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現狀,指出了目前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問題。通過對目前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進行認真分析,最后提出了在現代企業制度條件下,建立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思路和措施。
關鍵詞: 中小企業 內部會計控制 現狀 對策
序 言
目前,內部控制制度已經成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內容之一,并成為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劃分為內部管理控制制度與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兩大類。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指與保護財產物資的安全性,會計信息的客觀性、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財務活動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有關的控制。它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加強會計監督、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衡量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
一、 內部會計控制的基本目標、方式及作用
(一)內部會計控制的基本目標
內部會計控制,是指與保護財產物資的安全性、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財務活動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有關的控制。它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加強會計監督、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衡量單位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內部會計控制的基本目標是:確保國家財經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保護單位資產安全和完整;促進單位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促進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
(二)內部會計控制的基本方式
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應該是一種全方位、多層次、順序遞進的多重會計控制防線,包括:
1、授權控制。是指在某項財務會計活動發生之前企業各級工作人員必須經過授權和批準才能對有關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處理,未經授權和批準,這些人員就不允許接觸這些經濟業務。這一控制方式使經濟業務在發生時就得到了控制,是一種事前控制。
2、分工控制。是指對不相容的職務必須分工負責,不能由一個人同時兼任。這一控制方式使經濟業務處理有關人員能夠相互制約。所謂不相容職務,是指企業內部某些相互關聯的職務,如果集中于一人身上,就會增加發生差錯和舞弊的可能性,或者增加發生了差錯和舞弊以后進行掩飾的可能性。對于不相容職務進行分工負責,,可以防止差錯,堵塞漏洞,對于保護財產安全起積極作用。
3、業務記錄控制。在經濟業務發生以后,必須按一定的程序記入會計系統。所謂業務記錄控制,即在經濟業務進行會計賬務記錄時必須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以保證會計記錄的真實、及時和正確。
二、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現狀與不足
我國的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支撐經濟增長、吸收就業人口、維護經濟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和地位隨著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而日益突出。根據國家經貿委發布的《2001年中國中小企業發展報告》,我國中小企業以其48.5%的資產,安置了69.7%的職工就業,創造了57.1%的社會銷售額,還為國家創造了43.2%的稅收。而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已經超過4000萬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6%,它們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已經占到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58.5%。 事實也證明,凡是中小企業發展勢頭好的地區也是經濟最活躍的地區,江浙、廣東地區可為例證。
但是,中小企業的內控管理不容樂觀。各企業雖然制定了一定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也形成了一定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對有效防范內部風險、防止各類案件和事故的發生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必須看到企業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方面仍有待完善,制度建設存在一定的隱患,制度落實也存在漏洞。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正規設計起步較晚,現有的各項規章也都是近幾年才出臺,而客觀上企業的外部環境和經濟業務變化較快,給控制系統本身的設計帶來一定的困難,制度的適應能力也受影響,出現問題較多。
1.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基礎薄弱。部分企業尚未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或者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完善,沒有形成整體系統。其原因在于中小企業的管理階層還沒有意識到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性,或者對內部會計控制存有誤解,片面認為內部會計控制只是企業成本控制、會計資料完整性控制、資產安全性控制,致使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2.內部會計控制的執行與監督、檢查、考核體制不健全。良好的內部會計控制不僅要求制度化,同時應配有相應的檢查與考核制度。目前,有些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執行與檢查流于形式,沒有建立整套的評判考核制度,獎懲制度也沒有制度化。此外,內部會計控制的監督體制也不健全,各職能部門、各個崗位之間缺乏必要的協調與監督,各行其是,導致會計信息不能得到快速傳遞與交流,不僅影響到工作的正常完成,同時對內部審計也極為不利。
3.內部審計制度的建設滯后。人們普遍認為內部會計控制本身是一種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控制過程,它的檢查與監督主要由內部審計完成。因此,企業應當建立一個不依附于任何職能部門,獨立自主的內部審計機構,獨立執行其審計監督任務。目前,我國一些公司和企業并沒有設計自身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內審負責人通常是由企業的財務負責人兼任,這樣做不僅不符合制度規定,并且造成管理層和會計人員對內部審計的毫不重視,削弱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與嚴肅性,影響內部會計控制的質量。
三、加強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對策
1、樹立科學的內控觀念,培養內控認同感
控制環境是企業內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內部員工控制其它經營活動的基礎,同時,任何控制制度歸根結底需要人來造就和實施,因此要實現現代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目標,關鍵應當抓住控制中的行為主體—人的因素,人們對內部會計控制的觀念直接影響其內部控制的態度,并進而影響著內控作用的發揮。人力資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企業設置的各個崗位,必須要有能履行其職責的人來勝任。造成中小企業的各種問題的因素中,歸根結底是人才因素。目前,中小企業中關鍵崗位的人才還主要依靠外聘,要善于挑選能力突出、經驗豐富、具有職業精神的高端人才為己所用,充分發揮其才智。此外,要著手培養自己的人才,逐步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員工培訓體系,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技能技術教育,促進本企業各類人才的快速成長。樹立良好的內控觀念應注意以下幾點: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新觀念;創新管理層的管理觀念、方式;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完善企業獎勵制度。
2、規范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多極性控制
現代企業由于經營權與所有權的分離,產生了復雜的多極代理關系,在企業內部進行控制就必須考慮到針對不同的代理關系運用相應的控制模式,即要構建多極性控制系統。而系統的成功建立與實施是以企業完善的治理結構為保障的。因此,完善的治理結構也是企業內控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企業治理的權力機構主要是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債權人等,它們之間權力的制衡構成了企業治理的內容,進行內部控制就是要平衡這些權力機構的關系,同時也是完善治理結構、健全內部控制的前提。
3、強化內部審計,協調外部監管
企業應當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行使內部審計職責,同時內部審計還應協調好與外部審計的關系,尤其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為其提供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報告,進行復合性測試做依據。良好的內部審計制度能夠幫助組建積極的企業文化,營造良好的會計工作氛圍。
相對于內部審計,外部監管主要來之于債權人、股東、政府部門等。債權人和股東的監管主要通過企業的權力機構股東大會和董事會完成。政府監督形式多樣,主要包括財政、審計、稅務、證券監管等。加強社會監督主要指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使其在實施審計的過程中堅持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
此外,還要處理好控點與控面之間的關系,根據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找出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只要各中小企業重視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按照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標準不斷對其進行效益評價和修改,分析原因,總結經驗,結合自身特點來開展工作,相信各中小企業將會建立與健全適合自身發展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推進企業的發展,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覃 偉 《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實施指南》[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
[2]陳元芳 《內部會計控制》,〔M〕2005-9-1。
[3]《加拿大簡化小企業會計核算內容對完善我國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啟示》[J]中國管理信息化(綜合版) 2006/01
[4]朱榮恩 《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