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會計準則頒布后,客觀上要求企業盡快實施。而現行的農業產業化企業絕大多數尚未實施新會計準則,如果實施,會有哪些問題和難題,如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將會影響會計報表準確性和真實性。為此,筆者對80多家農業產業化企業的財務人員,采取了問卷和公開信息收集相結合方式進行調查,問卷調查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新準則的科學性、合理性、復雜性、靈活性,以及對企業盈利的影響、對財務運作體系的影響和企業財務人員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難點和問題等。這些調查結果基本上代表農業產業化企業財務人員對實施新會計準則的認知。為了新會計準則能順利實施,筆者對實施新會計準則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難題進行了歸納和分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和難題提出了解決意見。
一、問卷調查反饋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1)新會計準則比原有制度和準則更為科學、合理,更能真實、準確地反映會計信息。90%的人認為新準則比原有準則更科學、合理,而沒有人認為新會計準則不科學和不合理。(2)新會計準則理解上比原有制度和準則更復雜。80%的人認為新會計準則更難理解,對財務運作體系影響較大,復雜度更高,沒有人認為新會計準則不復雜。(3)新會計準則要求會計人員具有主觀判斷能力,體現了新會計準則在運用上比原有制度和準則更靈活。90%的人認為新會計準則在運用上靈活度更大,沒有人認為新會計準則不靈活。(4)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的盈利影響較大,人為操作利潤的可能性較大。95%的人認為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的盈利影響較大(包括可能導致利潤增大或減少),也給部分企業創造了人為調節利潤的機會,5%的人認為影響不大。(5)新會計準則對財務人員專業水平的要求更高。95%的人認為新會計準則對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要求更高,相當部分企業尚未對新會計準則進行系統培訓,僅參加了“形式上”的后續教育,對新會計準則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但對實施新會計準則所要求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上述調查結果可能由于被調查者個人認識的局限性和水平參差不齊的因素,信息可能出現一些偏差或不真實,但基本上反映了農業產業化企業財務人員對新會計準則認知的真實情況。
二、執行新會計準則的反饋情況
為進一步了解農業產業化企業執行新會計準則后,對企業盈利影響程度,筆者收集了目前已執行新會計準則的企業相關財務數據。上市和擬上市的農業產業化企業共計10家,現基本上是執行的新會計準則。這10家企業,2009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共計81.7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5%,主營業務利潤36.79億元,同比增加22.27%。引人注意的是,投資收益同比出現45%的大幅增加。這說明新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運用對上市和擬上市的公司增加盈利影響是較大的,但并非對每個企業的盈利增加都很大。而不準備上市的大多數農業產業化企業,可能會因沒有較好質量的金融工具,因各種減值準備金的計提、無形資產和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方式變更等,盈利能力反而大幅降低。
三、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在農業產業化企業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根據問卷調查、對上市和擬上市公司執行新準則情況的總體分析,筆者認為,新會計準則實施中,農業產業化企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新會計準則中部分內容復雜性尚需明確。調查顯示,新會計準則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有些問題企業很不適應,不知該如何處理。新會計準則實施目標是與當今國際會計準則趨同,但原則性的規定太多,使得不少企業對新準則不知所云,真正執行起來感覺沒有具體的依據。比如存貨和固定資產公允價值取舍,很有可能會成為企業調節利潤的一個環節,而作為農業產業化企業財務人員因各自對市場了解的情況不同,判定標準也不同,其結果大不一樣。公允價值本身也存在計量上的缺陷,因為公允價值沒有統一的嚴格的標準,多是參考價或估計價,很多數據、資料也難以獲得。因此,在很多時候,只能根據操作人員的主觀判斷來確定。從而造成公允價值計量過程中主觀性較強,得出的信息不夠真實、準確。
2.企業內部管理環境較差制約新會計準則的實施。農業產業化企業是私營企業,私營企業是個體經濟逐步做大的,許多是搞養殖、屠宰及農牧產品加工行業,這些企業雖然按《公司法》表面上引入了現代法人治理結構,實行了現代企業制度等。但實際上,部分企業從業主(即股東)到員工素質偏低,企業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根本不到位,企業內部管理處于較低水平,突出表現在內部控制不到位。
3.企業外部環境也制約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我國投資農業產業化項目的政策,基本上采取的是資本注入、低息或無息借款、貼息等幾種方式,其目的是“帶動農民致富、增加當地財政稅收”。主要是我國農業產業化項目基礎薄弱,農產品附加值低,農業生產成本極高,是一個毛利率極低、勞動密集性的行業。多數農業產業化企業都成立時間不長、底子薄,經不住風吹雨打,無法在市場中與大企業,特別是國際化大公司抗衡,它們多數時候還得依靠國家政策和銀行信貸支持。在這種情況下,部分農業產業化企業一旦執行了新會計準則,固定資產、存貨、應收賬款、長期投資等資產計提減值準備,長期待攤費用和產品研發費用的處理,將企業真實情況暴露無遺,企業資產可能大幅縮水,利潤大幅下降,凈資產大大降低,資產負債率大大提升。這樣執行的結果,雖然會計信息真實準確了,但企業可能享受不到國家政策扶持,更得不到金融業的信貸支持,許多農業產業化項目發展前景看好,將因資金缺乏而倒閉。
4.企業會計人員專業水平影響新準則的實施。新會計準則引入了國際上公認的、先進的會計理念,許多會計核算方法也發生了變化,同時還要求對報表使用者提供真實、準確的會計信息,這對當前我國農業產業化企業會計人員而言,的確是一個很高的要求。主要是我國目前的農業產業化企業會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專業知識結構不合理,易出現對新準則理解上的偏差,特別是要求會計人員擁有專業判斷能力,更不易把握。會計人員缺乏新準則所要求的專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會計信息質量的準確和新準則的實施效果。特別是農業產業化企業的財務人員,多數是沒有經過專業學校正規培訓,有的甚至連培訓班都沒有進過,因為與企業業主私人關系,有的還擔任企業的財務負責人。
