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別風險何在
在中國國際商會副會長陳經緯看來,中國企業走出去可能遭遇的風險至少有五個方面。
“歐美等國由于債務危機和經濟增速回落,會相應出臺刺激經濟增長的許多新政,量化寬松政策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這些新政往往只考慮本國利益,而忽視別國或投資者的利益,這對我國海外投資者來說就蘊藏著風險。”陳經緯表示。
美國今年一、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分別增長0.4%和1.3%,大幅低于去年四季度3.1%的水平,為刺激經濟,美國已出臺多項經濟措施。
“中東和北非等地政局動蕩,明顯增加投資的風險和這些國家及企業的信用風險程度。”陳經緯認為。據了解,戰前在利比亞投資的75家中國企業,因戰爭已造成損失200億美元,而保險賠付不足4億元;而在撤離后中國企業還遭遇了當地銀行的惡意索賠,開價就是數億美元。
陳經緯說,通脹已成為世界經濟最基本的重要潛在風險因素,糧食、鐵礦石等各種大宗國際商品價格輪番波動,對投資成本、回報難以預測,許多不確定因素在增加。
部分國家主權債務違約風險形勢驟然加劇,信用評級下降,這也會給我國企業開展國際業務帶來了不小風險。近2個月,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先是8月份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AA降至AA+,9月份又將意大利的主權信用評級由A+下調至A。日前,穆迪又下調了美國3家銀行的債務信用評級,這些舉動為世界經濟形勢增添了更深層面的不確定性。
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蔓延且穿上漂亮外衣,同樣也給我國企業走出去增加了不確定性風險。陳經緯認為,由于經濟危機的壓力普遍成為嚴重的政治壓力,貿易保護主義開始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蔓延。如美國帶有貿易保護主義色彩的購買美國貨示范下,可能導致全球性貿易保護主義的泛濫;與此同時,許多國家在科學合理的名義下,獨立設置了帶有歧視性的技術性和綠色貿易壁壘措施,有些措施甚至超出世界貿易組織現有協定與協議的約束等。“新的貿易保護主義,不僅嚴重阻礙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而且大大增加了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新風險。”陳經緯說。
建立完備的風險管理體系
全球最大保險經紀之一的達信(Marsh)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韋樸認為,當前復雜的經濟形勢、中東地區持續不斷的政局動蕩、自然災害等一系列事件表明董事會正面臨著變化多端且互相關聯的風險環境,而企業高管的前瞻性風險管理被視為明智決策的關鍵所在。
“我們建議力圖開拓海外市場的中國企業密切關注全球風險狀況,建立完備的風險管理體系。只有將企業風險管理充分融入企業戰略與業務流程中,并得到管理層的積極監督和極大重視,才能最終圓滿實現預期收益。”韋樸如此表示。
而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不約而同地把改變客戶結構當做一條共同的對策。他們認為,我國企業要改變以歐美客戶為主的海外客戶結構,加大與非洲、東盟、中東、中亞等非美元貿易國家間的貿易。
在具體做法上,我國企業要與境外公司在合同中約定結匯的方式和匯率變化區間范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同時,提高風險意識,在貨物出口前應通過郵件、電話聯系國外客戶,得到發貨的明確回復再出口,貨物出口后要盡快回收貨款;此外,要留意保存往來郵件,若出現違約現象,這些郵件可作為有效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