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教學法的理論依據是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作為一種教學方法,主要是圍繞職業工作內容選擇教學項目,通過項目組織并展開教學,使學生直接參與項目的全過程。其核心在于:以“項目”為教學載體,以“項目”的完成過程作為教學過程。本文就《成本會計》課程中實施項目教學法進行探討。
一、項目教學法在《成本會計》課程中的實施意義
在《成本會計》課程中運用項目教學法,有利于增強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自學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提高會計專業技能,為就業打下堅實基礎,為其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空間。
二、項目教學法在《成本會計》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項目教學法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把握好三個關鍵點。首先,選取合適的項目,明確具體任務,確定能力目標;其次,在項目的完成過程中采用適當的形式組織教學,如團隊合作還是個人獨立完成;最后,考核評價要真正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
(一)將課程內容整合,選取設計合適的項目,確定能力目標
1.課程總體要求:學生擔任企業成本核算員,熟悉產品生產流程和成本核算流程;能夠完成各項費用的歸集和分配;靈活選用成本計算方法計算產品成本,結轉產成品成本;能夠編制、分析主要成本報表。
2.項目設計:將原有教材的內容重新進行整合,圍繞總體要求和成本會計崗位職責,根據企業典型工作任務選取項目,共設計6個總項目,分22個單元完成。選取的具體項目和各個單元的能力目標、課時分配如表1所示。
由于會計專業的特點,真實的成本資料很難從企業取得,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盡量搜集高度仿真的成本核算資料,供同學們實訓,體驗工作流程、完成工作任務使用。
(二)具體實施
項目教學法突出以行動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思想。在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中,根據項目的大小和難易程度,主要采用團隊合作和個人獨立完成兩種形式。
1.團隊合作完成項目
對于較為綜合的項目,由于個人力量較為單薄,更適合團隊合作完成任務。如項目五:要求同學們綜合運用成本會計的知識,深入企業,幫助企業尋找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在具體實施時,主要采用以下步驟完成:
(1)根據項目要求,教師提前布置任務。一般提前一個月進行告知,給學生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任務,讓學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進行哪些調查,要解決什么具體問題。
(2)計劃階段:學生分組,每組5-6人,選出1個負責人,組織全組同學制定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步驟和程序,明確個人的分工和責任,確定要調查詢問的問題。學生選定調查目標,和企業進行聯系,了解企業的概況。
(3)實施階段:實地調查。學生深入企業,和企業的會計人員深入交談,分析企業的成本、費用發生情況,尋找降低成本的途徑和方法(由于有的學生聯系不上調查單位,操作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老師可以協助學生解決。若不好解決,可以借助網絡,搜集有關的資料、信息,也是彌補這一缺陷的方法)。學生按照分工情況進行總結,撰寫調查報告,提出解決企業降低成本的思路和方法。
(4)檢查評價、成果展示交流階段:以前幾個階段可由學生課下完成,教師進行輔導。成果展示交流、檢查評價主要利用課上。每組同學進行展示、講解,限時10分鐘,各組紛紛展出亮點,贏得陣陣掌聲。之后,是自由提問時間。最后,老師和同學根據各組的表現進行評價和考核。
(5)歸檔階段:將同學們的項目成果進行回收、歸檔,可以作為課程的教學資源或反饋給企業,由專業人士提出意見,作為參考留存。
2.個人獨立完成項目
對于較為簡單的項目和工作任務,比較適合個人獨立完成。比如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記賬憑證的填制、明細賬的登記、產品成本計算單的填制等任務,在實際操作時,筆者要求每位同學根據要求獨立完成工作任務,本著敬業愛崗、仔細認真的態度做每一件事情。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培養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綜合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邏輯思維能力。
(三)考核方式
采用項目教學法,打破了傳統的期末一張考卷定成績的考核方式。在實施中,根據每個項目、具體到每個單元的完成程度來進行考核。每單元抽查10-15位同學進行考核,給出成績。這樣,一學期下來,每位同學至少得到5-6次成績,取平均值作為考核的總成績。通過考核方式的改變,同學們的課堂出勤率高了,學習興趣濃了,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增強了。
三、項目教學法在《成本會計》課程運用中的思考
(一)項目教學法要和傳統教學法結合使用
項目教學法只是教學法之一,不能替代全部的傳統教學。因為傳統教學的目的在于傳授知識和技能;項目教學更加突出運用已有技能和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研究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協作和互助能力、交際和交流能力,以及生活和生存能力。所以,它并不適用于每一節課,教師要根據內容,靈活選擇和運用其他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討論法、自學指導法等,以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二)對教師提出的要求
項目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師并不把知識傳授作為唯一的任務,而主要是準備教學情境、構筑學習氛圍、組織和引導教學過程,教師的角色是導航員和協調員。
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精選教學項目;課前熟悉項目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并準備好項目討論可能涉及到的有關知識;知識的講授穿插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注意與其它教學手段的協調;介紹項目內容要講究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討論的熱情;在項目內容討論評估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成果,項目實施成功與否應看整個過程的進行情況。在學生交流項目實施結果的時候,老師應耐心聽取,不能因為哪個學生講得不好而有任何不尊重學生的行為,否則學生就會失去信心,項目實施就會失敗。
(三)對學生提出的要求
學生要轉變觀念,逐漸適應新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自學能力,加強與社會的溝通,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全力配合教師進行項目教學。
(四)對校外實習基地提出要求
項目教學法與企業實際生產過程的結合更加緊密,體現在教學場地上:以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為主,是課堂與車間的整合,所以加快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和使用迫在眉睫。
總之,在實踐中運用項目教學,核心要體現教、學、做一體化,即以在做中教、在做中學,以會做為載體、做會為目的。
【參考文獻】
[1] 徐涵.行為導向教學中的教師角色轉換.中國職業技術教育[J].2006.4.
[2] 閻棟. 項目引導教學的探討[EB/OL]廈門市職業教育研究所.