革的企業。鑒于財務總監所掌握的技能,企業需要他們領導一個跨部門的團隊去實施變革。
為什么會發生您剛才描述的這種變化?財務總監們又該如何應對?
首先,在發生了安然和世通等財務丑聞之后,由于薩奧法案等一系列法規的頒布,現在的財務總監們不得不處理大量的合規工作。這就給他們帶來了挑戰——如何在應對繁重的合規工作的同時,仍然能關注企業業務的增長。財務總監不能只顧滿足合規要求,他們需要把握企業業務發展的大局,參與戰略決策。展望未來,我認為好的財務總監必須既能幫助企業滿足合規要求、建立內控體系并對員工進行培訓,還能夠繼續管理企業的業務。這些要求歸結起來一句話,那就是財務總監和其他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在企業內部擔當起領導者的角色。
其次,財務總監們還需要承擔的一個角色是成為團隊的建設者,而不只是團隊中的一員。目前,全球各地對財會人才的需求都很旺盛,企業競相挖角,許以高薪。在這樣的形勢下,領導者不能只擅長招聘人才,更需要留住人才。財務總監必須建設自己的團隊,舍得對下屬的發展進行投資,讓他們做有意義的工作,挑戰他們的智力和能力,從而留住他們。
ACCA將在2007年12月啟用新的專業資格考試大綱。聽說在新的大綱中,ACCA增加了公司治理和職業道德的考試。為什么要增加這兩項考試內容?
這樣做并不是因為突發奇想。在開發新的專業考試大綱時,我們調查了世界各地的2萬5千多名企業、ACCA學員和研究人士。調查的最重大發現是,我們必須加強對公司治理和職業道德的重視。
目前這一代財務總監將在公司治理和職業道德方面扮演關鍵的角色,這已是勢在必然。原因其實很簡單。傳統上,只要求財務依據會計準則披露公司業績、配合審計師的工作。但是我們說的公司治理要求公司董事會成員的構成要合理、董事長要獨立于首席執行官以及董事會要設立各種委員會。那么,誰掌握推進公司治理所需的各種信息呢?是財務人員。
至于說職業道德為什么重要,那是因為每一個雇主都希望它的財務理解良好的職業道德所必需遵守的原則。更重要的是,雇主還希望他們能證明自己確實明白了這些原則。為此,我們在每個課程表上都引入了有關職業道德的網上課程。通過這種網上的課程設置,學員們可以反復測試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掌握了。
ACCA在中國大陸已經擁有1萬4千名會員和許多學員。據您觀察,財會人員在中國大陸的職業發展前景怎樣?
中國一直保持著對財務專才非常旺盛的需求,我認為這一點在今后的很長時間內也不會改變。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中國正處于快速的現代化進程之中,許多國內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參與角逐,這些企業需要稱職的財會人員幫助它們與跨國公司打交道。還有一些中國企業想去國外上市,對于這些企業來說,以往的教訓之一是它們必須為境外上市做好準備。需要有人幫助這些企業設立新的財務報告和信息披露機制,做好盡職調查,在這些方面最能為它們提供幫助的就是財會人員。目前,會計師事務所需要大量的人員去幫助中國企業為境外上市做準備。
現在,財會專才的短缺問題在全球范圍內都存在,并不僅限于中國。要說原因,一部分是因為近年來許多新的準則和規定的發布,如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國際審計準則和國際職業道德準則,我們需要許多人來應對和實施這些準則。與此同時,更多的人都還在為滿足薩奧法案的合規要求而忙得不亦樂乎。這就好像是所有原本就認為會發生的事突然同時都發生了,對財會人員的需求也陡然上升。
據我所知,ACCA在中國的會員主要來自外資企業,來自民營和國營企業的并不多,您怎樣看待這一現狀?
到目前為止確實如此。因為ACCA是一個全球性機構,長期以來其會員的主要發展對象一直是國際范圍內流動的職業群體,這些人往往在當地的外國投資企業或跨國公司的分支機構工作。但是,我認為在中國,下一個階段,我們將會看到許多國有企業隨著它們自身的現代化,將需要具有國際經驗的職業專才,因此,你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開始招募ACCA的會員。
現在,中國國內的許多國有企業都在努力改變管理機制,一批大型國企已經在境外上市,它們也希望學習國際最佳實踐,提升管理水平,但往往缺乏系統的方法。作為國際性的專業會計師組織的領導人,您對這些企業有何建議?
