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財會2001.8
從企業操縱經營業績的行為看會計信息的失真現象
胡玉波 楊丹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投資渠道的拓寬以及資產重組業務的廣泛開展,會計信息在擔當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的同時,也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個人投資者作為投資依據,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尤其是提供貸款時,往往也要依靠企業的會計信息。但是通過閱讀、分析一些企業的財務報告,我們會發現一部分企業財務報告與企業自身的情況嚴重不符,導致會計信息失真。下面結合我國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操縱經營業績的行為,談談會計信息失真現象。
一是上市公司中關聯交易普遍存在,一些公司不但關聯交易采取有失公允協議價,而且披露含糊不清,甚至隱瞞關聯交易,誤導財務報告使用者,其表現如下:
1.增加收入,轉嫁費用。上市公司中有一些是以母公司部分資產為主組建的,與母公司存在諸多方面的密切聯系。在一些上市公司業績不佳時,母公司會給予“幫助”,大量購買上市公司產品,同時以較低的價格向其供給原材料,表面看上市公司產、銷兩旺,業績較佳,實際上公司在市場上根本沒有競爭力。在費用負擔方面,當上市公司業績不理想時,母公司就承擔上市公司的一些費用,甚至將上市公司以前年度交納的有關費用退回,以達到轉嫁費用的目的。
2.利用資金占用,調整利潤。按照我國現有法規規定,企業之間不允許相互拆借資金,但實際情況是關聯公司之間的資金往來和拆借現象較為普遍,兩者之間也難以嚴格區分。上市公司與關聯公司發生的資金占用的金額、收費標準混亂且大部分本事先公告。這樣上市公司利用資金占用的因素隨意調整利潤,而投資者無法對此合理性作出恰當的判斷。
3.利用資產租賃調整利潤。許多上市公司經營性資產是從母公司租賃來的。因此,租賃價格就成了上市公司與母公司調整經營業績的途徑。有的上市公司還將從母公司租來的資產同時轉租給母公司的其他子公司,以調整上市公司、母公司及其他子公司的利潤。
4.托管經營或委托經營。由于托管經營方面的法規不健全,托管經營成為一些企業利潤操縱的工具。一種情況是上市公司將不良資產委托母公司經營,收取高額回報,上市公司不但回避了不良資產的損失,而且還獲得了可觀的利潤。另一種是母公司將穩定的高獲利能力的資產以低收益的形式委托上市公司經營,直接增加上市公司利潤。此外,一些上市公司為了不承擔投資項目風險采用委托經營方式,將某一部分現金轉借給母公司,以母公司的名義進行投資,將投資風險全部轉嫁到母公司頭上,而將穩定的投資收益進入上市公司的利潤。
5.資產置換。由于對資產價值評估缺乏規范性,公司并購的法律和財務處理也不完善,加上地方政府部門和企業主管部門的參與,使得資產置換通過不等價交換來操縱利潤。其主要表現形式有:(1)違背市場原則,不考慮資產真實價值,不是按科學的評估方法進行評估,而是按主觀意識認定資產價值,因此評估不能反映資產的實際價值。我們通常可見,為了達到支持上市公司的目的,母公司常采用將優質資產低價賣給上市公司或與上市公司的不良資產置換的不等價交換手段。(2)購買資產的款項長期掛賬,不計利息或資金占用費,不需付出任何代價,而實際上是轉嫁財務費用。(3)上市公司與母公司或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之間常常進行債務轉移,以達到轉移財務費用的目的。(4)在被收購企業的利潤何時應納入收購方的投資收益或利潤的會計處理上,存在著隨意性,從而為收購方調節利潤提供了手段。按照國際慣例,被收購企業的利潤應從實際接管日開始才納入收購企業。收購方為了操縱利潤,均將利潤計算日提前,將收購價格中所包含的利潤不作為收購成本,而是作為收購方的利潤或投資收益。(5)將不良投資高價轉賣給母公司或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不良投資意味著投資損失,按公平市場定價賬面凈值也難以收回,但在提升上市公司業績動機的支配下,使得上市公司不僅完全收回投資成本,而且還獲取一筆投資收益。
二是一些企業會計人員為操縱利潤,隨意改變更改會計政策,致使會計信息失真。主要表現如下:
l.改變折舊政策。延長或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使本期折舊費用減少或增加,相應影響本期的營業成本,從而增加或減少了本期賬面利潤。對固定資產占總資產比重大的企業,折舊政策的調整對當期的利潤影響重大,而成為某些企業操縱潤的重要手段。
2.收益性支出資本化。一些企業對已經實際發生的費用或損失,本應作為收益性支出,卻通過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開辦費、在建工程、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或待處理固定資產損失等科目予以資本化,形成大量虛擬資產。利用虛擬資產不及時確認、少攤或不攤已發生的費用和損失,成為一些企業進行利潤操縱的常用手法。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利息費用資本化。以某項資產還處于試生產階段為借口,將利息記入“在建工程”,虛增資產價值和利潤,最終都予以資本化。
3.跨年度調整利潤。一種情況是潛虧掛賬。上市公司甚至通過潛虧掛賬將原本屬于當期的費用記入上述某類賬戶中留待以后處理,造成大量掛賬,使得上市公司當年資產、利潤出現嚴重不實。與之相反的另一種情況是為提升將來業績的采取沖銷本年利潤的手段。如利用計提四項準備金等可以控制的應計項目,把有可能在以后期間發生的損失提前確認,使利潤在不同的會計期間轉移,以提高以后年度的業績。特別是當上市公司出現連續兩年虧損后,公司為避免第三年繼續發生虧損而導致被摘牌時,就會廣泛采用本辦法,從而使某些上市公司當期的收益大幅度下降,下一年度經營業績會大幅度增長。
三是地方政府作為本地的上市公司的行政領導和直接或間接所有者不愿其失去寶貴的上市資格,所以一旦出現無法配股或面臨摘牌的狀況,地方政府常常予以行政支持。這種對上市公司的直接行政性支持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降低稅負。為了扶持上市公司,許多地方政府相互攀比,給上市公司稅收返還政策。企業享受的稅收優惠,只是地方政府應急性扶持措施,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很難構成上市公司穩定的收入來源。這種方式不僅加深了上市公司對地方政府的行政性依賴,經受不住市場經濟的沖擊,給上市公司以后的業績埋下了隱患。
2.非常交易。主要是在上市公司籌資進行城市開發建設時,予以土地資源價格方面的優惠政策。這種地方性政策扶持,既無明確政策界限,更不是公開化、市場化,同時留下后遺癥。如一家上市公司在兼并其他企業時,當地政府為了表示支持,給予該上市公司以土地資源方面的優惠政策,當時引起股票二級市場眾多投資者的極大關注,可是幾年過去后,該上市公司卻不能開發上述土地,原因是由于政策的改變,要想開發此土地須補交相關的巨額費用。
綜上所述,一些企業通過操縱經營業績來掩蓋企業真實的經營情況,在財務報告中反應出虛假的會計信息,誤導財務報告的使用者,其結果使一些財務報告的使用者蒙受經濟損失。筆者列舉幾個業績操縱行為僅供參考,以提醒讀者不要被財務報告中失真的會計信息所誤導。
作者單位: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哈爾濱辦事處
黑龍江省水利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