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在對我國村級財務管理取得的經驗教訓進行詳細分析地基礎上,提出了現階段村級財務管理的幾條途徑:完善財務制度,建立財務懲處機制,嚴格財務公開制度和完善村級財務監督體系。
關鍵詞:村級財務;財務懲處;財務制度;財務公開
從2007年開始,全國各地通過開展農村財務清理、推行財務公開、農村財務“雙代管”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村級財務管理混亂問題,促進了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建設,維護了農民利益和農村社會穩定。但隨著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的取消,以及小康社會建設的發展,村級財務管理的內外環境發生了新變化,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客觀上需要對農村財務管理體制進行創新,探索建立與之相配套的管理辦法和措施。
1 當前我國村級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財務制度執行不規范
(1)財務收入不規范:當前我國農村的主要收入為籌資收入、發包收入、租賃收入、土地補償收入、救濟扶貧款等六類,雖然收入不多,但絕大多數村存在著收入無計劃,想收就收,隨意性較強;程序不嚴格;現金收入上交不及時,存在座收座支現象;合同不規范,承包、租賃合同沒有按正規樣本去簽訂,而是根據傳統習慣去隨便寫寫,只承認有此事而已,一旦出了問題,責任很難追究。(2)財務支出不規范:當前農村財務支出基本操作中往往是村書記或主任一人說了算,事前不溝通、不研究,認為開會很麻煩、人員難召集等等。例如某某鎮的小建村,在新建小學綠化問題上,不召開村民會議研究,也不公開招標,隨便承包給了一建筑商建設,致使在群眾意見很大。
1.2 賬目設置不全
(1)財務科目設置不規范。目前各村賬目基本是流水賬,不能證確反映財務收支的具體情況,查賬相當不便。比如說要查招待費,每個科目中都有反映要一筆一筆地登記后再統計,不是專業人員根本沒法查出問題,不便于群眾監督;(2)個別村有兩套賬,有私設“小金庫”之嫌。(3)收入、支出單據不規范。從我們審計的幾個村看,白條開支占支出的70%左右,而且白條的類型也是五花八門。
1.3 財務公開流于形式
(1)個別村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沒有把財務公開真正擺在重要閂程上,而是作為上級部門檢查來應付,存在著為公開而公開的現象,不注重公開效果。(2)公開的時間不及時。(3)公開的內容避重就輕。有些干部對財務公開工作認識不足,只公開會計科目中的數據,對重大收入來源和重大支出的項目公開的不詳細、不真實、敷衍了事。(4)有的村財務公開并沒有認真執行“五定”的規定,特別是村里歷年積累的債權債務,村干部“理不清”,村民們不知情。而例行的財務公開只是上季度的收支合計情況,至于每一筆錢是怎么花的,在公開賬目上根本看不明白。
1.4 財務監督不到位
為有效加強財務管理,有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從縱、橫兩個方向進行監督,但在執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1)民主理財形同虛設。個別村理財小組不能認真理財,只是對有關單據走馬觀花地看一遍,也不進行認真的進行核算,只是“例行公事”,蓋蓋章、聚聚堆。更有甚者所幸將理財印章交給村干部,放棄了對財務的監督。(2)村會計、村出納不能完全履行職責。村會計、村出納員或者稱是報賬員是村級財務支出的主要經手者,應當對事件有非常清楚的了解,但在實際操作中他們就像木偶一樣任由村干部擺布,只要村干部拿過來的單據就能報銷,從而失去了有效的監督。(3)鄉鎮經管中心遁常是依靠每年的財務審計來對各村財務收支進行監督,事實上要對如此零散的村級財務進行監督,依靠財務審計也顯得太過滯后,且因時間及人力物力的限制也不能保證所有的問題在財務審計中紕漏出來。
2 加強我國村級財務管理的措施
2.1 完善財務制度
要依據《村合作經濟組織財務制度》和《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暫行規定》制定內容切實可行、措施得力的實施細則,包括民主理財制度、收支預決算制度、票據管理制度、支出審批制度、財產登記制度、審計財務公開制度、審計制度、集體資金管理制度、財務人員崗位責任制度等。盡可能做到村級財務所有事項都有法可依、按照既定的程序進行,最大限度地避免人為因素所造成的弊端。比如針對土地征用補償款、社會捐助款物、上級部門撥款等外來資金收不入賬等情況,建議對上述外來資金規定統一先由鄉鎮接收,再撥付村級使用。
2.2 建立財務懲處機制
首先是規定對村會計的直接責任,不符規定的開支一律不準入賬,只要賬內有不合規定的科目,那就是村會計的責任,對有經濟損失的賠償經濟損失,情節嚴重的交相關部門嚴肅處理;其次是只要公開了有不符合規定的賬目,那就應該追究鄉鎮財經中心人員的責任,如果范圍比較大,那么也應追究鄉鎮主要領導的責任,鄉鎮主要領導應當對鄉鎮的全部工作負有領導責任;再就是如果有幾個鄉鎮犯有同樣的錯誤,那么市級經管人員也應承擔責任。一級一級的落實責任,就會避免互相推諉互相扯皮,一旦出了問題誰也不管、誰也沒有責任的弊端。
2.3 嚴格財務公開制度
村級財務是農民關注的焦點,也是農村工作的難點之一,財務公開制度的落實就是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進行,誰的轄區就歸誰負責,各級領導干部必須高度重視,其是融洽干群關系,解決干群矛盾的有效途徑”的認識;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種形式,切實加大對基層干部的宣傳教育力度,使他們充分認識到,村賬鄉管不是只要鄉管不要村管,而是一種鄉村共管的新的農村財務管理形式。通過宣傳教育,消除各種片面認識,增強基層干部搞好村賬鄉管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同時加強對村民的法制教育,提高他們的參與意識和民主管理的能力。要對廣大村民開展民主法制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規、有關制度交給他們,使他們真正懂得村民的權力有哪些,如何依法行使手中的權力,切實增強參政意識、監督意識。
2.4 完善村級財務監督體系
鄉鎮經管審計中心是最基層的監督機構,鄉鎮經管人員對指導監督村級財務各項支出具有方便、快捷、實際等特點,規定這些人員對財務工作進行定期監督審計。同時有關部門要鼓勵從事財會理論研究和農業經濟理論研究的學者積極參農村財務管理理論的研究工作,建立符合當地農村特色的財務預警指標體系,并不斷完善農村財務監管體系。
總之,當前農村財務管理混亂的根本原因在于財務管理和監督的主體作用沒有發揮好,建立公開、高效、廉潔、務實的財務管理運行機制,是目前在村級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劉改玲.對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的思考[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7(10).
[2] 馮英.農村財務監督體制建設[J].商場現代化,2008,2(29).
[3] 桑國勝.淺談農村財會隊伍建設[J].農村財務會計.2008(2).
[4] 沈世宏.新農村建設中財務管理若干問題的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07(34).
[5] 陳凡.淺談新形勢-卜.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途徑[J].科技情報,2007,17(35).
[6] 何偉明.實行“艤集艤分艤整治”構建農村財務管理長效機制[J].農村經營管理,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