5.新會計準則實施的工作量過大。大多數農業產業化企業認為新會計準則相當復雜,其工作量也增加不少,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對所有財務人員全面進行系統培訓,這種系統培訓無疑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其次,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規定,長期股權投資、合并報表準則要求對被投資單位(包括子公司)在會計政策和會計期間上實現統一,這種會計政策上的統一,也造成了很大工作量。第三,新會計準則中很多事項要求設置備查簿,這也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第四,新會計準則在編制合并報表時要求非常細致,這也就要求被投資的農業產業化項目單位提供較為詳細的明細報表和說明,而編制合并報表的會計人員要須逐筆分析,這也會增加較大的工作量。
四、促進新會計準則實施的措施
新會計準則實施在農業產業化企業會遇到如此多的問題,豈不是在農業產業化企業中就無法實施了?但實施新會計準則是大勢所趨,是實現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是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和經營成果,其深遠意義是不容懷疑的。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解決實施新會計準則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只有解決了農業產業化項目單位面臨的問題,才能在農業產業化項目單位中推行新會計準則,才能順利實施新會計準則,編制的會計報表才準確、真實。通過此次調查分析,筆者認為,只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就能在農業產業化企業中實施新會計準則:
1.制定《農業產業化企業新會計準則實施細則》。農業產業化企業的會計人員較為嚴謹,早已習慣了非常明細的會計準則細則,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而新會計準則基本上實現了與國際準則的完全趨同,有些專業人員認為這與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不一致,最重要的是對廣大農業產業化企業會計人員而言,不知道該如何運用。盡管新準則是科學的、合理的,也是農業產業化企業會計水平努力的方向,但目前與具體情況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筆者建議在新會計準則之外,由有關部門另行制定《農業產業化企業新會計準則實施細則》,報財政部門許可,逐步全面實施新會計準則。
2.加強培訓會計人員專業技術水平。雖然在新會計準則實施前后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財政部門以及社會培訓機構已組織了較多的培訓學習,但從目前的情況看,農業產業化企業中除正在執行新會計準則的會計人員外,其他人員僅限于“形式上”的后續教育,就是正在執行的新準則的很多會計人員也沒有完全理解新準則的含義,判斷力也較差。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培訓工作:第一,要選拔高水平、高素質的培訓老師。培訓老師的素質高低是能否順利實施新會計準則的第一步,培訓老師要幫助會計人員正確理解新會計準則的含義,在講解時要多聯系實際操作,要讓會計人員了解我國會計制度、準則的變革歷史,要真正領會新會計準則實施的背景和目的,真正掌握新準則的具體規定。第二,要廣泛深入地進行培訓。要對農業產業化企業中所有會計人員分期分批進行培訓,達到對新準則真正理解和掌握。第三,要培訓農業產業化企業會計人員的主觀性。可通過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能力,準確真實反映企業會計信息。第四,要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教育。不能借新準則的實施而人為調節企業利潤。新準則之所以要求會計人員有較強的職業道德觀念,是因為新準則賦予了會計人員更大的操作空間。通過對農業產業化企業會計人員這幾方面的培訓,提高了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為實施新會計準則奠定了基礎,使農業產業化企業更能適應國際化的需要。
3.完善新會計準則實施的內部環境。建立、完善農業產業化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實施新會計準則的基礎,也是實施新會計準則的內部環境。當前,很多農業產業化企業既有內控制度不完善,也有內控制度執行不到位的問題。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農業產業化企業多數是私營經濟發展起來的,業主(或股東)、董事長和總經理是同一人,很多時候由于業主為片面追求工作效率和對管理的一知半解,根本不支持內控制度的實施,甚至放棄執行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在業主面前形同虛設;也有一些高級管理人員出于個人利益,不愿認真執行內控制度。因此,為進一步加強農業產業化企業的內部控制,有關部門應對農業產業化企業業主和管理層做好宣傳和培訓工作,并對企業財務人員、財務負責人的資質進行檢查和清理,促使企業健全并切實落實內控制度,將企業健全和自覺執行內控制度與國家的財政扶持政策掛鉤,對不完善和不認真執行內控制度的農業產業化企業給予一定的處罰,從而提高農業產業化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和經營管理水平。
4.完善新會計準則實施的外部環境。首先,要盡快制定、完善與農業產業化相關經濟法律法規,規范農業產業化企業一些不合理的行為。其次,應盡快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規范農業產業化企業財務行為,促使農業產業化企業管理規范。再次,國家在出臺扶持農業產業化企業相關政策時,其扶持政策不能把會計報表數據作為重要依據,金融業對農業產業化企業的信貸政策也不能把會計報表數據作為重要依據,而是將農業產業化企業發展前景、管理水平、團隊綜合素質等作為重要依據。
各相關部門應密切關注農業產業化企業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情況,給農業產業化企業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引導其學習和執行新準則。在執行過程中,各部門應加強監管,防止部分農業產業化企業利用新準則操作利潤,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對企業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各部門應及時研究解決。
5.協調關系,幫助農業產業化企業盡快實施新會計準則。由于新會計準則在農業產業化企業中實施的工作量較大,有關部門應積極做好協調工作,促進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有利于農業產業化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降低各項成本和費用,盡快實現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接軌,使我國農業產業化企業盡快實現國際化,最終融入國際舞臺。
參考文獻:
1.劉東溟,高曉兵,唐禮萍.對新會計準則的思考.中國期刊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