企業的管理文化是深層次的東西。不僅是中國,全球范圍內的實踐都顯示,在一個組織內部,管理文化的變化無法一蹴而就。你希望這一變化能很快發生,但是你的員工長期以來使用和熟悉的是一套既定的方法,突然之間你要他們采用新的方法,他們會感到恐慌,進而產生抵觸情緒。因此,你需要對老員工進行培訓,讓他們學習新的東西,同時也需要吸收新員工來加速文化轉變的進程。
由于中國經濟體制正在轉型,中國企業的管理機制也在轉型,但這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可話也說回來,就實際情況而言,如何讓原來千人一面、較為死板的管理文化盡快地向現代市場要求的高效和靈活的文化轉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公司管理層的決心和魄力。除非企業的高管有很大的決心實施變革,否則變革的過程將會非常痛苦,結局往往是不了了之。
您本人出任ACCA全球行政總裁以后曾先后會見中國財政部官員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負責人。在西方,會計師會員組織為民間機構,會計制度也由獨立的專業團體制訂,但您或許也已經注意到,在中國,像中注協這樣的機構其實帶有一定的官方背景;另外,中國的財政部在主導會計制度的制定,并指導國有企業培養財務管理人員。不知您如何評價中國官方在會計師培養和會計制度建設事務中扮演的角色?
對于這個問題,我認為我們首先必須認識到中國經濟仍處于轉型之中。在一個轉型經濟國家,你需要一個像財政部這樣的政府部門為財務和會計人員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總的指導,需要有遠見的政府部門領導人去推動變革。我認為中注協的“30條意見”(注:指2005年6月中注協出臺的《關于加強行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非常具有中國特色,很適合中國的國情。
為什么這么說?在西方,我們有更加獨立的會計師專業組織,因為我們早已經歷了經濟的
轉型階段;鑒于中國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我認為中國現在采用的方法很可能是幫助中國財會人員發展的最佳方案。我認為財政部和中注協等在會計師的培養和制度建設方面發揮的作用是正面的,而不是負面的。
以上談到的似乎都是財務和會計職業發展的良好趨勢,接下來不妨讓我們稍稍看一下會計行業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黑暗面。在安然和世通之后財務丑聞仍然層出不窮。在中國國內,關于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報道時常可以在媒體上看到,以至于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在您看來,究竟該采取怎樣的措施來防止財務欺詐呢?
如果我們能找到杜絕的方法,我想我們應該去申請專利,那樣的話我們就能夠從中賺大錢了(大笑)。但是,財務造假事實上無法完全杜絕。首先,根本的問題在于人都是有弱點的,比如有的人酗酒,有的人好賭,有的人欺詐。每次一個丑聞被曝光,政府或者監管機構就會出臺一些法規,但是一些貪婪的人就會利用法律法規的漏洞再度作奸犯科。
所以,我們不得不接受這樣的事實,對于防止財務丑聞,任何國家都沒能制訂出完美的解決方案,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得承認失敗。一個企業如果確實希望能有良好的聲譽,企業的首席執行官和董事長必須從自己做起,以身作則。一旦企業內部有人違反職業道德準則,領導人必須決不容忍。在以身作則的同時,領導者還應該鼓勵員工向最高水平的職業道德規范看齊,對所有員工一視同仁,不能采用雙重標準。
因此,在職業操守上,企業的最高領導必須立場鮮明,身體力行,決不容忍違反規范的表現,這樣的話,公司上下就能形成一種統一的嚴守職業規范的觀念。但是,我認為,僅僅做到這些還不夠。企業領導人還必須與員工溝通,討論他們面臨的誘惑,制訂出指導意見,表明什么樣的行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能接受的;什么有助于提升公司的聲譽,什么會損毀公司的聲譽。
再一點,我認為財會人員在此也是可以有所作為的。除了做好內部控制和審計,財務人員在必要的時候要有勇氣跟上司說“對不起,我不能這樣做,因為這違反了公司政策,也超出了我的職業規范所允許的范圍”。這樣做對于財務人員來說是極其困難的,因為后果往往是丟掉自己的工作。好在已經有不少財務人員作出了榜樣,希望有更多人能效仿他們。
總之,要防止財務欺詐,我們至少需要三方面的因素:公司高層的決心,制度和約束,以及財務人員敢于違抗上司的命令以堅守職業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