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會計理論邏輯起點綜述
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問題,是研究會計理論體系的最高層次。會計理論體系是一個邏輯嚴密的、完整的理論體系。雖然它是一個人造系統,但是,它的各個構成要素、各組成部分之間有著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是會計理論本身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那么,這個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是什么呢?所謂邏輯起點是指展開某種邏輯體系賴以推理、論證的最本源性的抽象范疇。它是實踐探索的歷史起點,理論研究的導向,是最普遍和最簡單的東西。它所含的內在矛盾,是這個理論體系中一切矛盾的萌芽。它可反映理論與其賴以存在的客觀環境之間的關系,它能推動實踐和理論研究的發展,具有結構的張力和推衍的能力。它對該學科其它理論要素的建立和發展,以及整個理論體系的構建起著決定性作用。
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應具備的特征:
1. 唯一性。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只有一個,而且只能是一個。進行會計研究工作,需要有一個切入點,即邏輯起點。從這點出發,研究會計的其他相關問題,達到對會計的深入認識,形成會計理論,進而指導會計實踐,并構建會計理論體系。同時,只有從這個邏輯起點出發,才能減少研究的盲目性,達到對會計的本質性認識。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以及人們認識水平上的差異等原因,先后出現了會計假設、會計目標、會計環境等不同的觀點。但是,不論哪種觀點,都承認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是一個。多起點論,最終也都強調合二為一、合三為一,這也在事實上承認了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只有一個。
2. 穩定性。所謂穩定性,是指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貫穿于會計理論研究的始終,不因時間、地點、條件的改變而改變。會計的實踐活動,會隨著時代、社會、經濟等的發展而變化,從而使得會計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同一時期各個不同的客觀環境和條件下,有著不同的的表現形式,呈現出發展性、復雜性和變化性。但會計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有其內在的穩定性和規定性。這就決定了作為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也必然具有穩定性的特征,不因時代、實踐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歷史的穩定性,這就為我們正確地認識會計這一事物提供了客觀的可能性。但會計的職能、目標、方法等會發生一些變化,從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出發,構建出的會計理論體系,應能使這些變化得到反映。
3. 普遍性。這里所講的普遍性,是指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理應成為而且應當是所有會計學分支的邏輯起點,不能僅僅適用于財務會計范疇。從這個意義上講,也可把這一特征稱為統一性。從最初的結繩記事和繪圖記事等會計學科的萌芽狀態,到單式記賬法的產生,復式記賬法的出現,會計基本上是履行反映和監督的職能,這時的會計學科以財務會計為主。后來,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經濟的發展、管理的需要以及人們越來越重視會計等原因,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以及審計學等學科才相繼獨立成科。目前,會計學科又包含了一些新的分支,如國際會計、通貨膨脹會計、社會責任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環境會計等。一方面,所有這些分支都是從財務會計中獨立出來的;另一方面,所有這些分支又和財務會計一起,共同構成會計學科體系。因此,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就不能僅是財務會計的邏輯起點,它應該成為整個會計學科體系的邏輯起點。同時,也只有正確地認識了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才談得上恰當地選擇會計理論體系的構成要素。
二、各種觀點評述
1. 以會計假設為邏輯起點。這種觀點認為,面對變化不定的會計環境,會計假設是客觀環境見之于主觀推理的最本質的東西,是會計理論的最基礎部分,是會計理論體系中最高層次的概念。同時,會計假設是會計實務的基本前提,是客觀環境對會計的約束。這種以會計假設作為邏輯起點的會計理論體系結構為:會計假設———會計基本原則———會計具體原則———會計實務。西方傳統的會計理論模式就屬這種結構。
2. 以會計目標為邏輯起點。既然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如果不明確自己的目標,這種人造系統是難以想象的,故應以會計目標作為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在這種以會計目標作為邏輯起點的會計理論體系中,首先應明確什么是會計目標,并把會計目標作為最高理論層次據此制定會計準則,用會計準則來規范會計實務。其會計理論體系結構為:會計目標———會計原則———會計準則———準則說明(指南)———會計實務。這種會計理論體系模式目前在西方比較流行。
