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商業信用是在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預收貨款所形成的企業間的借貸關系。商業信用的具體形式有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收賬款等。本文首先對商業信用存在的動機進行分析,然后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來說明企業如何利用商業信用的具體形式——應付賬款進行短期籌資,最后指出企業運用商業信用應注意對風險進行控制和防范。
關鍵詞:商業信用 應付賬款 風險
一、商業信用存在的動機分析
商業信用能夠產生并取得較大的發展,主要是因為其本身能夠給買賣雙方帶來方便與利益,而這正是我們要討論的商業信用的使用動機。
(一)融資比較優勢
一種理論則認為:信貸市場的不完善,金融機構對企業的信貸配給制,造成了對商業信用的需求,這種理論被稱為商業信用的融資動機(Wilbur G. Lewellen, John J. McConnell, and Jonathan A. Scott 1980)。一般而言,商業信用的潛在利率要高于銀行信用的利率,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為什么還有這么多公司選擇接受商業信用呢?理論界普遍認為,信貸市場的不完善,銀行對信貸的分配是導致企業選擇承擔成本較高的商業信用的原因。銀行收取的借款利率是按借款時間的不同而不同的,然而,對風險系數不同的企業,銀行并沒有采取收取不同的利率來區別對待的政策,表面上的公平引發了實際操作中的不公平,銀行在每次提供信貸的時候總是會優先考慮風險系數小的企業,而大企業在這方面往往要明顯優于小企業,這樣在信貸分配中,小企業的信貸需求就經常被大企業的信貸需求所代替,由此出現了一個信用缺口,而選擇接受商業信用則正好可以填補這一缺口。
(二)降低交易成本
有一種理論認為商業信用的使用動機在于資金管理的經濟性,這種理論被稱為商業信用的交易動機 (Stephen Ferris 1981)。在商業信用缺位的情況下,企業必須在貨物到達時準時付款,如果送貨次數不確定,并且企業將流動資產轉化為現金的成本較高的話,企業將要保留很大一筆預防現金以滿足不確定的臨時支出。Ferris指出許多案例中商業信用的使用能夠方便企業現金的管理,從而為企業節約了一大筆交易成本。根據Ferris的觀點,商業信用的使用為企業提供了未來現金收支數量的信息,從而使企業能夠更好的預期未來的現金流量,這樣就沒有必要保留大筆現金以備不時之需,從而為企業節約了一筆隱形成本。在這種動機支配下,企業一般不會選擇立即付款的行為,而是利用商業信用,等到最后期限或中期付款,從而達到管理資金,節約成本的目的。
(三)促銷動機
當產品的市場需求存在季節性差異時,可以使用商業信用作為刺激手段,在市場需求減少時修改信用條款、提高折扣率、延長信用期限,擴張商業信用的供給以刺激需求;當市場需求旺盛時,可以降低折扣率、縮短信用期限、緊縮商業信用的供給以抑制需求,從而降低需求的季節波動幅度商業信用的提供影響了產品的有效價格,當市場競爭激烈時可以提供優惠的商業信用,從而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四)質量保證動機
一般來說,產品質量信息在企業和客戶之間是不對稱的。不對稱信息會導致逆向選擇行為,尤其是對于剛剛建立往來的企業,對于對方的產品還不熟悉,對于產品的質量還不夠了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商業信用,而是貨到即付款的話,日后如果商品質量出現問題,則會引發一些無謂的糾紛,不管糾紛最終是不是得到了完好的解決,企業總是要付出一定的資源投入進去,這就加大了企業的交易成本。因此,受這種動機的驅使,企業會采取延期付款或中期付款的行為,這樣,在商品出現質量問題的時候,企業還可以拒付貨款,從而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一些無謂的交易成本。
二、企業如何運運用商業信用進行短期融資
(一)商業信用的表現形式及其特征
1、商業信用表現形式
在賣方市場下,企業一般不會采取賒銷出售商品,因為產品供不應求,市場存在短缺。只有當市場經濟發展到比較成熟的階段,并出現買方市場時,企業才會采用賒銷的售貨方式,且一般發生在較大額的交易中。企業賒銷是最常用的商業信用形式。而在賣方市場下,比較普遍的商業信用形式是預付貨款,即買方以貨幣形式的信用去訂購賣方的商品,授予賣方信用,買方將貨幣資金預付給賣者,既是借貸,也是買賣。
2、商業信用的特點
