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供應鏈管理對現代企業采購管理帶來了沖擊,對企業采購成本控制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供應鏈環境下采購特點的基礎上,探討了該環境下的采購成本控制策略。
關鍵字:供應鏈 采購管理 成本管理
供應鏈管理是近年來在國內外逐漸受到重視的一種新的管理理念與模式。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供應鏈在企業管理中逐漸得到普遍應用,因而供應鏈環境下的采購成本控制是企業適應新經濟環境的迫切需要。
一、供應鏈環境下的采購的特點
采購成本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最重要的成本項目之一。在新的環境下,傳統的成本控制觀念具有局限性,一般是針對性強而系統性不足。缺乏對采購成本進行系統性的有效控制,因而效果并不理想。
供應鏈管理通過與節鏈并降低供應鏈的總成本點企業形成合作與信任的伙伴關系,共享信息,優化供應形成與節點企業雙贏的局面,而不是從追求自身利益大化出發去實現渠道資源的配置。在供應鏈中,采購連接上下游相鄰的各個結點,溝通生產需求和物資供應。在一般制造企業中,采購成本占總成本的40%-60%,采購具有利潤杠桿效應。采購的速度和效率會直接影響到是否能及時響應下游客戶的需求,采購成本的高低會影響到最終產品的價格和整條供應鏈的獲利情況,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傳統的采購仍然是以價格作為主要業績指標的一項評判職能。價格對組織的盈利確實重要,但是如果以此作為追求目標就有可能偏離組織的戰略目標。長期以來人們對采購沿用的一個經典解釋是“在合適的時候,以合適的質量、合適的數量、合適的價格、從合適的供應商獲得正確的產品和服務等”。這個解釋顯然是存在很大缺陷。在新環境下采購的觀念必須上升到戰略的角度,與企業的戰略管理相結合,用供應鏈管理的思想重新審視采購。基于價值鏈的采購思想突破了傳統采購的定義,采購的角色有了變化。采購的功能擴展到識別、分析市場中的新機遇,如新材料的出現,新技術的興起,尋找分析未知供應商,同時包括分析、制訂尋找以及使用供應源的策略。采購意味著需要維持適當的關系,既包括傳統的采購活動,也包括廣泛的組織內部部門之間以及和供應商之間的協調工作。
二、供應鏈環境下的采購成本控制策略
(一) 在采購中實行成本戰略控制
供應鏈環境下采購的戰略成本管理包括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從成本角度分析、選擇和優化企業戰略,并且根據企業戰略制定相應的采購戰略;二是為實現采購戰略對成本實施控制。前者是企業戰略中的成本側面,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為了提高成本管理的有效性而對成本管理制度、方法和措施等所進行的謀劃。
競爭戰略理論對企業戰略中的成本問題作了有效的說明。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基本戰略有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目標聚集戰略三種。成本領先戰略的核心是企業通過一切可能的方式和手段,降低企業的成本,成為市場競爭參與者中成本最低者,并以低成本為競爭手段獲取競爭優勢。成本領先戰略實質上是以成本戰略作為企業的基本競爭戰略。目標聚集戰略分為成本聚集戰略和差異聚集戰略兩種形式。成本聚集戰略是在細分市場的成本行為中挖掘差異,尋求其目標市場上的成本優勢,而差異聚集戰略則是開發細分市場上客戶的特殊需要,追求其目標市場上的差異優勢。目標聚集戰略中的成本聚集戰略實質上是一種低成本戰略,針對競爭對手在細分市場上滿足某一特定需求方面所支付的成本高于所必需的成本而采取的競爭措施。不論企業采取何種戰略,成本問題始終是企業戰略制定、選擇和實施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如何利用成本戰略為企業贏得成本優勢和競爭優勢,是企業戰略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內容,構成了戰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內容。
(二)采購實行業務外包
