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共同構成現代會計。財務會計理論系統、科學,對財務會計的實踐起著十分重大的指導作用,財務會計實踐反過來又極大地促進了財務會計理論的發展,形成了“實踐一理論一再實踐一上升的理論”的良性循環,呈現一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研究景象。而管理會計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卻不令人樂觀,主要表現在:管理會計缺乏系統、科學、前后一貫的理論體系,重視程度不夠,實踐應用薄弱。由此形成理論指導性差、實踐應用不足、理論與實踐相互脫節的局面。
一、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有待完善
會計理論是由許多概念或要素組成的,它們相互配合,共同構成會計理論體系。因此,會計理論體系是會計理論中各個概念或要素組成的體系。管理會計作為現代會計的一大分支,其會計理論應包括管理會計目標、對象、假設、職能、原則等一系列問題。從目前管理會計教材和有關著作來看,這方面的內容和研究成果匾乏,還沒有象財務會計那樣形成系統、科學的體系。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管理會計引人我國較晚
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引人管理會計,對管理會計的學習、認識經歷較長的時間。管理會計本身為他山之石,再加上國際范圍內對管理會計的不同認識,制約了其發展。例如,全美會計師協會從下屬的管理會計實務委員會自1986年以來發布的一系列《管理會計公告》中將管理會計定義為:管理會計是向管理當局提供用于企業內部計劃、評價、控制以及確保企業資源的合理使用和經營管理責任履行所需財務信息的確認、計量、分析、編報、解釋和傳遞的過程。國際會計師聯合會常設分會財務和會計委員會認為,管理會計是在一組織內部,對管理當局進行計劃、評價和控制的信息進行確認、計量、積累、分析、編報、解釋和傳輸的過程。以上兩個權威機構將管理會計定義為一門技術,并且認為既然是一門技術,就不需要強有力的理論指導。這樣,管理會計理論研究在西方倍受冷落,有關管理會計的對象、目標、假設、原則等的研究零散而不系統。時間和大環境問題,是我國對管理會計研究不足的重要原因。
(二)管理的重要性問題
我國長期以來重核算輕管理,盡管隨著管理被列人生產要素,局面有所改善,但管理應有的位置仍然不到位,尤其是中小企業重視會計核算的職能而忽視管理的職能,管理會計的學習應用情況令人擔憂。
(三)學術研究薄弱
財務會計理論系統、科學,實踐應用豐富。我國1980年成立中國會計學會,該學會雖沒有注明是財務會計學會,但是其會刊《會計研究》所刊載的論文大都是財務會計的研究成果,空間幾乎被財務會計所獨占。從現有的會計學期刊來看,有關管理會計的研究成果較少。例如,中央財經大學的孟焰教授在其文章《面向21世紀的中國管理會計》中曾提到“管理會計學術研究興趣不高,在過去的八年間,《會計研究》發表的學術論文中,涉及財務會計領域的論文約465篇,而涉及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的論文僅71篇,后者只占前者的15%。”管理會計方面的著作更是屈指可數。再從會計學學位論文看,以中央財經大學為例,1991-1998年間,每年約有25名經過國家統招的會計學碩士研究生畢業,而以管理會計為研究對象的論文僅有1-2篇,有時甚至為零。上述現象說明,管理會計研究急需加強。
二、管理會計實踐應用嚴重不足
我國管理會計的應用情況不足,這與將管理作為生產要素的理念極不協調。鄭州煤炭管理干部學院會計系教師同萬華、姚澤對河南省國有大中型企業管理會計的應用情況作了調查,結果表明只有9.57%的企業感到管理會計的應用效果較好,而認為管理會計用途不大和使用差的企業占調查企業的45.23%。另據其他資料,管理會計應用較多的是定額管理、成本控制、財務分析等方面,其他方面應用較少,尤其是貨幣的時間價值這一財務管理的重要因素在管理會計實踐中常常不曾考慮。
當然,我們身邊應用較好的企業也存在。2002年暑假,一社會實踐小組到充礦集團就企業實施會計法規情況作社會調查,了解了該企業管理會計的應用情況。充礦集團作為我國煤炭行業的一顆明珠,其管理會計的應用令人樂觀,他們不僅花巨資啟用了ERP管理系統,而且各礦、廠等在定額消耗、成本控制、崗位責任、投資決策、財務預算及分析等方面的做法都體現著管理會計的思想,這與該公司領導對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的重視緊密相關,調查中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一點,這與上述兩位教師對河南問卷的調查結果“影響和阻礙管理會計應用的因素48.94%來自于領導不重視”不謀而合。
三、加強管理會計理論研究
(一)加強“管理會計與應用專業委員會”的組織工作
