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財務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
(一)財務數據的局限性。
1、缺乏時效性。依據這種“過時”的財務數據計算出來的財務比率所反映的企業現狀和將來的財務狀況失真, 不能作為判斷未來經濟狀況的可靠依據。
2、沒有考慮通貨膨脹和物價變動。在物價變動的情況下, 按照歷史成本反映的財務報表就會與當時的實際水平不符, 依照財務報表進行財務比率分析, 用其分析結果去進行投資與信貸決策, 容易使報表使用者出現錯誤的決策, 同時也降低了對財務比率進行縱向比較的現實意義。
3、財務報表數據未考慮期初到期末之間的變化數據,通常用期末或期初期末平均值來代替。
4、會計政策的不同選擇。管理當局在選擇會計政策時,可能會采用穩健或者樂觀的態度,而不同的態度影響財務比率的可比性。
5、貨幣性計量。因為企業的財務狀況及發展前景等諸方面的問題,有些是難以用貨幣表示的,甚至有些非貨幣信息比貨幣信息更重要。比如,由于企業戰略不同,采用不同的生產、銷售、研發策略,從而影響費用、成本,短期內可能出現財務數據相近,可是長期下去則會產生較大差距。
(二)財務比率分析法本身的局限性。
1、資產負債表與利潤表所反映的時間概念不同,比較起來口徑不一致。
2、缺乏參考標準。現有的標準財務比率體系數據雖然取自同一行業,但是沒有考慮各企業會計政策、規模、生命周期等因素,應該選取以上因素一致的企業數據,而實際上這些資料企業很難得到。
3、即使可以得到上述參考標準,這種比較分析只能大致地描述企業的財務狀況,如比同行業平均水平略高或略低,而不能準確地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究竟處于何種程度。
二、解決財務比率分析法局限性的策略
(一)掌握非財務性質的背景資料。
在進行財務比率分析之前就對企業有一個概貌性的了解,以便減少財務比率分析中的誤判行為。具體地,分析人員應先明確分析目標,評價企業經營者的誠信度及其綜合素質,了解企業人力資源的狀況及其企業的文化理念,評估企業的經營環境和資源狀況,弄清企業的發展階段,收集和閱讀企業的發展戰略,熟悉企業的管理制度和遵循情況等。
(二)根據實際需要確定財務分析報表內容。
財務信息是為了滿足通用目的而設計和披露的,在財務分析中,比率越多越難以進行分析判斷。不同報表使用者對企業財務信息的要求不同,財務比率分析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或許用少數的比率代替更多的比率更有效。
(三)建立綜合評價法。
綜合評價法的基本思路是不追求某個財務比率的最優,而是整體最優。具體步驟如下:
1、選定評價企業財務狀況的財務比率時,要具有全面性;要具有代表性,要選擇能夠說明問題的重要財務比率;要具有一致性。
2、確定各項財務比率的標準值。標準值是指各項財務比率在本企業現時條件下最理想的數值。遵循以下原則:
(1)有國際通行標準的指標,盡量以通行標準為基礎確定其標準值。
(2)缺乏通行標準,但是行業相差不大的,則采用行業標準為基礎確定其標準值。
3、規定各項財務比率評分值的上限、下限。這主要是為了避免個別財務比率的異常給總分造成不合理的影響。
4、計算出各項財務比率的實際得分。
5、算出關系比率=實際分數/標準比率。
6、確定權數。
7、該項權數*關系比率=該項的實際得分/
8、總計。
(四)建立更加細致合理的標準財務比率。
標準財務比率的建立,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統計方法,即以大量歷史數據的統計結果作為標準。這種方法是假設大多數是正常的,社會平均水平是反映標準狀態的。脫離了平均水平,就脫離了正常狀態。另一種是采用工業工程法,即以實際觀察和科學計算為基礎,推算出一個理想狀態作為評價標準。這種方法假設各變量之間有其內在的比例關系,并且這種關系是可以被認識的。目前,標準財務比率的建立主要是采用統計方法,工業工程法使用較少,這可能與人們對財務變量之間的關系認識尚不充分有關。我國目前還未有同行業平均比率的資料,應該充分利用我國宏觀管理方面的優勢,迅速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標準財務比率。
(五)重視財務比率的經濟內涵。
把握財務比率經濟內涵,可以提升對財務比率的分析判斷能力。如應收賬款周轉率的高低,反映出應收賬款的質量和流動性的高低,而不僅僅是反映企業營運能力。應收賬款周轉率高,發生壞賬的可能性就小,質量就高,如果貨幣市場發達,當企業缺少現金時就容易貼現,其流動性也高;如果應收賬款周轉率低,反映的是質量和流動性差,這可能是企業收賬不努力,信用政策存在問題,購貨方陷入財務困難,或者是宏觀經濟環境變差等。
(六)比率分析法與審閱分析法等有機結合。
用比率分析法對財務報表做總括性分析時,經常會得出企業財務狀況不錯的結論。然而,只要人們對報表的具體項目和數據稍加審閱和分析,就會發現不少問題。同樣地,常常在財務比率反映出企業擁有較高盈利水平情況下,金額大、期限長的應收賬款使銷售收入和利潤的質量十分低下,企業的盈利能力經不起時間的檢驗。所以,應當將財務報表的比率分析法與審閱分析法等有機結合起來運用。
(七)確立面向市場、面向未來解讀財務報表及其財務比率的理念。
避免財務比率內生形成的賬面性、歷史性和過去性等特點所帶來的缺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決策要經得起市場的檢驗,企業財務狀況的好壞最終要由市場說了算、由投資者說了算。因此分析人員必須建立面向市場、面向未來解讀財務比率的理念。
(作者:安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007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會計)
參考文獻:
[1]謝獲寶. 財務報表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及其解決策略.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4.
[2]吳芳,陳剛.如何建立我國的標準財務比率.黑龍江財會.19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