外包采購是將一些傳統上由企業內部采購部門負責的非核心采購業務外包給專業的、高效的產品與服務供應商,以充分利用企業外部最優秀的專業化資源,從而降低采購成本,提高采購效率,增強自身競爭優勢的一種經營策略。外包采購結束了自給自足的采購組織模式,把非核心采購業務全部或大部分外包給別人,而在核心采購業務上增強競爭優勢。
外包采購推崇的理念是,如果企業在供應鏈上的某一環節上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并且也不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同時這種活動不至于與客戶分開,那么應該把它外包給世界上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企業去做,這樣有利于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也就是說,首先要確定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并把企業內部的智能和資源集中在那些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業務上,然后將其余的業務外包給世界上最好的企業。由于企業的能力與資源是有限的,沒有一個企業什么都可以做,而且都做得好。所以必須集中資源與力量,選擇一個或幾個力所能及或專長的領域,并在該領域形成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成為該領域的領導商,否則,只有退出該領域。應鏈環境下的資源配置決策是一個增值的決策過程,如果企業能以更低的成本獲得比自營采購更高價值的資源,那么企業選擇外包采購。
外包采購既可以獲得更低采購成本、更高采購效率的專業化服務,在從總體上降低企業采購運作方式,提高采購運營效率,又可以將自己的全部智能和資源專注于核心采購業務,在新的競爭環境中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三)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
傳統的講,庫存是由庫存擁有者管理的。因為無法確切知道用戶需求與供應的匹配狀態,所以需要庫存,庫存設置與管理是由同一組織完成的。這種庫存管理模式并不總是最優的。例如,一個供應商用庫存來應付不可預測的或某一用戶不穩定的需求,用戶也設立庫存來應付不穩定的內部需求或供應鏈的不確定性。供應鏈的各個不同組織根據各自的需要獨立運作,導致重復建立庫存,因而無法達到供應鏈全局的最低成本,整個供應鏈系統的庫存會隨著供應鏈長度的增加而發生需求扭曲。庫存管理系統就能夠突破傳統的條塊分割的庫存管理模式,以系統、集成的管理思想進行庫存管理,使供應鏈系統能獲得同步化運作。庫存管理系統是一種在用戶和供應商之間的合作性策略,以對雙方來說都是最低的成本優化產品的可獲性,在一個相互同意的目標框架下由供應商管理庫存,這樣的目標框架被經常性監督和修正,以產生一種連續改進的環境。其主要思想是供應商在用戶的允許下設立庫存,確定庫存水平和補給策略,擁有庫存控制權。
(四)實施電子商務采購
電子商務是一種在互聯網上展開的相互關聯的動態商務活動。它將市場的空間形態、時間形態和虛擬形態結合起來,將物流、現金流、信息流匯集成開放的、良性循環的環路,使經營者以市場為紐帶,在市場上發展最佳的作用,得到最大的效益,創造更多的機會。電子商務提供了一個全天候的超時空的采購環境,降低了采購費用,電子商務采購可以在網上進行招標、開標和評標,使整個采購流程透明化、數字化、信息化從而大大加速采購過程,縮短采購周期,降低采購成本,提高采購效率,增加了供應商的響應速度和對環境變化的應變能力。電子商務時代的采購管理山于有及時的信息來源和實時的信息處理,可以實現及時洽談訂貨、及時送貨配送和及時生產各環節的有效銜接,提高了企業的效率降低了庫存。
(五)采購時進行價值分析
當實現與供應商運作整合之后,采購策略的發展將會自然而然地走向另一個發展水平,即采購價值管理。價值管理是一個和供應商合作更加緊密的一種形式,主張供需雙方雙贏,把焦點集中在供需雙方身上,它要求和供應商之間達到更加綜合和全面的運作關系。減少操作復雜性的價值上程和讓供應商早期參與設計過程等都是實現價值管理的幾種方法,目的都是為進一步和供應商一起降低總成本。
把在過去的實踐中被證明是具有開發設計能力的十分優秀的供應商納入早期的產品開發中能夠有效地降低成本和持續改進產品。因為他們是某類產品的專業制造廠家,能夠對設計提出批評、對材料的選擇提出建議,并能在產品的制造過程中更能有效地控制成本,從而使設計及設計更改不至于耗費昂貴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