商業信用是處于生產、流通過程中提供的交易方式,企業之間以商品形態提供信用,商業信用的發生比較直接簡單,屬于直接融資的性質,同時它與商品交易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商業信用能夠把多個債權債務關系聯結起來,形成債權債務關系鏈,賒銷商品、預付貨款通常都是相互的,也就是說,商業信用具有雙向提供信用的特點。多數情況下,商業信用關系的建立和消除都由相同的當事者履行,不經過有關部門審批,不需要公布財務狀況和評定信用等級,即商業信用的建立和消除完全取決于信用關系雙方的意志。
(二)獲取商業信用的成本分析
利用商業信用融資在如下兩種情況下沒有成本。一是賣方不給予現金折扣的商業信用;二是有現金折扣,并且企業已取得了折扣優惠。但如果供貨企業提供了現金折扣,而買方企業未加利用,那么此時便有了機會成本,即買方企業為了在較長期間內占用信用資金而放棄了享受現金折扣的機會所負擔的費用。
對于放棄付現折扣的商業信用成本,目前通用的計算方法為:
例:某公司在銷售產品時,提供信用條件為(2/10,N/30),即購貨方從購貨發票日算起的10天內付款,可以享受2%的付現折扣;若在10天后至第30天內付款,則無任何折扣,必須全額付款;而購貨方最長的付款期限為30天。假定作為購貨方的乙公司每年從甲公司購買10萬元的貨物。
(1)如果乙企業在10天內付款,便可以享受10天的免費信用期,并獲得折扣0.2萬元(10×2%),免費信用額為9.8萬元(10-0.2);
(2)若乙企業放棄折扣,在10天后(不超過30天)付款,該企業便要承受因放棄折扣而造成的隱含利息成本。一般而言,放棄現金折扣的成本可由下式求得:(全年按360天計算)
運用上述公式,乙公司放棄折扣所負擔的成本為:
公式表明,放棄現金折扣的成本與折扣百分比的大小、折扣期的長短同方向變化,與信用期的長短反方向變化。可見,如果買方企業放棄折扣而獲得信用,其代價是較高的。然而,企業在放棄折扣的情況下,推遲付款的時間越長,其成本便會越小。比如,如果企業延至50天付款,其成本則為:
三、企業運用商業信用融資應注意風險的控制和防范
(一)企業應充分考慮運用商業信用所帶來的風險
1、企業賒銷的風險來自于客戶,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風險:
(1)客戶拖欠的風險。按照客戶的付款行為,客戶可以被分為收到貨很快付款,快到期才付款,被提醒后才付款,受到強大催款壓力后才付款,堅決不付款等幾類。即使在成熟市場經濟環境下的西方國家,快到期才付款和被提醒后才付款的客戶也占賒購客戶的絕大多數,因此客戶拖欠貨款的風險總是存在的。
在企業賒銷的實踐中,客戶拖欠貨款對賒銷企業造成的損失一般比壞帳損失更大,而且由于客戶拖欠貨款所造成的損失并不直觀,一定程度上還是隱形的,所以經常被人忽視。客戶拖欠貨款,還有可能是客戶本身的經營中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因素就要通過企業通過完善的風險評估體制消除,實踐中還需要重點考慮以下因素:①企業信用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②客戶所在行業的特點;③同客戶維持關系的重要性;④拖欠貨款的真正原因。
(2)客戶賴帳的風險。賴帳指的是客戶惡意拖欠貨款的行為,從性質上講,賴帳是發生在不良客戶身上的一種惡劣的欺騙行為。根據信用管理理論,判別客戶的優劣首先要通過對客戶品德的評估,它是企業進行賒銷之前需要重點考察的內容。
(3)客戶破產的風險。客戶企業破產是造成賒銷壞帳的另一個主要原因。企業走向破產的原因很多,有主動破產和被動破產區別。一般來講,企業主動破產的目的是逃債和逃避還貸;企業被動破產,則多是由于經營管理不善、經濟不景氣、政府政策性勒令停業等原因造成的。如果客戶企業破產,客戶就不可能正常歸還欠款。
2、信用決策管理不當所導致的風險。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在信用決策和執行過程中由于決策不當產生的風險,這類風險主要與企業的信用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有關,如客戶信用審查不夠嚴格導致的信用風險。二是企業信用管理人員在實際執行既定的信用政策時,由于主觀或客觀的原因,不能有效地貫徹信用所造成的風險,這類風險主要與企業的信用管理人員的職業操守有關,如可能存在企業的信用管理人員與客戶聯合騙取企業信用額度的情況。