3. 以會計環境為邏輯起點。會計環境具有高度綜合性,是會計外環境與會計內環境的有機結合體,包含了會計實踐的全部內容,孕育著會計理論要素的全部胚胎。會計內環境決定了會計的本質,從而決定了會計職能,進一步決定著會計程序與方法;會計外環境決定著會計目標,從而決定了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進一步影響著會計程序和方法。因此,會計環境應該成為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
三、我國會計理論邏輯起點的現實選擇
探討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必須同時考慮管理的需要以及與會計學科體系發生聯系的客觀環境。邏輯起點和管理的需要之間有著天然的聯系,離開了管理的需要,也就失去了研究的意義。同樣,研究邏輯起點,不能離開與會計息息相關的客觀存在的環境,離開了客觀環境,也就失去了研究的基礎。在對這些特征的認識上,如果我們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見,就很難獲得對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的統一認識。會計作為一種源遠流長的實踐活動,自始至終和客觀環境、管理的需要之間發生著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關系。
會計動力是推動會計實踐活動、促進會計發展的主要矛盾。會計動力可具體表述為不斷出現新的要求(目標)與有限滿足這些要求(目標)的程度性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推動了會計實踐活動的不斷深入,使得人們對會計的認識不斷深刻,形成會計理論,也促使會計諸學科分支的產生與發展。這一矛盾,是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會計產生于管理的需要,管理的需要又促進了會計的發展,這是促進會計發展的主觀因素。會計產生于特定的時間、地點和條件之中,這些特定的客觀環境,構成了會計產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會計產生之后,又反作用于這些客觀環境,并使之發生改變。同時,會計又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時代的前進、社會的進步和經濟文化等的發展而發展,這些是促進會計發展的客觀因素。在與這些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同時發生聯系、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會計產生、發展了。以會計動力作為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就自然地使會計與管理的需要之間、會計與客觀環境之間發生了聯系,符合事物本身的辯證法。會計實踐從什么時候開始,會計理論也應從什么時候開始;會計實踐從哪里開始會計理論也應從哪里開始;會計實踐開展到哪里,會計理論研究也應開展到哪里。這就是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的邏輯性與歷史性的統一,而統一的中介就是會計動力。會計動力是推動會計實踐活動的主要矛盾,會計理論研究隨著會計實踐活動的開展而逐步深入,會計理論是會計實踐在理論上的再現,會計理論體系則是這種再現在理論上的具體化。這種關系具體表現為:會計實踐(具體)會計理論(抽象),會計理論體系(具體)。這種理論上的具體再現,反映了人們對會計實踐認識的深化和提高。這種邏輯性與歷史性的統一,必然要求在進行會計理論研究、構建會計理論體系時,以會計動力作為研究的邏輯起點。
以會計動力作為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可以構建出一個邏輯嚴密、前后一貫、內容完整的會計理論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各組成要素間具有必然的聯系,體系內部層次清楚,這個體系本身也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同時,這個體系也具有開放性的特征,不但包括財務會計概念范疇,還擴展到了整個會計學科。這樣,就使以會計動力作為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所構建的會計理論體系在保持自身相對穩定性的同時,能夠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克服以會計假設、會計目標、會計環境等為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自身所無法克服的缺陷,使之能夠經得起實踐的檢驗,而為人們所普遍接受。以會計動力作為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能夠恰當地構建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體系,充分發揮會計理論對會計實踐的指導作用。這在我國目前會計理論研究還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的情況下,更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祖建英.論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當代財經,2003(9)
2.蘭征.會計理論邏輯起點之我見.事業財會,2003(1)
3.王成元.淺談會計理論體系構建的邏輯起點.會計之友,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