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2025年高級會計師評審條件 > 淺論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與可靠性

淺論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與可靠性

前言

近幾年,在西方掀起了一股改進財務會計及其報告的浪潮,來自學術界、政府監管部門以及會計職業界普遍認為:會計信息正在失去相關性。因此,改革的目標,把會計信息相關性放在了首位。而在我國,由于近年來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比較嚴重,會計界似乎強調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但面對洶涌而來的知識經濟浪潮,重新認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與可靠性,對于迎接知識經濟對財務會計的挑戰,完善會計準則,以及正確認識和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相關性與可靠性的涵義

1.相關性。根據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定義,相關性包括以下幾點涵義:A.信息與使用者的決策相關聯,并具有影響使用者經濟決策的能力。B.信息對決策所起的作用,是指將相關的信息輸入預測過程,從而增強決策者的預測能力,證實或糾正過去的評價。C.信息對決策有用,必須要在信息失去其決策作用前及時地提供給決策者,否則相關的信息也變成為不相關。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14條規定: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相比而言,可以說會計信息相關性這一重要質量特征在我國是缺位的,至少可以說是不全面的。

2.可靠性。根據IASC相FASB的定義,可靠性應包括這樣幾層涵義:A.信息必須忠實反映其所擬反映或理當反映的交易事項。B.信息必須沒有偏向。沒有偏向亦即信息必須具有中立性。C.信息必須沒有重要錯誤。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10條規定: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這里可靠性的概念過于單薄,僅有如實反映并不能表達可靠性的全部含義,還應該做到可證實性。

二、相關性與可靠性的辯證關系

會計理論界對于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存在多種不同的理解。有觀點認為二者是相互排斥,對立的,也有人認為二者是相互依存,互為前提的。總的來說,可靠性和相關性是對立統一的。我們必須對兩者給予同等程度的重視,他們的排列順序先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當兩者不能同時兼顧時,是犧牲相關性還是犧牲可靠性?這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取舍。

三、從我國會計現狀看相關性與可靠性問題

會計信息失真,是當前我國經濟生活中一個不爭的客觀事實,并且已成為上市公司、投資者、中介機構、 證券管理部門所面臨的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以1996年瓊民源事件為起點,從紅光事件到銀廣廈造假案再到東方電子公然造假案,上市公司的會計造假丑聞接連被暴光,人們不得不再次思考會計信息出了什么問題。如果會計信息的質量以相關性和可靠性來表達,那么,是相關性的問題還是可靠性的問題?相信不言自明。

從我國目前的會計現狀來看,可靠性問題更加突出,更迫切需要解決。會計信息要有助于降低投資者過程中面臨的不確定性,促進社會資源趨利性流動,必須具備可靠性。總之,相關性與可靠性均為會計信息的主要質量特征。比較而言,可靠性是基礎,是會計信息的第一質量特征。

四、關于相關性的思考

思考一:相關性的構成因素將重新排列。FASB將相關性的構成因素分為反饋價值、預測價值、及時性。多年來,對質量的要求一直偏重于會計信息反饋價值證實和糾正以前期望的能力,而隨著社會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競爭將更加激烈,金融市場變幻莫測,企業風險大大提高,會計信息相關性的構成因素中預測價值、及時性將更加受到重視,而反饋價值則退居次要地位。

思考二:相關性的制約因素將漸趨減弱,這是因為信息處理手段的進步以及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在逐步提高。隨著計算機運用的普及,使得會計信息處理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成本會相對低廉。同時,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將大大提高,會計信息在我國真正成為可理解的與決策相關的有用信息。

五、關于可靠性的思考

思考一:對于不同經濟事項采用相應不同的計量和披露方式以增加可靠性的適應程度。在會計理論還沒能確認、計量方面有所突破的前提下,采取劃分核心任務與非核心任務,表內于表外、原始數據與分析加工數據分別列示,或在披露信息的同時披露其計算方法和風險等則是明智之舉。

思考二:我國信息會計不真實,從會計系統本身而有,有會計人員的素質不高、存在主觀上的偏向以及會計準則規范不力等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則在于會計系統外部,比如企業經濟交易失真、相關經濟法規不完善等。因此,必須從會計系統內外綜合加以治理

六、解決我國現階段會計信息質量問題的措施

第一,完善財會法規體系,加大對管理當局財務造假的懲治力度。財務欺詐的一個可能原因是管理當局從不可靠的會計信息中獲得的預期短期收益將超過其預期成本。而我國,曾涉嫌財務欺詐的上市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在中飽私囊之后并無人因此入獄,也鮮有人受到刑事處罰。加大懲罰力度,可增加管理當局財務作假的機會成本。

第二,盡量減少會計政策的可選擇空間,防止會計信息的技術性失真。事前通過公共契約如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等形式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提出基本要求、降低使用者決策過程中所面臨的不確定性、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不失為一種現實的選擇。
第三,提高會計人員的誠信道德水平,增強其專業勝任能力。其中,提高會計人員的誠信道德水平尤為重要。會計信息成為現代企業的生命,而會計誠信是會計的生命,朱镕基總理的“不做假賬”道出了會計真諦。

參考文獻:

[1] 王錦璋.淺析法人治理結構與會計信息失真[J],2001年06期.

[2] 葛家澎.現代西方會計理論[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

[3] 李玉周.上市公司信息鑒別與投資策略.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