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會計是管理類學科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目前,我國各高等院校財務、會計及相關經濟管理類專業一般均開設管理會計課程。但從教學過程及考試試卷分析結果中,發現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亟待提高。究其根源,主要是管理會計教學內容相對陳舊,教學方法落后等原因,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談不上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改革教學內容,使用新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能適應當前就業競爭的高層次管理會計人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管理會計教學內容和方法現狀分析
1. 管理會計教學內容現狀分析
在教學內容上,一方面,一些新的理論和內容未能及時補充到教學中,戰略管理會計、作業成本法等重要成本計算方法未能及時在教學中體現;另一方面,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和財務管理等課程存在內容重復的現象。具體如下:
(1)傳統管理會計的成本觀念是建立在產品品種及其產銷數量為唯一成本動因這個假定上,在高科技生產技術條件下,產品成本中的直接費用大幅度下降,間接費用大幅度上升,且大多數間接費用與產量多少無關,傳統的劃分方法使投入與產出產品之間的關系模糊;同時對于作業成本法、作業管理、產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等相對前沿的成本管理方法沒有系統地加以介紹。因此,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內容應該加以刪減和調整。
(2)傳統管理會計只著重服務于本企業內部的管理職能,缺乏長期的戰略管理導向。對于戰略管理會計、社會責任管理會計等關注企業長遠利益和社會責任利益的前沿管理會計理念沒有完整的介紹;基于學科交叉形成的行為會計、信息資源會計等邊緣交叉學科也很少涉及。按傳統管理會計學科體系培養出來的學生將無法適應信息時代和跨國公司之間的挑戰和競爭。因此,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內容應該加以充實和完善。
(3)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教學內容相互重疊。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是高等院校會計學專業與財務管理專業的3門主干課程,從目前各高校使用的相關教材來看,雖各有側重,但比較分析可以發現,大都存在交叉重復,如: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中的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及標準成本等存在著重復;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兩者重復交叉的內容主要有長期投資決策分析、存貨管理及全面預算等。
在實際工作中,一個優秀的財務工作者應該將多門學科的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加以運用,但在日常教學中,上述現象的存在,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教學資源,而且破壞了三門課程之間的內在邏輯遞進關系,同時大量的重復內容極易削弱學生對后續課程的學習熱情,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我們有必要對3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規范教學內容,并體現其各自的特色。
2. 管理會計教學方法現狀分析
在教學方法上,管理會計這門課程的教學方式主要采取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一般仍是運用原理教學法,注重課堂講授和習題演算。具體有以下表現:
(1)教學形式落后。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或放映幻燈片,學生則在下面記筆記,很少采用其他靈活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造性思維的教學形式。
(2)教學方法陳舊。教師一般按照教材的章節體系,逐章逐節地對課程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對理論知識循規蹈矩式的講解,不利于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同時也令學生覺得課程枯燥乏味。
(3)課外實踐教學嚴重缺乏。管理會計的課外實踐教學幾乎沒有,即便有,也流于形式,學生在走馬觀花式的參觀中根本體驗不到管理會計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過程,無法激發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4)考試形式單一。絕大部分高校都實行標準化考試,要求學生按照統一的思路和答案去回答問題,且考試形式單一。考試中往往卷面占主體地位,平時表現占次要地位,試卷中案例分析題等綜合考核內容也相對較少。這也在客觀上加劇了學生學習的應試心態,降低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管理會計教學內容改革的建議
1. 更新管理會計中的教學內容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西方管理會計理論界和實務界提出對管理會計進行改革,Kaplan教授在其《高級管理會計》1998年第三版中對1989年第二版和1982年第一版中的內容做了4次大變動:(1)將作業成本法和作業管理作為全書的核心內容;(2)將產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標成本法、改善成本法作為戰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3)以考核企業經營業績綜合指標的平衡記分卡變革傳統的以凈利潤或投資報酬率為主的業績考核法;(4)將前兩版中不確定條件下的線性規劃模型等內容全部刪除。西方管理會計界同時強調管理會計與作業管理相結合,充分發揮作業成本管理會計的作用。
借鑒西方先進經驗,我國管理會計也應將戰略管理會計、作業成本法等前沿內容融入管理會計教學體系中。另外,筆者認為在講解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區別與聯系時,可將作業成本法作為另一個比較和掌握的對象,并通過實例歸納總結其區別,以更好地加深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
2. 加強與戰略管理的聯系
近十幾年來,西方管理會計產生了戰略管理會計、社會責任管理會計、信息資源會計等分支學科,這些世界先進的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現的整體發展趨勢就是管理會計越來越強調與企業長期利益和外部環境的結合,越來越強調與戰略管理的結合。因此,在管理會計的教學內容中應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向學生說明戰略管理會計的重要意義,讓學生從管理會計角度學習如何處理企業現實與環境之間的均衡、如何處理企業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之間的均衡,并且盡可能讓學生了解如何利用管理會計來幫助實現這種平衡。
