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研經費監管方面,目前一些科研經費支出往往由項目負責人自己說了算,他們對財務人員的審計往往存在抵制情緒。因此,財務人員與其溝通起來也很費勁。為防止挪用經費、張冠李戴的現象發生,中南民族大學在財務報銷時進行了嚴格審核。學校財務處要求一些科研項目支出要具體細化到項上,發票要求明細,財務報銷實行逐級簽字制度。但在一些專業課題中,比如對于特殊材料的使用范圍和更新頻率,財務人員仍然無法判斷其合理性,這也成為經費管理中的難題。
中南民族大學承擔著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研究課題。民族地區對于一些特殊藥材,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民族醫藥科研課題做實驗時往往需要很多原始藥材。這些藥材往往由學校老師去農戶家里定制,要求農戶按照實驗所需的溫度、濕度、土壤等具體要求來種植。
然而,等這些藥材長成后,實驗人員從農戶家中購買時,卻很難出具正規發票。
這在財務報銷時就成為了一個不小的難題。沒有相應發票支出明細與之相對應,但這些的確又是科研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必要開支。
會計核算最重要的使命,就是體現經濟活動真實的價值,學校建立了專家復核特殊支出的相關制度,準許科研課題經專家審批后支出部分特殊費用。學校反對科研人員以別的發票,如個人的其他招待、個人支出來抵賬,認為這種不實事求是的做法會加劇不良的科研風氣。
在課題結題驗收時,不少項目強調科研成果和論文數量。我認為,績效評價的主體不應局限。如橫向課題的績效評價,更應尊重企業的評審意見。因為學校承擔的一些特色應用型課題,不見得能發表哪一級別的獎勵或論文,但卻能為企業解決實際技術問題,幫助其節約成本、創造財富。另外,中南民族大學承擔了許多民族口的課題,往往是一些個性化的科研項目。比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更是純粹公益性的課題。
對于科研項目的評價,現在的評價機制往往是“只許成功,不允許失敗”,項目評價主要以成果和論文數量為評價依據,而真正的科學研究過程都不可避免地經歷失敗,這也同樣不利于最大限度地發揮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北京工業大學財務處處長楊松令
目前學校的科研經費分為縱向和橫向兩種。一般來說,能申請到科研項目的大多是一些資歷比較深的名教授,年輕教師機會較少。一般來說,這些資歷比較深的教授,他們要指導其博士生或碩士研究生來共同完成。
依據目前的規定,除863、973科技項目外,一些科研項目中沒有勞務費支出項目,不允許課題組發放勞務費。這樣一來,這些研究生往往就成了免費勞動力,其勞務費、助研費無法在項目經費中得以體現,無疑會大大挫傷他們的積極性。還有,不少高校對研究生培養體制進行改革,實行導師資助制。
也就是說導師要按月給研究生發放助研費。因此,我們希望有關經費主管部門應充分重視這一問題,在經費項目上列示助研費支出項目。
另外,目前對于科研項目支出的補償主要體現為直接費用,如購買設備、調研差旅費、測試費用等。
而對水電、設施、房屋占用等間接費用則沒有補償。我認為,科研經費撥款應該借鑒國外做法,科研主管部門在撥付老師科研經費的同時,給學校撥付間接費用,并且將這種做法逐步進行推廣,這樣才有利于促進科研水平提高。
在課題申請時,一些科研項目的預算會要求編制得非常細,比如:未來3年參加什么會,有哪些人?費用如何分配?預算編制的作用本來是為了更好地管理經費。
然而,如果依據這種編制方法,就失去了其實際意義,完全成了走形式。我們推崇對科研經費實施預算管理,但反對“形而上學”的預算。
此外,依據目前的規定,如果前一個項目沒有結題,就不能申請下一個項目,很多項目都會有一些預研費。因此,我們在科研經費管理制度里允許在結題時將一部分經費預留一部分,以便于下一個項目的申請,這樣就可以保障科研工作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