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業單位的財務部門是一個單位的經濟核心部門,財務管理活動涉及企業內部的各個方面,對單位的整體利益和單位員工的個人利益都有一定的影響。其中財務主管(財務總監)作為財務負責人這一角色, 對于事業單位的生存與發展、績效與穩定, 都起著舉足輕重的核心作用, 尤其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金融市場不斷變化, 單位風險管理難度日益加大的今天, 財務主管角色的內涵也在不斷變化。這決定著財務主管除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較高的業務素質外,還應具有全局意識和服務意識,具有德才兼備的優秀會計人員才能擔當財務主管的責任。
1 新時期下事業單位財務主管觀念轉變的必要性
進入21世紀,社會環境、商業環境以及單位本身的變化使單位管理內容發生了巨大的變遷。具體表現在:(1)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 要求改變公司經濟資源的配置結構。要素資本中的人力資本、信息資本、知識資本以及要素資本的時間成本提到了財務主管的案頭。(2)隨著通訊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財務勢在必行, 財務主管在履行職責時,必須充分利用信息網絡,為企業獲取充分、可靠、實時的信息,以確保與對手展開有效的競爭, 實現公司的戰略目標。(3)傳統財務評價體系主要限于可用貨幣計量的財務指標,而且過多使用利潤作為衡量標準。新時期衡量單位的價格已廣泛采用經濟增加值、投資現金流收益及現金增加值等方法。(4)傳統財務職能中的風險管理僅限于財務風險成本,而對于風險投資管理、時間成本控制尚未涉及。為適應這些新變化,單位財務部門應面向未來,基于單位整體戰略進行長期的財務戰略規劃,并不斷地調整適應,具備迅速反應能力,優化單位業務和財務流程,不斷降低單位成本,積極追求與外界的聯合與合作,通過靈活多變的組織形式實現單位核心能力市場價值的最大化。這樣的變化也使單位的財務主管們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他們必須樹立新的財務管理觀。
2 新時期下事業單位財務主管的新財務管理觀
2.1 判斷觀
在我國,實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舊會計制度的規定,給會計人員的選擇和判斷空間很小,大部分會計人員的工作僅限于當“記賬先生”,從而養成了他們按部就班的作業習慣。在新時期下,《會計法》與新會計準則為會計人員則規定了處理原則和技術規范,會計人員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在會計政策的選擇、會計估計的使用以及對各種新會計事項的處理等方面做出職業判斷,以便能夠更加客觀、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因此,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是新形勢下新會計制度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具備的一種綜合能力,是市場經濟高速發展對會計人員素質的考驗。為此財務主管要經常到單位的“一線”,通過與員工“一線人員”的交談與對現場的觀察,深入了解工地的實際情況,這樣做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我們進行職業判斷。
2.2 全局觀
隨著單位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 外部交往的增加,產生的財務信息越來越多,這就需要財務主管掌握全局觀,運用科學的方法分析處理。為此財務主管要熟練掌握運用計算機分析系統, 對大量財務信息進行財務分析:一方面要分析宏觀環境的變化對單位財務狀況的影響; 另一方面重點分析單位內部的財務狀況,要對企業的資產流動性、資產管理水平、償債能力、獲利能力及市場價值等方面進行分析。財務主管定期將分析結論報告決策層, 可以為控制企業風險和領導決策提供有力的財務信息支持。
2.3 風險觀
市場經濟中充滿了各種財務風險,作為財務主管一定對風險有足夠的認識,在各種財務管理活動中應自覺樹立財務風險意識,在進行財務決策時,財務主管應隨時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和監控,對企業財務風險程度進行分析,應力求回避風險以減少損失,增加收益。同時市場經濟實際上是一種損益經濟。作為財務主管在工作中必須樹立經濟效益觀念,在日常的財務管理中,做好建立并完善財務機制、做好周密的財務計劃,具備高明的融資技巧,靈活的周轉資金,做好成本控制和資產的管理、制定穩妥的投資決策,做好財務分析,精通稅務規則等方面的工作,據此來更好地實現經濟效益。
2.4 協調觀
由于財務主管擔負著單位的資金籌集、運用、投資、分配等全盤的資金管理任務, 同時還從事單位內部各個部門的資金核定、分配、結算、考核等工作, 處于各種財務關系的關節點上, 各種財務上的矛盾都會在這一環節上反映出來。因此財務主管不僅要和企業內部各部門協調好關系,以便得到他們的理解和配合,還應加強財政、稅收、銀行、物價及主管業務部門的聯系,以便于得到他們的指導和支持。只有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才能使本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
2.5 審計觀
財務主管往往是企業內部審計的負責人,同時也是社會審計人員到企業審計首先要接觸的人。為此財務主管應具有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確保企業及其內部機構和人員全面落實及實現財務預算的能力。要以價值控制為手段,以綜合經濟業務為對象,以現金流量為日常控制內容,確保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可靠性和財務預算的全面落實。同時要能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環節,及時發現資金籌集與需求量是否一致, 資金的結構、比例是否適當、保證管理目標的適當性、科學性、合理性、實現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
2.6 職業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完善、市場規則的不健全和秩序的不穩定所帶來的金錢至上的不良社會風氣影響到了財務主管,加強財務主管的職業道德建設顯得極其重要和關鍵。財務主管要在不良的社會風氣中,堅決抵制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及拜金主義,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利益觀,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兢兢業業地干好本職工作,時時刻刻地提高警惕,真正做一名行得正、站得直的財務主管。
總之,新時期下事業單位財務主管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挑戰。為此財務主管應牢牢把握住單位改革與會計改革的方向,通過不斷深入的學習與實踐,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業務素質,才能成為單位領導管理和決策上的得力助手, 從而盡到一個事業單位財務主管應盡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李靈穎.事業單位財務主管職能探討[J].中國輕工教育,2004,3:43-44.
[2] 周和文.淺析企業決策中財務主管的能動作用[J].財會研究,2006,3:43-44.
[3] 楊會賢,趙亞娣.當好財務主管,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服務[J].治淮,2006,3:46-47.
[4] 趙軍.財務主管要樹立財務公關理念營造和諧的理財環境[J].對外經貿財會,2006,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