1999年,借鑒國際經驗,我國成立了“管理會計與應用專業委員會”,并在當年舉辦了全國性的“管理會計與應用專題研討會”。令人可喜的是,在當年中國會計學會重點會計科研課題招標中,“管理會計應用與發展的典型案例研究”資助金額最高、課題數目最多。這些課題,2002年已陸續出版了研究成果。委員會的成立初見成效。建議委員會每年召開一次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研討會,每屆會議由管理會計研究較好的高校或應用較典型的企業來承辦,管理會計與應用專業委員會協辦。面向全國征集優秀論文,特邀企業界專家、大學教授、學者、政府官員等參加會議,開展學術交流。同時,創辦會刊《管理會計研究》,將管理會計的研究成果和會議論文、管理會計應用的典型案例刊登在會刊上,附帶地將管理會計的科研立項、招標、會議通知等信息載于會刊上,使會刊真正成為推動管理會計研究、發展的有利陣地。
(二)加大管理會計理論界與實業界的聯系
理論與實踐密不可分,管理會計的理論發展需要實踐的強有力支持,這就要求理論研究人員經常到企業去,了解管理會計的應用情況,對實踐中的問題進行研究,可采取企業與研究機構聯合的方式確立研究課題,促進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同時理論成果對實踐又具有指導意義。
(三)加大教育學習力度
目前會計學及其相關專業大都開設了《管理會計》課程。從教學情況來看,教材內容古板,實用性、操作性較差;學時安排較少,不能滿足教學內容的要求;教學方法手段以填鴨式、黑板式為主,案例教學不足。總之,教學狀況并不令人滿意。因此,改革《管理會計》教學刻不容緩:
(l)教材內容要改革。應借鑒英、美、加等國的經驗,除管理會計的基本內容外,將著名公司的管理會計經驗做法寫人教材,將一些重要會議、重要圖片編入教材,使教材圖文并茂,內容豐富,生動有趣;
(2)改革教學方法。加大案例教學,將國際、國內的典型個案滲透到教學中,讓所學的基本理論在案例分析中得到應用,這樣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確保教學時數。適當增加教學學時數,使豐富的教學內容和好的教學方法有時間的保證;
(4)鼓勵教師利用寒假、暑假時間到企業去,積累豐富的案例,為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
當然,學校要在資金方面給予支持。除此之外,會計人員工作之余要加強學習,條件成熟時,可設立管理會計師資格考試,必將涌現出一大批素質較高的管理會計師隊伍。一句話,繼續教育常抓不懈。
四、管理會計應用要加強
(一)取得單位領導的高度重視
從我國的實際來看,無論什么工作,只要領導高度重視,工作將會大出成績。管理會計的應用也不例外。前述調查結果也是如此。為此單位領導應該多關注單位的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工作,工作人員也應多向單位領導匯報工作情況、提出工作思路以及要求,使管理會計的重要性在單位領導心中日益得到提升,管理會計的應用水平將不斷提高。
(二)提高管理會計人員素質
目前,我國還沒有真正建立起管理會計師隊伍,管理會計師由財務會計師(會計師)承擔。從國外的情況來看,管理會計師的素質要求要高于會計師。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管理會計師作為既懂管理又懂會計的專門人才,應具有戰略頭腦,思路開闊,高瞻遠矚,洞察敏銳,判斷準確,善于捕捉信息,勇于抓住機遇,創造性地分析解決問題。當然,做到上述幾方面并非簡單之事,應博學多識,一專多能,緊緊把握時代脈搏,積極主動地更新知識,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編織博、專、新的知識結構。同時,應加強思想修養,達到“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的思想境界。逐漸培養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的悟性思維。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在1995年就有48%的管理會計師走出辦公室狹小的空間,深人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前沿了解企業的情況,這一點值得我國學習,也有助于管理會計師上述素質的培養。
(三)學術界積極參與
學術界將管理會計的研究成果及時應用到企業的實踐中,指導管理會計實踐。企業為學術成果提供試驗場所,并能促進管理會計的實際應用,管理會計的實踐又反過來有助于提升管理會計的理論,形成理論、實踐交替上升的良性循環。
我們應該看到,我國在推動管理會計研究和應用方面也開展過一些工作,如1997年《會計研究》雜志舉辦了“安易杯”管理會計論文的有獎征文,這是我國首次開展的有關管理會計研究的規模較大的論文征集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相信,隨著管理生產要素的逐步深入人心,管理會計逐步得到重視,學術研究日益加強,管理會計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應用層次、規模將出現一番新的景象。
參考文獻:
[l]余緒纓.對管理會計師的職能及綜合素質的認識[J].財會月刊,1998,(3).
[2]謝詩芬.21世紀中國管理會計發展中應注意的八大問題[J].湖南財政與會計,2003,6.
[3]冉秋紅.美國管理會計事務的變化[J]. 財務與會計,2001,(7).
[4]孟焰.面向21世紀的中國管理會計[J].會計研究,19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