3、流動性風險。流動性資產是企業進行經營活動的必要條件,流動性指的是應收賬款可立即無損運轉成為現金的能力,流動性風險是指企業不能以較低的成本,不能在資產不發生損失的前提下使客戶按時履行付款業務的風險。應收賬款是企業流動性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賬款能否按時收回,其所產生的現金流入就能夠用來滿足同期的現金流出的需要;反之,如果應收賬款不能按時收回甚至發生壞帳,則企業原計劃的現金流入將會落空,進而嚴重影響到當期的現金流出計劃,倘若企業此時有到期的欠款需要償還,或者有新的投資機會,都會出現由于應收賬款引發的流動性問題,造成企業財務狀況出現危機,或者喪失投資機會。
(二)企業防范商業信用風險的措施
1、充分認識信用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
“信用是現代市場經濟的生命,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一個必備要素,有著真金白銀般的經濟價值”(吳敬璉)。企業在市場經營中信用是一項重要的資源,注重信用管理,從而增加有效銷售,減少壞賬,盤活資金,講求賬款的效益性,應當成為全體員工的共識。
(1)企業領導在具備企業家必備素質的前提下,還應懂得財務知識,能利用會計信息對企業營運資本進行管理,增強風險意識。應使守合同、重信用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一種自覺的理性選擇。
(2)通過企業文化培育等途徑,讓員工了解應收賬款付出的機會成本和管理成本,增強成本意識,使企業全員重視應收賬款的回收工作。
2、建立企業信用管理制度來控制信用風險。
企業信用管理部門的職責是防范和規避來自客戶的風險。根據風險管理理論,市場風險管理的一般程序應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選擇風險管理手段、實施風險管理措施,評價風險管理的效果、根據反饋修正風險管理程序等幾個步驟。在信用管理的實踐中,按照通常的信用管理手段和程序進行工作,可以達到規避大部分風險的目的,只是對于特殊的客戶和交易,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信用管理工具和技巧來加大保險系數。所謂識別風險,指的是信用管理部門對新市場上潛在的各種風險因素進行全面的辨別和系統分類。這項工作需要客觀和周密的調查研究,以揭示出潛在的風險程度和性質。在信用管理中,這是一個收集信息和將信息歸類的過程,以對客戶進行資信調查,并對客戶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為主,同時輔以客戶所在行業調查等經常使用的信用管理常規手段。
3、利用財務分析技術,結合企業自身財務狀況,選擇合適的商業信用政策。
為客戶提供商業信用具有類似于短期投資的性質,對信用投資的成本收益進行比較分析能夠為企業的信用政策設計提供定量的依據,特別是信用期限、現金折扣等方面的定量計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靈活的信用銷售策略。企業是否采用信用銷售和企業信用政策的寬松程度,要綜合考慮企業自身的財務狀況,不可為了擴大銷售而盲目采用。對于資金緊張的企業而言,由于應收賬款的機會成本、融資成本過高,選用商業信用的方式不但不能實現利潤最大化的財務目標,還會造成企業生產經營上的困難。而且信用政策過于寬松,還會造成大量應收賬款,破壞企業的財務結構,帶來較大的壞賬損失。
4、建立嚴格的欠款追收制度。
在應收帳款發生后,企業要有專人負責按期收回帳款,并且要盡量爭取提前收回;對那些就要到期的應收帳款,應該注意及時與客戶聯系。對超過信用期不同時間的應收帳款,應制定不同的收帳政策,比如,對超過較短時間的客戶,可以通過發信、打電話等方式催收;對超過較長時間的客戶,要將它從客戶信用名單中排除,停止供貨,并派出專人催收,態度可以逐漸強硬;對超過更長期限的,除了繼續催討外,還可以考慮提請訴訟,為了提高訴訟效率,要盡量聯合被該客戶拖欠或拒付帳款的其他企業,同時向法院提起訴訟。另外,企業還可以參考西方企業通行的辦法,通過建立信用擔保制度、購買信用保險、委托他人收帳等多種靈活形式,最大程度地提高應收帳款的回收率,減少壞帳、呆帳帶來的損失,把企業信用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通過做好以上各個環節的工作,企業可以對商業信用交易實現“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化解”的全程控制,有效控制從客戶開發、資信調查、合同簽訂、貨物發送直到催收貨款等信用交易的各個業務環節,最大程度降低企業的商業信用風險,提高企業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