其次,戰略管理會計內容中所涉及的企業長期戰略利益的預測、企業外部環境對企業利益影響的預測等已在企業中實際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為學生找到生動的企業實例解決實際問題,為學生提供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即:不管生產技術如何改進,只有與先進的生產管理相結合,技術上的先進性所能產生的巨大經濟效益,才可能順利實現。
3. 與成本會計、財務管理課程協調統一
在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與財務管理3門課程內容規范劃分上,管理會計應以生產經營活動的規劃和控制為主線來設置內容,成本會計應以對外報告所需歷史成本資料的提供為主線來設置內容,財務管理則應當以資金的規劃和控制為主線來設置教學內容。根據以上設置原則可將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和財務管理3門課程的內容重新界定如下:
(1)成本會計。作為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的基礎課程,成本會計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現行會計制度對企業成本費用的界定,以及成本核算、成本報表、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其中成本核算應以工業企業經營業務為背景,重點講述會計制度中規定的成本計算方法,同時兼顧其他行業的成本核算。
(2)管理會計。將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重復的專門用于企業內部管理的成本核算、成本預測及成本控制等內容納入管理會計,以有利于突破成本會計中單一成本控制的局限。將現有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重復的資金需求量預測、貨幣時間價值及長期投資決策分析等內容納入財務管理。同時,將不斷涌現的戰略管理會計、社會責任會計等新理論,列入管理會計教學范疇。
(3)財務管理。財務管理內容應主要包括:籌資管理、投資管理、利潤分配及資本結構、企業并購、重組等資本經營與管理,資金需求量預測、現金管理、應收賬款管理也列入財務管理內容,至于存貨管理、本量利分析則并入管理會計。通過上述規劃整合后,三者體系清楚,目標明確,既利于日常教學,也利于各學科的縱深發展。
三、管理會計教學方法改革的建議
1. 組建學習小組互助學習
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選出小組長,讓他們根據教師所制訂的教學進度表適時相聚,相互交流學習心得,開展互助學習,列出突出的問題和普遍的問題,集中討論解決或咨詢教師,這樣可改變“填鴨式”逐章講解的落后方法,使學生的學習更主動,不斷提高自己,轉變學習觀念,樹立自主學習的信念。
2. 加強案例教學,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案例教學是近年來大力提倡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可選擇難易適中、耗時合理的案例,在準備環節、分組討論環節、總結陳詞環節加以精心設計。在討論課上由學生分別扮演財務經理、成本核算員、經理和銷售經理等不同角色,對自己的分析結果進行闡述,然后各個小組的同學代表發表自己小組的觀點,進行課堂辯論。這樣的案例分析課定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也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 以設置問題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主線
在管理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可對按部就班的教學次序加以修正,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上課時,應以身邊的例子或者經典案例作為介紹基礎理論知識的開場白,由老師引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聽講。課堂上,教師可以圍繞該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踴躍發言,再總結介紹相關的知識點,并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余地。然后,教師也可就相關的問題繼續提問,引出下面的問題。這樣,在環環相扣地安排教學內容的同時,學生不會覺得枯燥,并培養了學生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4. 以企業作為管理會計的實踐教學平臺
管理會計外部環境的變化要求會計教育改革,要求我國管理會計教育加強其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美國高校在這方面不乏成功的經驗。美國管理會計協會在芝加哥、底特律、紐約等城市舉辦企業界與教育界的交流會議,部分高校還同企業建立了名為“挖潛”的管理會計改革項目,參加過該項目的畢業生們備受企業和公共部門會計招聘人員的青睞。
借鑒成功經驗,我國高校可以與一些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伙伴關系,把企業建設成實踐教學基地。教師和學生可以到企業實習或進行掛職鍛煉,參與企業的管理會計事務,對企業進行理論指導,促進管理會計的運用,也可以邀請企業的專業人士到學校授課、演講,這將增強學生對管理會計理論的感性認識,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和更快適應實務的能力。
5. 以合理的考試形式作為檢驗教學效果的手段
在考試內容設計上加大體現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試題,減少死記硬背的客觀性試題;在考試結果的分數構成上,除期末考試分數占一定的比例外,平時的學習小組表現、案例分析課發言和課外實踐教學的成績都應該占一定的比例,改變一張試卷定結論的局面。試題可以采用企業當中的實際問題,由教師和企業管理會計方面的專家擔任考官,以企業招聘面試和現場作答的方式進行考查,這種考核方式既可以考核學生快速應對問題的能力,又可以直觀地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結 論
在管理會計內容體系中融入戰略管理會計、作業管理等前沿內容,對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和財務管理課程內容協調統一,必將拓展和規范管理會計的教學體系和內容;案例教學和結合企業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等教學方法的引入,也將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上述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進,必將對培養具有解決問題能力和一定實踐經驗的人才,滿足我國企業對管理會計人才不斷提高的要求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 郝亭生. 管理會計教學和應用中若干問題探討[J]. 財會月刊,2008(12).
[2] 楊小慶. 關于管理會計實踐教學的探討[J]. 管理視野,2007(1).
[3] 何波,蔣葵. 管理會計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探討[J]. 西昌學院學報,2006(3).
[4] 熊紅勝. 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做法與體會[J].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